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秦岭两侧,向东直到秦岭余脉邙山,在它的脚下有一座千年古都。这里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个王朝都在此建立,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活还安逸得很。这里虽是北方城市,却充满着温软的汤水味道,这就是“神都”洛阳。
绝大多数人提起河南美食,总能想到的是“烩面胡辣汤”,而说起洛阳美食,没有来过洛阳的人恐怕是头脑一片空白了。事实上,在“喝汤”这个领域,低调的洛阳可以和爱煲汤的广东有得一拼,我愿称之为汤城洛阳。
洛阳人爱喝汤,和北方干燥的气候有关,还和洛阳城内丰富的水源有关。《禹贡》记载洛阳河流,谓“伊、洛、瀍、涧”,川流不息,源远流长,孕育了悠久的汤文化。与广东汤的文火慢炖、精致靓汤特点不同,洛阳的吃食和它的城市特点一样,喝一碗正宗的洛阳汤,就能感受到洛阳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洛阳的汤文化发展有它的两大枝干——宴席汤和日常汤。古代的洛阳,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很多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例如阿拉伯人、大月氏人为洛阳民间饮食带来了新的文化,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牛羊肉汤随之流行并流传下来。
古人的世俗生活更离不开汤,每逢佳节,宫廷宴席总是钟鸣鼎食,鼎里总是盛满牲畜与汤羹,一阵阵汤香生生不息,在祖先牌位前飘然不散。到了唐代,宫廷宴席中以高汤调制的各类汤菜开始传入民间,演化为后来的洛阳水席,如今吃洛阳水席,仍能感觉到“钟鸣鼎食”之意。
与此同时,中原地区各民族经过几个朝代的融合,日常汤食的饮食习惯也得以保存,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在洛阳,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碗汤。羊肉汤,牛肉汤、牛杂汤、羊杂汤、豆腐汤、不翻汤、丸子汤、饺子凉粉汤、鸡汤、胡辣汤……星罗棋布的汤店,倒映着洛阳人的生活。
如果听到一个洛阳人对你说“喝汤喵(没有)?”,千万不要感到诧异,那其实是一句地道的家常问候,相当于“吃了吗您?”清晨的洛阳汤铺是最热闹的,洛阳人的早晨,从一碗汤开始。晨练的人嚼着刚出炉还有点烫手的烧饼,为早起锻炼的身体补充能量;上班族和学生党也会在兵荒马乱的工作日清晨抽出一些时间,只为喝到一口热乎乎的汤。
洛阳人喝汤,很少有用勺子的,大部分都是用筷子。“一半杂一半肉、多放葱花、多来点血、辣椒油一整勺、饼丝或烧饼”是洛阳人喝汤的标配。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洛阳的汤也有甜咸之分,当然这个甜不是真的甜,而是不放盐的原汤,更讲究原汁原味。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在微寒渐起的秋日,一碗热汤泡饼下肚,人生的棋局就还有八成赢面,洛阳人的生命力尽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