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我陪你看看老长沙(续篇一)———都正街。

我陪你看看老长沙(续篇一)———都正街。

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余年城名、城址不变,除了拥有马王堆汉墓、三国吴简、岳麓书院、天心阁、铜官窑等闻名中外的历史遗迹之外,还保存有为数众多的古老街巷,都正街就是其中一条。“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这是以前长沙人喜欢吟唱的一首歌谣,生动描写了那时长沙街巷的热闹情景。

都正街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西部,毗邻古城制高点天心阁,街道全长三百多米,是长沙较好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清初,都司衙门建于这里,都正街因此得名。晚晴到民国时期,都正街人烟稠密,商业繁华,现在仍保留着詹王宫、桃花井等文化遗迹和县正街、清香留等老街巷,还有火药局牌楼等老城遗迹。2013年10月,政府本着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的原则对都正街进行了重修,使古老街区重新焕发出生机。

都正街周边主要景点有都正街牌楼、桃花井、火药局牌楼、清香留巷、东池、县正街、高正街、凤凰台等。

都正街老街区的美食店和小吃主要有周记米粉、老荣华斋包子、阳意子本地口味、东安鸡馆、无烟烤羊肉等。

与都正街相连的还有县正街、高正街,只是都正街比较长,而县正街和高正街都比较短,三条街以东池为交界 ,呈T型沿西南东北方向展开。(图片来自高德地图)

拍自都正街游览告示牌

从人民西路可达都正街北大门,牌楼上有“都正街”三个大字,大门两侧镌刻对联一副,上联是:尘封一页神游湘楚乌衣巷,下联是:回味千年梦绕长沙美食街。

进得大门回头观看,牌楼上还有对联一副,上联是:饮水能歌桃花古井桃花扇,下联是:望瀛可接第一仙人第一台,横批是:天下都正,落款处却有“欧阳询书”四个大字。

这是位于蔡锷南路的高正街南入口,走到这里,已觉古朴之风迎面而来。

初夏的上午七点多钟,老街还如此清净。

里面有“和欢门”、“和睦门”等几个牌楼

多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向人们表达着美好的祝愿

别致的小楼,别致的门脸,预示着它的身上可能发生过不一般的故事。

县正街即为旧时善化县衙所在地。在宋(公元1098年)分长沙县5乡及湘潭县2乡建善化县,至明(公元1377年)并入长沙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设善化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善化县再并入长沙县,1933年划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善化县与长沙县在一座城池,共享长沙之名,这种同城而治的行政管理现象,在明清时被称作“附郭”。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长沙城(今市区)既是湖南省治,又是长沙府(潭州府)治,还是长沙县、善化县治。

站在老街上向蔡锷南路望去,可看见县正街牌楼。

离县正街牌楼不远处,有一家周记粉店。这是家老字号,店里销量最多的当属原汤牛肉粉。牛肉被炖的很烂很嫩,汤汁鲜美浓稠,味道咸淡可口,大块肉中带着白色的筋筋,吃完后嘴巴还黏黏的,回味绵长。

这里是三条街的交汇点

铁铺巷,以巷口的汪鸿泰铁铺得名,是位于都正街南端的第一个巷口。当年,铁铺老板汪鸿泰主要做军队的生意,如修理兵器,钉马掌等,同时也打制一些锄头、篱笆等民用品。由于这家铁铺生意广,名气大,最后就成了这条巷子的名字。

香铺巷位于都正街南段东侧,东西走向,长45米,宽2米,巷子东端北侧有一条支巷直通北边四条巷,因小巷有多家香铺而得名。

詹王宫巷是长沙厨师业的祖庙詹王宫所在地。相传,楚王问他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詹鼠回答,世界上只有盐最好吃。楚王盛怒,认为其欺君遂将其赐死,膳食中也不再放盐。三天后,楚王吃什么也无味道,,方知错杀了詹鼠,当即悔恨不已并追封其为詹王,在此塑像建庙让百姓祭拜,以纪念这位名厨。

都正剧场,由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沙市第三机械厂的老厂房改建而成,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剧场坐落市井街巷之中,周边风景宜人,现为化龙池社区活动中心。

