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中国第一座寺院 —— 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寺院 —— 白马寺。

这次为了去老君山,从洛阳中转,在洛阳住了两天,洛阳我在85年来过,事隔近40年洛阳市容大变,又再次去参观了一下白马寺、龙门石窟等老景点。

白马寺入口之一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洛阳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洛阳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为200亩,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洛阳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A级景区。从市区去白马市有公交车直达。

白马寺检票口,以前进入白马寺的山门现在没开,这个检票口是以后开的吧。

白马是导览图

检票口进来往右手方向走,是狄仁杰墓、齐云塔院等,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这个景点是后来建的。

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前今存碑石两方,较大的石方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8字,重立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

考古工作者认为此墓为唐代武周时期被封为“梁国公”的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墓,因为狄仁杰也被封为梁国公,当初挖出来石碑上有梁国公三字,以为是狄仁杰,当时狄仁杰不在洛阳也非死于洛阳根本不可能葬到洛阳白马寺,没有任何一条史料提及狄仁杰葬在白马寺。而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他死于城内,“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史料确凿记载薛怀义是埋在白马寺的。现在一直把它当作是狄仁杰墓。

明代立的墓碑

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也叫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位于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200米处,有“东白马寺”之称,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 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

齐云塔院

齐云塔

齐云塔又称“释迦舍利塔”,始建于公元69年,也就是白马寺建寺的第二年。所以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佛塔。初建时塔九层,为木塔。后屡毁于战火,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木塔再遭劫火,寺与浮图俱废,唯留遗址。1175年,彦公大士重建砖塔十三层,高一百六十余尺。今之齐云塔,即为此次所修。塔为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下十三层,通高53米,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1990年,齐云塔院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划归白马寺。

齐云塔院

白马寺

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白马寺山门外的石马

山门外的这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洛阳白马寺钟鼓楼分别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

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歇山顶双重檐两层楼阁式,底部长宽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

天王殿

天王殿为高台歇山式建筑,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殿内正中安置着从故宫运来的雕龙贴金佛龛,内供明代“夹纻”大肚弥勒像像、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天王殿

天王殿

大佛殿

大佛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又多次修葺,高台歇山式建筑,双下昂六铺作斗拱。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是寺院佛事活动场所,也是僧人早晚课诵的地方。内供释迦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供养天人、观世音菩萨等塑像。悬挂于大佛殿内东南角的大钟铸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通高1.65米,重二千五百斤。

大佛殿

大佛殿

白马寺六祖殿位于中轴线西侧,在大佛殿之西南。殿内供有佛教禅宗的六位祖师。中间的是初祖达摩,左右排列着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白马寺卧佛殿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5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的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大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雕刻而成,用缅甸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佛殿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卧玉佛是释迦牟尼的涅槃像,身体右侧而卧,右臂弯曲,右掌托腮,二目微闭,左手放在左腿上,左腿稍曲压在右腿上,卧姿自然,安详自在。

卧佛殿

 洛阳白马寺玉佛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5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是云南玉佛寺妙明法师和缅甸华侨杨广佛居士于1988年所赠。佛像高1.56米,属缅甸白玉,细腻光洁,富于质感,镶嵌宝石,雕琢精美,堪称珍宝。佛像须弥座背后嵌刻碑文,题为《玉佛誌》。

玉佛殿

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白马寺

白马寺

白马寺接引殿

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藏经阁

白马寺法宝阁与藏经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建于1995年,二阁大小形制一样,重檐歇山式,阁的台基高5米,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台基为钢筋水泥构架,形成阁的下室。台基上建五开间的重檐歇山式大殿,东西长18.5米,南北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正中供奉有泰国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藏经阁还收藏有《龙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十余种藏经,是白马寺僧人阅藏修学的地方。

白马寺法宝阁

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

法宝阁下面为白马寺展馆

白马寺清凉台

清凉台

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的地方。后来两位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被安排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清凉台上译出的。两位印度僧人在清凉台上的译经工作,奠定了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的地位。

毗卢阁

坐落于清凉台之上的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五开间,四进深,青筒瓦双飞檐歇山顶,长15.8米,宽10.6米,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毗卢阁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清凉台

印度高僧殿位于毗卢阁前东西两侧。东侧为摄摩腾殿,西侧为竺法兰殿。分供摄摩腾、竺法兰之泥塑像。这两位大师,永远留在了中国佛学史上。

清凉台

清凉台墙外

清凉台墙外

白马寺古建区西侧,新建了国际佛殿苑区,由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泰国佛殿苑

由泰国出资建设,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的泰式建筑精华。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泰国佛殿苑

缅甸佛塔苑

由缅甸政府出资修建,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竣工。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缅甸佛塔苑

印度佛殿苑

印度佛殿苑,2003年由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发起,印度政府出资设计,2006年开工建设,选择桑奇大塔作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马寺按1∶1的比例进行仿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于2010年佛殿完工,成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出席佛殿落成仪式,为佛殿剪彩揭碑。

印度佛殿苑

印度佛殿苑

印度佛殿苑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