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武汉旅游:东湖风光村不“风光”,“里约热内卢”只是城中村。

武汉旅游:东湖风光村不“风光”,“里约热内卢”只是城中村。

武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初来乍到,我还没摸清。 为了认识它,了解它,先后去了省博物馆、黄鹤楼、昙华林以及户部巷,这些是外地人来武汉旅游必去的几个地方。

但这些地方,终究因旅游二字多少有些粉饰,于是又去了汉口租界、江汉路,包括一些菜市场、集市、鬼市,从外地人的旅游观光到本地人的生活圈子,武汉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终究是有了一点眉目。

这一点眉目,是从见识到被誉为是武汉的“里约热内卢”的东湖风光村之后,这是一个正在拆迁的小渔村。它面朝东湖,背靠珞珈山,武大就在边上,有人曾形容这里是一个具有“诗意”生活的地方,密集的房屋层层叠叠,屋墙外面粉刷得色彩斑斓。

我不知道它因何被形容成是武汉的“里约热内卢”,难道面朝东湖,似是大海?若依建筑形式来看,倒是与韩国釜山的甘川文化村很相似。

也许是我来晚了,正在拆除中的风光村规模小了很多,站在东湖湖畔望去,灿烂的阳光下,风光村不再风光,“里约热内卢”的风情可能只是人们最后的一丝念想。 据知,这里曾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码头,上个世纪20年代初,因汉沔一带闹灾荒,周边灾民陆续逃生于此。小码头渐渐形成一个村落,渔业开始兴起。

随着东湖旅游开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从事游船、餐饮、房屋出租等活动经营,小渔村的身份再次转换,变成了武汉的“里约热内卢”。从湖畔的船只色彩到渔村屋墙的刷漆,夸张又浓郁的色彩碰撞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有种油画的错觉。

但湖畔渔船,捕鱼工具依旧可见。只是捕鱼的身影早已远去,如今的东湖边上,除了骑车、散步、跑步、游泳,还有垂钓的老人与年轻人。有人说,住在风光村的人们,是每天看着“大海”的,暗夜可以听到夹着鱼腥的潮声,白天能坐在破旧的楼顶上看向远方,仿佛生活在海的港湾,仿佛城市就在海边。

你不知道村内有着什么,那些房子里又是怎样的布置,像是一个秘密空间,有人来有人走。也许在没有拆迁之前,外面的色彩是明快的,里面的世界是喧嚣的。只是站在马路对岸,对面暗黑的巷子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潮气。

“里约热内卢”的形容当真只是一种念想,风光村着实展现了一种强烈对比,表面风光,实则贫乏。表面风光意在色彩斑澜,实则贫乏是指资源、环境、安全隐患等等。这也许就是它要被拆除的原因吧。

听附近停车场的管理员介绍说,这里拆掉后将要修建一个大的停车场。但在2018年7月,以恢复“原始风貌”为目的,对风光村展开过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

没想到的是今年2月份,一张拆迁通告贴在了风光村,拆迁范围是整个风光村。武汉的“里约热内卢”终究是文艺青年的遐想。最终它何去何从,是变成停车场,还是变成其他什么建筑,这个小渔村都不再“风光”。

和大多数城市里的城中村一样,它或许没有严肃的历史沉淀,但一定是具有生活的人文痕迹,不论是上百年还是几十年, 在这些挟裹着五彩斑斓的钢筋与水泥的外壳下,在城市不断发展与建设的浪潮中,东湖风光村其实是幸运的,它不被遗忘,又被赋予了浪漫色彩。

褪去文艺青年的遐想,其实居住在在这里的人更多是为了生存,因为房租便宜,居住者多为附近生意人或者打工者,也有不少学生。否则,谁愿意住在这个连阳光都难以照进的巷子里呢? 生活不易,落脚处更是难寻,虽然阴暗,但长达几十年的岁月,必然也有温情。

尽管拆迁会令一部分人不舍,因为那里有难忘的生活记忆, 但拆迁并不意味着就摧毁了这些生活记忆,面对如此逼仄、阴暗、具有安全隐患的空间,拆迁对于风光村而言是一种重生。

而我对武汉的认识,也终究是有了一点眉目。除了璀璨的历史与人文,现代与古典的结合,武汉还可以市井与文艺并重,人们在糟糕的环境里也可以滋生繁花, 风光村只是其一,这一点在得胜桥也有所见,你难以想象于狭长街巷的露天集市下所见的黄鹤楼究竟有多美。

关于作者: 苏丹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