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烽火木兰山,传奇红军洞,私人革命文物收藏室,寻找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

烽火木兰山,传奇红军洞,私人革命文物收藏室,寻找英雄城市的红色印记。

一座武汉城,半部中国近代史。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共五大、八七会议到新四军抗战,武汉一直冲锋在中国革命大潮的风头浪尖。武汉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次决定,巾帼豪杰花木兰替父从军,写下史诗般的英勇传说;一次起义,革命风暴席卷大江南北,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轰然崩塌;一次会议,探索武装革命新道路,挽救了党、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方向。一次战役,抗战史上歼敌之最,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妄想。一次疫情,英雄城市再现英雄本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巍巍黄鹤楼,涛涛长江水见证了武汉的百年荣光,木兰山上的英雄事迹吸引我们再次探访。


黄陂是武汉的革命源地之一,董必武、恽代英、陈潭秋等党的先驱曾在武汉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批黄陂的进步青年受到影响开始了革命活动。1920年,黄陂就出现了党的早期组织萌芽(乡村改进社)。1926年在黄陂塔尔岗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党支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诞生于此,木兰山燃起的革命烽火,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27年5月,中共黄陂县委成立,同年11月13日,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三万多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由中共湖北省委领导,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革命的第一枪,成立了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起义的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吴光浩都是黄陂人。


在黄安县城的突围战斗中,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同志英勇牺牲,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戴克敏、陈再道等72位战士带着53条枪从黄安南下,于12月29日到达山高林密,易守难攻的木兰山,保存下黄麻起义的革命火种。1928年1月1日,吴光浩率领起义军胜利到达木兰山的第三天,便在雷祖殿的地下室里召开了秘密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将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从此,第七军积极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在木兰山一带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转战黄陂打游击。


在木兰山麓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岩石崩塌形成的山洞,据说此洞“通海眼、显神风”,颇具神话色彩,因此取名“风洞”。洞里山泉滴流,洞壁上还倒挂着许多蝙蝠,传说已经修行千年,相传木兰将军曾在此怒斩九尾狐。远远望去,洞口挡着几块巨大的岩石,山林草木将洞口和岩石掩盖起来,十分隐蔽。通往洞口的台阶和路是后来修的,当年红军战士进洞要经过攀爬才能上去。吴光浩等革命军战士当年就藏身于此,开展游击战争。洞内迂回曲折,仍保留着当年用过的石桌、石凳,因此风洞也被称为“红军洞”。后来为了纪念这处革命遗迹,在洞内树立了起义军官兵的彩色塑像,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栩栩如生。在洞口吴光浩军长的塑像巍然屹立,供后人瞻仰革命英雄的风采。


在木兰山上,有一处具有浓重革命色彩的重要宗教建筑玉皇阁。玉皇阁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明代重修,就地取材使用山石彼此嵌压牵扯建造而成,是木兰山上保存最完好的木兰干砌建筑之一。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玉皇阁时常云雾笼罩,正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场所。


1928年1月23日,吴光浩率领第七军25名战士来到长堰罗家岗,消灭了横霸一方的地主罗胜元、罗安元,夺取了他们开设的当铺和油坊,打响了黄陂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第七军战士们在战斗中不断研习战术,总结出游击战“八会十六字诀”。三个多月的游击战争,革命军的足迹遍布黄陂、孝感、黄冈、罗田等地,极大地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也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木兰山周边老百姓中至今还流传着很多革命故事和歌谣,“地主土豪,快乐逍遥,红军一到,狗命难逃”。


1928年4月,根据当时情况,七军领导人在木兰山下的陈秀冲举行会议,决定“重返黄麻,再组暴动”。7月,革命军进驻河南光山柴山堡,将七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担任军长。1929年5月,吴光浩受命赴河南领导起义工作,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反动民团袭击,牺牲时年仅23岁。在木兰山南麓的三合店,建有吴光浩和第一任黄陂县委书记吴光荣烈士的陵园。


吴光浩牺牲后不久,党中央委派徐向前同志接替吴光浩的工作,以黄陂、黄安、麻城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成立了徐向前任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了拥有20多个县,350万人口的鄂豫皖根据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影片《烽火木兰山》,反映的就是红四方面军早期在木兰山从事革命斗争的故事。1984年10月,徐向前元帅为木兰山题词“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


在木兰山脚下有一座木兰山地质博物馆,收藏展出了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及世界各地的岩石标本。其中蓝片岩、绿片岩、红帘石片岩等奇石,因典型性、完整性、唯一性、稀有性和可观赏性为世所罕见。特别是红帘石如此大规模出露,全世界仅有木兰山一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展馆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地演示了地球演变和木兰山形成原因,模拟了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木兰山地质公园所在的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最完整、最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之一。在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上,这条变质带曾是大会选定的三条考察线路之一。


在博物馆一侧,还开辟了一间革命文物陈列室。这是一间个人创办的陈列室,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陈列室的主人熊文生199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来到木兰山风景管理处工作。通过和游客接触,熊文生发现很多人不知道木兰山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诞生地、红四方面军的摇篮,只是上山祈福求神拜佛,却不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于是熊文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把木兰山的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从1998年开始,熊文生奔赴全国各地收集与木兰山红色革命相关的文物,有时为了一件文物不辞辛苦,反复多次上门求购。20多年来,共收集了千余件藏品,都是熊文生自己掏钱买下来的。许多人对他这种\"痴迷疯狂\"、\"一根筋\"的做法难以理解。拿着每月一点微薄的工资买来一堆破铜烂铁,连家都顾不上。为了搞收藏,他连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买,妻子也忍受不了分手了。但到陈列室听过他讲每件藏品背后革命故事的人,都会对他肃然起敬并由衷地敬佩。


陈列室摆放得满满当当,我们看到有李先念主席用过的战刀,吴光浩在黄麻起义时计时用的怀表,陈再道将军打土豪用过的驳壳枪,游击队使用的大刀、长矛、土炮、土地雷、手榴弹,还有从黄陂革命老区收来的新五师缴获的日军军刀,上面还刻有军队番号和姓名。


熊文生告诉我们:他曾是一名军人,对革命军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些文物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每一把敌人的刀都沾过烈士的鲜血,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英雄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兰山这段红色的历史,把这些珍贵的文物留在黄陂,留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的记忆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忠、孝、勇、节的木兰精神在江汉大地传承千年,孕育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一批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为了追求真理,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荣辉煌的篇章。


远离了刀光剑影,告别了烽火硝烟,作为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如今的木兰山成为一处5A级旅游胜地。这座英雄的山不仅承载着作为中华文化优秀代表的木兰文化,还继承着英雄的基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回首这段人类史上最艰难、最励志的奋斗历程,追思英雄,缅怀先烈,致敬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关于作者: 行影135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