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如洛阳般独特,它在古代彰显着王侯将相的气势,今天却暗自沉寂落寞着。河图洛书开启了文明的源头,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在这里诞生,大运河作用发挥至今,九朝古都实有十三朝(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中国唯一的女皇帝端坐着号令天下,龙门石窟是佛教艺术与国力昌盛的成果,古人早已用一句话为它总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五千年文化看洛阳,三千年文化看西安,五百年文化看北京。国土之大,唯洛阳担得起中国的人文重任,诸子百家创造了空前绝后的文化繁荣,建安七子、竹林
七贤潇洒演绎魏晋风度,最说不尽的便是白居易领衔的洛阳才子在此写下流传至今的诗篇。洛水伊人,女子皆非泛泛之辈,貂婵、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以娇媚之态耍着政治手腕。很难说清是这片土地造就了才子佳人,还是文人豪客书写了洛阳。
古人为洛阳留下了足够多的历史财富和文化底蕴,即使它再无建树,也能享用几个世纪,也许正因此,洛阳人以不变对应着斗转星移。同为古都,它不
像西安的年轻人用摇滚续写新文化、将秦腔吼成最接地气的时尚,当帝王不再临幸,古都的气质便日益粗犷。它甚至有点土气,城市很脏,市民多用当地方言招呼客人。唯一热情不减并发扬广大的是食文化,洛阳菜算不上丰富,水席24道也谈不上精致,但即使是新式餐馆已不可阻挡地侵入,人满为患的依然是老字号。新建的遗址公园大多没得到认可,旅行者也随着本地人以一种“你造你的,我看我的”的态度忽略它,洛阳人的内心始终坚守着那个有故事的过去。
足迹遍布全国的河南人总惹口碑争议,而洛阳以帝王大肚回应着,洛阳人把每一个访客当朋友,热情到恨不能掏心掏肺;身为游客,与其抱着地图满大街搜刮,不如直接问人。
既是十三朝古都,又何称“汤都”呢。因为洛阳的饭桌上离不开汤,洛阳
人可以一日三餐都喝汤,无汤不成菜。洛阳水席可谓对汤文化的最好注解。水席共24道,8道冷盘,16道热菜,全部热菜都有汤,吃完一道上一道,似流水般。我和同行老哥一到洛阳城入住后就扫单车狂奔至洛阳老街“管记水席”品尝五盘大菜: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熬货、蜜汁红薯、假海参。初次吃不懂行情,100大元两人席,五个菜,以为沾了便宜,其实只消灭了三个菜。进来了两个西安老客,说是没有硬
菜甩头要走,在我的谆谆教诲下,说到洛阳你不吃水席等于没来。他们才按照我的指导点了三个菜,我们走时只说满意,顺便也看到了店家感激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