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创建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刘庄(刘秀之子)夜宿,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遂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宗教交流活动的加强和深入,白马寺在寺院西侧新建了万国佛殿区,现在建成的有缅甸佛塔、泰国佛殿和印度佛殿。
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完全按照贡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
2012年4月10日,缅甸风格佛塔举行奠基典礼,2013年6月,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这座雄伟壮丽、独具缅甸佛教建筑风格的佛塔在白马寺圆满落成,成为中缅佛教友好交流上的重要标志。
泰国风格佛殿修建较早。1991年7月30日,泰国善信瓦塔纳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同白马寺签订了《向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赠送佛像的备忘录》。佛殿于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举行佛殿落成和佛像开光典礼。
2010年初,为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泰国佛教文化内容,促进中泰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泰国高僧拍特实铁哥颂长老、善信瓦塔纳先生参访白马寺后出资对泰国佛殿苑进行翻修,并进行扩建,修起了围墙、大门,辟建了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四面佛、凉亭、僧寮等配套设施。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访白马寺,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的圣冢。在朝拜之时,萌生在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2005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期间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
经过数十个月的精心施工,印度风格佛殿于2010年举行盛大的落成仪式。整个佛殿装修精工,格调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细致,好似西方天国。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成为中印两国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征。
佛殿落成后,历届印度国家领导人还为白马寺赠送了不同风格的印度佛像等国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马寺以其悠久的传承,奠定了中国第一古刹的宗教地位。在今天的世界文化交流中,白马寺正承担着独特的时代重任,散发出独特的时代魅力。期待着白马寺的万国佛殿区会有更多更灿烂的世界文明展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