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知岳麓山,只知岳麓书院。
从徽派建筑到徽州文化,整理朱熹系列时第一篇写的是作为教育家的朱熹,一生所建书院不少,从少年时的南溪到晚年的考亭,中间提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在潭州安抚使任内,在长沙重建了岳麓书院,临江建湘西精舍。
岳麓书院原为宋朝初期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也是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朱熹还在湖南各地延聘了一些教师,广招生徒,来此就学者曾达到千人。时谚号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这所书院直到明清时期仍然是一处著名的高等学府。
当时尚不曾去过书院,在官网上借用了照片。
2019年1月6号,走进岳麓山,到了书院门前,方拍了这一张。
说来原是冲着岳麓书院去的,但从东门入内,一路盘山路上山,从南门而下,岳麓书院倒成了最后经过的地方。
到书院时已下午四时许,且飘起蒙蒙细雨。稍作犹豫,没进去,只在门前停留片刻,赶紧下山回了。
留点念头也好,改天再去。
六个小时,从东门到南门,景区内既有索道,也有景交,但都没搭乘,全程步行,唯恐错过一处景点。
景点,自是有的,山体并不大,诸多挤挤挨挨地靠在一起,倒也不少。
试举一例:紧邻云麓宫前面的石护栏上密密麻麻刻着第一次长沙会战时牺牲的英雄。
——挤,便成为对岳麓山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指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对抗日军。
此战,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的战略目标,消耗了日军大量人员、装备,提振了士气,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好在,已将长沙会战碑挪止他处。
长沙会战碑,1941年7月7日由陆军上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今部竖立,碑高2.25米,宽2米。
记述了1939年9月陆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
当时,日寇以18万之众,兵分六路进攻长沙,全体将士浴血奋战,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3万的胜利,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未进大门,先看景区内的地图,了解一下景点名称及位置,始知岳麓山又何止一个岳麓书院,有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学会旧址、黄兴墓、蔡锷墓、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
之前已交待,唯恐错过一个景点,基本每一处都走到了,包括许多没列入的“小景点”。
这些看似应该属于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但感觉都太“新”了些。
就说“爱晚亭”吧,皆知出自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唐,一千年矣,即便没有千年,既然并称四大名亭之一,至少也该有几百年吧。
——另三座: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
待看到亭上毛主席的题字,还有《沁园春·长沙》的手书,便已知,亭的时间不久矣。
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重建时,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三字。
——新,成为对岳麓山的第二印象。
再看景点,麓山寺—佛教,湖南省佛学院;云麓宫—道教,拜着吕洞宾的神像;还有代表儒学的书院。
黄兴墓、蔡锷墓、五轮塔(原为佛教弟子所建,后成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电视塔、军事基地雷达站,现代化的巨型石刻“楚风”,陈独秀先生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原韩国人的疗养处,还有供游人喝茶餐饮的极具艺术味的观景平台之“麓嵿记”,不可谓内容不多也。
——杂,便成了第三个印象。
内容多,还是分多篇来写吧。此篇为序:岳麓山之初印象。
岳麓山就在市内,地铁站(溁湾镇站)下来便是。景区免费,随意游人进出,海拔也不高,300.8米。
东门进是盘山路,无台阶,坡道不陡,基本无景点,少有外地游客,加之山中植被繁茂,闹市中的清肺幽静之处, 成为当地市民健身登山之选。
—顺便一提,元旦那天长沙下雪,原想着去岳麓山看雪景,到了门口方知冰雪天气景区封了,不让上去,后面一直掂记哪天会开园,官网上无此消息,故尔记下电话,0731-88824696,若再有此疑问,可以先打电话咨询再前往。
此行没有经验,事先也未做功课,冒然从东门进来,一路登山,45分钟左右到山顶,下至南坡,才至景点集中区。
既然没有景点,这一程便如同长沙市民般修闲漫步。
难得不下雨的周末——湖南多雨,连日里未见一天太阳,不下雨已属不易。
有独自一人的,看来是常客;有一家三口,小宝宝刚蹒跚学步;有搀扶老人上山走走的。
途中还见到带着导盲犬登山的一行人,似乎在准备什么活动计划,见识到岳麓山寻常的一面。
是长沙市民的岳麓山,试着与南京的紫金山作个比较,敬请期待下一篇:行走湖南—漫步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