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兄弟姐妹河南游(15)——关林。

兄弟姐妹河南游(15)——关林。

3月19日 今天的日程是游览关林

孔子死后被尊为圣人,孔庙遍布全国。关羽死后被尊为武圣,关帝庙同样遍布全国,其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孔庙。

关羽只是三国时的一员大将,其武功不如吕布,谋略不如姜维,他的神化乃是历代统治者的刻意利用。不仅是因为关羽的义气,更重要的是他对皇帝的一片忠心。

关羽生前的最高爵位是汉献帝所封的“汉寿亭侯”,这只是侯爵中的最低级别,低于县侯和乡侯。

关羽死后,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这个“缪”字,或多或少还带有一些贬义。

此后的八百年间,关羽并未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其最高的荣誉不过是在以姜太公为主神的武庙中与其他七十余名历代武将享受“配享”的待遇。宋太祖赵匡胤甚至还因为关羽当过降将而将其逐出了武庙。

第一个加封关羽的是热衷道教的宋徽宗。北宋崇宁元年,宋徽宗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再加封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再加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再次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这位出了名的昏君之厚爱关羽,也许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想以刘备自居吧。

南宋建炎二年,宋高宗赵构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孝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蒙古人入主中原,为了表示对汉文化的继承,除了将孔子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度外,还将关羽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反前朝之道而行之,彻底撤销宋元两朝加给关羽的封号,打回东汉之原封号为“寿亭侯”。嘉靖十年,嘉靖皇帝改正为“汉寿亭侯”。

从昏庸的明神宗开始,再一次启动了对关羽的神化。明万历二十二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并责令全国加盖关帝庙。万历四十二年,再次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开始,关帝庙中的关羽头戴九旒珍珠冠,身披龙袍,享受到了帝王级的待遇。

与蒙古统治者一样,满清统治者同样加入了神化关羽的行列。乾隆三十三年,乾隆皇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二十年,嘉庆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道光八年,道光帝加封关羽为“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咸丰皇帝前后四次加封关羽,最后的封号为“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同治九年,同治皇帝加封关羽为“护国保民翊赞精诚绥靖威显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光绪五年,光绪皇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全长二十六个字,大概没有人背得过来了!

文庙仅在县市一级地方建造,而关帝庙却遍布全国的乡村。其普及之广,堪比外国的天主教堂。

全国评定的四大关帝庙有众多版本。最重要的关帝庙,第一是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这是关羽的故里,关庙中有他的衣冠冢。第二是湖北荆州的关帝庙,这里是关羽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第三是湖北的当阳关帝庙,这里有关羽按皇帝定制建造的陵寝,称为关陵。第四是河南洛阳的关帝庙,这是曹操厚葬关羽首级的地方,称为关林。

今天上午要参观的地方,就是四大关帝庙之一的关林。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东吴孙权为了嫁祸于魏国,将关羽的人头用盒子装起来送给曹操。而曹操识破了东吴的计谋,下令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将关羽人头葬于洛阳南门外。下葬之日,命大小官员送殡,曹操亲自拜祭,并追封关羽为荆王。这就是关林的由来。

现在所见的关林庙,是明万历二十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的,清乾隆时还曾有过扩建。

首先见到的是关林前的石牌楼。牌楼建于清道光元年,为四柱三门。牌坊的额题为“博厚高明”,两边次间的坊题为“允文”和“允武”。中柱上的楹联为:“心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长”,边柱上刻写的楹联为:“诚则无威无杂;气也至大至刚”。背面相对应的额题是“刚健中正”;“乃神”和“乃圣”。楹联为:“千秋义气蒸尝远;万古英风俎豆新。”和“劲气常摩星斗;精忠直薄云天。”都是由诰授中院大夫张立勋撰写的。

穿过牌楼,来到大门前的广场。广场南端,正对大门的是戏台,也称为舞楼。舞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其前台为重檐歇山顶,上檐下悬匾,题写“千秋鉴”三个大字。后面相连的后台为硬山顶,这种结构在全国极为罕见。

广场的正面,是关林的大门。大门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面阔五间、硬山顶。中间大门上有九排九列八十一颗金色乳钉,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大门东西两边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和“仁勇”4个大字。大门两边的石狮是明代的遗物。

大门之后是仪门。仪门面阔五间,硬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是关帝庙的大门。清代扩建时,在外面加了一道大门,于是这里改称仪门。仪门前廊檐下的横匾书“关林”两字。大门上方的门额上书“威扬六合”,乃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东西次间的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西侧是关羽手绘的“关帝诗竹”图。这幅竹画中的竹叶构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幅图几乎在每个关帝庙中都曾见过。据说是关羽在挂印封金,辞别曹操之时所作。

