首页 旅游日记 地处中原,雄踞天下。

地处中原,雄踞天下。

洛阳市位于中原地,是我国四大古都之首,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

洛阳地处中原,雄踞天下,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1),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2),北靠太行(3)与黄河(4)之险,南望伏牛(5)、熊耳(6),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1),商都(2),东周王城(3),汉魏(4),隋唐(5)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实属罕见。

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超过十三个正统朝代和二十多个政权以其为都,洛阳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受千年洛阳古都文化辐射影响,洛阳周边形成了郑州、开封等古都。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而闻名;牡丹花、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让千年古都洛阳更具有了文化的底蕴;结合夏都,商都,东周王城,汉魏,隋唐五大古都城遗址,洛阳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五大古都遗址

这张图是一个中华历史坐标尺,是按照每个朝代的历史时间比例绘制,对于历史向来是存在争议,但是基本的时间比例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从公元前3000年的商代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5000年,5000年的文化和历史沉积,如何在当代人的手中传承和继续。这应该是我们严肃面对的课题。我们会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什么印记,只有历史才会最后给出评价。

洛阳千年古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记和脚步。看看这修建的富丽堂皇,钢筋水泥的建筑,你能想象出这里是隋唐古都的遗址吗?为什么一讲到古迹保护就是要修建仿古建筑,说来说去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不修个建筑,搭个围墙怎么收费,怎么创收。千年前的隋唐已经不在了,现在修建起来的这些宫殿能代表隋唐的什么?给后人能留下什么?

千年古城遗址的最好保护方法就是一片绿地,一块碑文。把对隋唐盛世的想象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希望五大古都遗址,不要每一个都树立起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建筑,那不是保护,那是破坏。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建在洛阳城南伊河东西两岸的崖壁雕刻。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400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河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洛阳市区去龙门石窟非常方便,有专门的旅游车,也有公共汽车,还可以搭乘出租车。从北京出发坐高铁到洛阳龙门站下车,打出租车或者公交车(好像上午车比较多)都可以到达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游览非常简单,东山石窟及景点和西山石窟通过伊河上的两座桥形成一个圆形,无论从那边开始,走完一个循环就游览完了。

龙门石窟主要集中在西山崖壁。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着:宾阳洞区:宾阳洞是龙门石窟最古老的窟龛;敬善寺区;摩崖三佛龛区;万佛洞区:位于西山中部,是专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做“功德”而开凿的功德窟,大中型洞窟多集中于此;莲花洞区;奉先寺区:位于南部,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最大佛像卢舍那大佛就坐落于此;古阳洞区;极南洞区。

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雕像

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雕像

伊河东岸主要有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东山石窟开凿石窟的时代大致从唐代武周时期至宋代,北魏时期的工匠不选择东山开凿是因为东山大多数地方的岩体层理较薄,并且有多条大断裂破碎带存在,因此东山石窟部分较大石窟内的造像均是活动的。大万五佛洞区;万佛沟区。东山石窟区雕像较少,爬山的路程比较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南区。沿河往北就是香山寺和白园景区了。

龙门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伊河河畔,与世界文 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石窟区一衣带水,隔伊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

龙门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白园,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一座园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老城以东21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丈六金人,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东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雒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齐云塔在白马寺以东250米处,又叫做释迦舍利塔,是寺院的附属建筑。它最初是木塔,北宋末年被女贞士兵烧毁。现存宝塔建于金朝大定十五年(1175年),是一座十三层的四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25米。塔的外形具有唐代风格,轮廓采用抛物线设计,玲珑挺拔、古雅秀丽。塔的底部为方形须弥座,各边长7.8米,塔顶置宝瓶式塔刹。这座塔是洛阳一带地面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白马寺东西相望、交相辉映。

去白马寺很方便,在丽景门附近就有直达景区门口的公交车,回来也是在景区门口直接就可以上车了。票价1.5元,性价比非常好。

丽景门与西大街

丽景门是洛阳老城区的西城门,原名丽京门,于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丽景门最早始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为丽景门,北为宣辉门。是洛阳古城的西大门。

丽景门始建于隋朝,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从西大街上,远望位于东大街的鼓楼,老的建筑已经被拆除,现在的建筑是2002年重新修建的。

洛阳水席

洛阳四面环山,气候干燥少雨,水果产量也少,且古时气候寒冷,故民间膳食多为汤水,以酸辣来抵御寒冷。食材多为当地产的山药、萝卜、白菜、淀粉等,可以看出,水席的食材注重经济实用,而非名贵珍稀。其中以牡丹燕菜最为出名。

洛阳博物馆

1958年5月,洛阳博物馆始建,原址位于洛阳洛南关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地市级博物馆。但当时由于财政问题,暂定关林庙为馆址。1973年,洛阳博物馆迁至市区中州路。博物馆陈列大楼是一座琉璃瓦装嵌的民族形式建筑,1974年5月1日正式开馆。2007年底,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新馆建筑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于2009年2月建成。博物馆展出文物1.1万余件。由于洛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政治核心地位,馆内“河洛文明展”常设展览实际上为中华文明的主线提供了条理分明、素材丰富的概览。

镇馆之宝

住宿

“一见客栈”位于中州中路与定鼎南路的东北角,步行可以到达丽景门,酒店对面的公交车可以直达白马寺。客栈顶楼的平台上,可以近在咫尺的看到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遗址。客栈内的小院也是情调满满。交通出行方便,又离老城不远。

古都洛阳短短的三天时间,关键景点都去了,没有赶在牡丹节期间,所以交通,住宿和吃饭都没有遇到问题,据说牡丹节期间还是人满为患,如果在牡丹节期间前往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对于古都洛阳的印象是,感觉到古老的信息,还欠发达,这是一座充满文物的城市,也许它不需要发达,只需要保护。做好了保护,它就发达了。如何保护,如何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资料,那才是需要做的事情。

关于作者: 空谷足音看世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