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走进这座英雄城市,迎接我们的,是满城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盛开的鲜花。武汉的春天如约而至。
与以往来武汉不同的,是这次的目光想找寻一些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武汉留下的红色印迹,而一个名为姚家山的村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姚家山是座山,这里群山起伏,地势险要,而它又不仅仅是座山,还是个距离武汉市中心90公里的一个“红色”村落,一个享有\"武汉抗战第一村\"殊荣的革命基地。
姚家山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道,这里是大别山余脉腹地,山场面积达1.3万亩,周边有九座山体相峙环绕,山清水秀,四季常绿,冬暖夏凉。
它东临黄陂,拱卫武汉,扼守京汉铁路的独特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使其成为一处战略要地。
1941年至1946年,新四军五师司政两部驻扎姚家山,这里曾为新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驻地,也是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当年,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团结军民抗击倭寇,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斗篇章。姚家山,在几年时间里,成为新五师和鄂豫地区党委的指挥中心。
4月伊始,正是春花烂漫时,武汉同时进入清明时节雨纷纷季节,雨下个不停。走进抗日战争红色堡垒姚家山村,群山环绕,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山坡阡陌纵横,古木参天,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沿着路牌指示,车在姚家山村口宽阔的广场上停下来,眼前,是一排排灰墙翘角飞檐式建筑。门楼上方,一块巨大牌匾镶嵌着“武汉抗战第一村”几个镀金大字,题名者为王群。
广场正中有个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里面收藏收集了大量珍贵史实资料和图片,有新四军活动部署,新五师发展沿革,新五师在武汉,新五师与鄂豫边区党委进驻姚家山活动情况展示,黄陂活动期间大事记载等。
图为进馆来此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地游客。
陈列馆用声、光、电、图片、模型、蜡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抗战场景。
新四军第五师创于1938年冬天,党中央派李先念率领一部分干部由延安向华中进发,翌年1月到达河南竹沟镇,与豫鄂区党委一起,组建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后又壮大为9000多人的豫鄂挺进纵队。
这面烈士墙,展示着鄂豫边区三十位著名英烈的遗像,让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这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抗战将士,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仅是壮美山河,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矗立在姚家山村头的这棵树,村民说从来没人修剪过,但它笔直直冲云霄,让人很容易想起曾经战斗于此的英烈们的身躯与精神。
走进姚家山村里看看。从门楼走进去便是村庄,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修缮过的旧式老民房与新建成的楼房鳞次栉比,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老房子还在。
历经战火硝烟洗礼,走过历史沧桑的姚家山村,如今,已成为一处“红+绿”国家4A级人文自然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姚家山巷道深远,老宅门前多是青石板路,随处可见石墩、石磨、石舂、石臼。这些古老的农具早已弃置不用,随意散落在村子四处。
现在的姚家山村已改变了过去贫穷与落后的面貌,由于发展旅游,许多村民人家开起了农家乐,村子房子大多为新房。
一位村民老奶奶正坐在自家新房前门口,看着来往村子的游客。
在姚家山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许多新四军在此生活过的老房子,老物件。走进村中,一个个标识牌指引游客前行寻找这些革命旧址的方向。
新五师指挥机关与鄂豫边区党委的办公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参谋部、印刷厂、修械所、医院、造弹厂等旧址散落于村间幽巷,农家院落之中。几经修缮,这些老宅,成为武汉市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
李先念和陈少敏的故居离司政旧址仅有几步之遥,老房子还在,只是后期经历过修缮。
当年的政治部旧址,如今里面还住着人家,房屋为私人所有。男主人姓姚,78岁,政治部当时驻扎他家时,他只有十几岁。
他说房子的布局跟60年前没有什么改变,中途曾经修缮过一次。
姚家山青山环抱,绿水环绕,景色宜人。除了红色旅游,姚家山还将村中另一处景观开发为“香溪谷”景区,与姚家山新四军陈列馆相距仅几十米。
从村口停车场向左走,是一片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香溪谷景区,向右,是红色革命旅游区,这就是姚家山村打造的“红+绿”景区模式。
香溪谷山峦叠嶂,花香四溢,流水潺潺,由于景色优美,有华中小“九寨沟”之美誉,有机会来姚家山,别忘了来此地看看。
不忘初心,经过抗战洗礼的姚家山人,更懂得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今,姚家山人凭借丰厚的人文山水资源,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成为美丽乡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