情趣浓郁的市井生活场景

马殷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的开国君主,因此楚国也被史学家称为“马楚”,马楚巷 因此得名。马殷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对外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他发明“货币战争”,天下钱财大量流入楚国国库,楚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得以繁荣。

麻石街,青砖墙,雕花门窗,黛顶白壁封火墙,弯曲幽深的巷子,还有从天空射下的一丝暖阳,映照在斑驳的老墙上,无言的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长沙弹词是一种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长沙弹词源于道情,用方言演唱。其演唱形式先是由走村说唱,继而发展为街头卖唱,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茶馆茶社“坐棚”说书,五十年代以后定名为“长沙弹词”。照片中表现的就是这一艺术形式。

“爆米花”是我们儿时的喜爱

桃花井是长沙古井之一,一直被市民使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铺满麻石的井台上,北侧立有一块“桃花井”的石匾,落款是“欧阳询书”。

从人民路方向看到的桃花井

喜欢这种在老宅前,慢门拍摄行人走过时的感觉。

东池为唐贞元十八年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杨凭所建,初为潭州官府宴客观游场所。杨凭常在此盛宴宾客,驻彩旗,动兰桡,泛舟而游。唐代文学家符载著有散文《长沙东池记》,记录下当时盛况:右有青莲梵宇,岩岩万构,朱甍 宝刹,错落青画;左有灌木丛林,阴蔼芊眠,不究幽深,四时苍然。

东池位于都正街、高正街、县正街的交界处

顺着东池大门向里面看去,全然没有古时那一片繁华盛景。

小巷里悠然一隅

广泛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一种儿童游戏项目,就是用纸叠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厚纸片,分正反面。游戏规则是一方将纸片放在地上,另一方手拿纸片去扇打地上的纸片,翻过来就算赢了。东北地区称纸片为“pia-叽”,其中pia读四声,湖北称作“pie-pie”,pie读二声。长沙则称作“板炮”。

这是南方才有的生活用品,放在地上的,湖北称作“竹床”、“竹摇窝”。还有“竹筲箕”,就是墙上挂着的那个东西。

这是上个世纪就有的便捷交通工具,俗称“黄包车”。

这算是成套食品加工设备“爆米花”机

手牵手走过小巷,除了寻找古朴韵味,更多了一份甜蜜。

“请给我来一碗米粉”

与清香亭相连的小巷

 清香留巷的北出口建有清香亭一座

再现那份时光(1)

再现那份时光(2)

再现那份时光(3)

再现那份时光(4)

再现那份时光(5)

再现那份时光(6)

再现那份时光(7)

再现那份时光(8)

再现那份时光(9)

再现那份时光(10)

火药局牌楼北邻人民路,靠近天心阁,火药局巷是都正街一条旁街小巷,南起和乐街,北至古稻田,因长沙火药局设置于此而得名。据说,当年为了攻打太平军,清政府在此开办了湖南最大的军火加工厂。咸丰年间,火药局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爆炸事故,“二、三里内居民无得免者,一时轰击人死者甚重”。现在沿火药局牌楼朝巷子里望去,寂静安宁,行人寥寥。

烤羊肉店,应该是回民朋友开设的。门口的食品加工台面上,摆着当天制作好的“馕”,色泽焦黄,香气扑鼻,当即捡起4个,扫码付款20元整。

早晨还清净安宁的的老街上,这个下午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群群身着汉服的帅哥美女穿梭往来。

走进“都正剧场”,只见一档“袭华夏之美,扬汉服之华”的节目正在举办,台上、台下聚满了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

老街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身着美丽汉服的年轻人的出现,给老街又增添了几分古朴的人文气息。

穿过这个门向左拐,就可到达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高正街南端,与天心阁相邻。史上这里地势隆起,可俯瞰全城。传说明代吉藩王曾于此为其女凤凰公主建有妆楼。《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追述这里曾“珠帘翠幔,宝马香车”。清初,台毁。康熙二十九(公元1690)年,湖南藩司黄性震在此修建报慈寺,为亲祈福,后也毁。民国元年(公元1912),当时政府曾在这里修建培德女子中学校舍。

一抹夏初的阳光洒在凤凰台遗址上,让人恍然觉得那时离我们并不遥远。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