仪门前蹲着两座铁铸狮子,铭文上落款为“明万历二十五年”。铁狮上还爬着小狮子,造型既威武而又可爱。

穿过仪门后的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有石柱石栏,每根石柱的柱头刻有一头石狮,神态各异,因此被誉为“小卢沟桥”。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由在洛阳的客商捐资建造的。这条石狮甬道是皇帝或朝廷派遣官员祭祀大典时的专用步道,称为“石狮御道”。御道两边还各立一根望柱,望柱顶上雕有朝天吼。据说也有人称这条甬道为“生财之道”,未免有些发财心切。

石狮御道两边有许多石碑,大多是近代所刻。庭院内翠柏成林,被誉为“洛阳小八景”之一。

尤其是拜殿月台前的的龙首柏和凤尾柏更是其中的一大看点。其实,龙首和凤尾都不太像,略有些牵强。

院内的铁铸焚香炉铸有精美的吉祥图案,也很受游人的瞩目。

庭院东西两边有钟楼和鼓楼,也都是始建于明代的建筑。

石狮御道的尽头是拜殿。拜殿面阔五间,卷棚顶,这是祭典时百官谒拜的地方。殿前设前廊,檐下挂着五块横匾,正中为“关林”两字,其余为“君参忠义”、“特节忠义”、“威体仁勇”和“德昭千古”。

廊下设有钟鼓,西侧还立有一把青龙偃月刀,当然不是真的。东边放置一颗刻有“关圣帝君之宝”的巨大玉玺,虽然不是真印,却不失为一件工艺精品。

月台上还放置有一对明代铁花瓶,虽然有些破损,但其造型优雅,图案精美,也很有价值。

拜殿大门上的横匾“声灵于铄”。乃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两边的楹联为“翊汉表绝学,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

与拜殿直接相连的,是关林的主殿。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面阔七间,琉璃瓦覆盖庑殿顶。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描述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故事。门上横匾“气壮嵩高”乃是慈禧太后的御笔。殿上原有的神像都已被毁,现在所见都是新塑造的。正中是“关圣帝君像”,两侧立有王甫、廖化与关平、周仓。因为殿内不许摄影,所以没有留下照片。

正殿后面是关林的二殿——财神殿。

二殿面阔五间,庑殿顶。此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是关林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之一。正门上悬横匾“光昭日月”,乃是光绪皇帝的御笔。两边的楹联为:“忠诏古今,旋生护国称神勇;义参天地,藏镪富民是至仁。”殿内塑关公夜读春秋像,两边是捧印的关平和持刀的周仓。关帝的另一重身份是武财神,面前还有招财童子和利市童子分列左右,所以这里被称为“财神殿”。许多人来此祈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财神殿前有建于明代的东西配殿。东侧为“娘娘殿”,殿内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和一双子女。西侧为“五虎殿”,供奉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

关林的三殿是关羽的寝殿——春秋殿。现存的春秋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大门横匾为“春秋殿”,两边的楹联为“忠义常昭,乃神乃圣垂千古,仁勇可鉴,允文允武震八方”。

三殿前的庭院东西各有一棵造型奇特的古柏,东为旋生柏,西为结义柏。旋生柏主干呈螺旋状,传说关公在此乘气升天降妖伏魔。结义柏干分三枝,象征刘、关、张桃园结义。

三殿之后,就是关公的关冢了。关冢之前立有两座石坊。前面一座石坊四柱三门,为明万历钦差太监胡滨所立,正坊额题为“汉寿亭侯墓”,偏坊坊额为“义参天地”和“道衍春秋”,正坊柱上是明崇祯六年汪丙中题书的楹联:“盖世英雄皈圣域;终天仇恨绕神丘”。石柱背面有清道光二十三年,洛阳康庄赵新题书的楹联:“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两边石柱上有洛阳县令吴源起撰书的楹联:“志在春秋,自昔尊王伸大义;身骑箕尾,于今配帝答孤忠。”

后面那座石坊仅为单门,清康熙五十五年三韩弟子高镐所立,额题为“中央宛在”四字,大概是寓意关羽的首葬在此间。两边石柱上刻写的楹联是高镐所写的:“千秋志气光南洛;万古精灵映北邙。”石坊背面的额题为“英雄千古”,两边石柱上有清光绪六年河南府知事陆襄钺题书的楹联:“三分疆域此杯土;万古纲常第一人。”

两座牌坊后面有一座八角碑亭,此亭立于乾隆三十三年,为八卦攒尖歇山顶。整座碑亭全系木榫构结,不用一根钉子,为关林“一绝”。亭内立封号碑,碑面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阴刻有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

亭后有石墓门,为清康熙四十六年所立,额题“钟灵处”三字,两侧刻有楹联:“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

再后面,便是关羽的墓冢。

关冢周边还有一些石狮、石马、石羊、铁狮等古物和一些碑刻。

这是明万历年间的“汉寿亭侯碑”。

这块字迹不清,四面挂满祈福红布的是“关圣帝君灵应显碑”。

看完了这里,也就结束了关林的参观。上午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立即乘坐公交车去往洛阳山陕会馆。

关于作者: 青江水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