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考古博物馆里有一枚拜占庭金币,这枚金币是东罗马帝国时期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金币为圆形,直径1.6厘米,重2.7克。金币正面的图案为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头戴羽毛装饰的皇冠、身着戎装甲胄和披风的正面胸像,胸像两侧有拉丁文铭文,金币的背面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神(带翼的胜利女神)站像。据了解,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一般铸造于公元491年至518年。这枚拜占庭金币,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通过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拜占庭金币。说明早在北魏时期洛阳与西方的交流就比较频繁,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的力证。这枚拜占庭金币出土于洛阳衡山北路张岭村东南方的北魏大墓。这个大墓土圹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墓道朝南,墓葬总长约58.9米,其中墓道长39.7米,宽2.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38.1米。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形制和规模应为帝陵级别,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该墓葬的年代应为北魏孝昌年间至北魏末,即公元525年至534年。北魏节闵帝元恭(公元498年―53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广陵王元羽之子。元恭在被尔朱氏集团拥立为帝以前,装聋作哑地度过了8年。据史料记载,公元531年,尔朱兆拥立傀儡元恭为帝。同年,高欢拥立傀儡元朗为帝,起兵讨伐尔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阳,尔朱氏垮台,元恭被废,1个月后被毒死。
北魏的帝陵分布于两处,一处是盛乐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时代的“金陵”,是北魏早期的墓葬;另一处为河南洛阳北邙的陵区,是北魏晚期的墓葬。今天说一下北魏洛阳帝陵,北魏洛阳帝陵位于邙山陵墓群中。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汉魏洛阳城以后的陵寝。陵墓制度汉化明显,继承了中原地区汉晋时期帝陵制度,采用了自东汉以来在墓前建筑石殿、石阙的方式。墓冢由方形变为圆形;由只在墓门雕刻武士像或在墓内随葬武士雕像演变为在墓冢前方树立大型武士雕像;墓室改为单室。北魏洛阳帝陵,北魏诸帝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洛阳北邙山域内。经勘察,已知有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陵园地面建筑已无存,唯墓冢高耸。北魏长陵位于孟津朝阳乡官庄东,现有陵园围墙、园门、壕沟和建筑基址等,面积约17万平方米。陵园内有大小两封土墓,大墓封土存高约14米、直径约60米;小墓居西,曾被人从中盗出文昭皇太后墓志,据记载是从盘龙冢迁葬而来。2004年对北魏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后陵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发现了长陵陵园遗址。主要遗迹包括陵园四面的夯土墙垣、西垣和南垣门址,墙外有壕沟、陵园内人工排水系统、井、窑及陵园建筑基槽等。北魏景陵位于洛阳邙山乡邙山顶的冢头村东,有高大夯筑封土堆,平面略呈圆形。现在的洛阳古墓博物馆院内。封土存高约24米、直径约110米,1991年发掘,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全长54.8米。砖砌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6.92米、南北宽6.73米,墓顶作四角攒尖式,高9.36米,设有石棺床。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该墓曾遭盗掘,仅出土器物45件,有四足陶砚和龙柄盘口壶、龙柄鸡首壶。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1987年建成开放。搬迁复原了从西汉到宋金的25座典型墓葬,内容涉及墓室建筑、砖雕、壁画、文物等。北魏定陵位于孟津送庄乡西山岭头村。北魏静陵位于邙山乡上寨村南,封土存高约15米,直径约40米。各陵区内陪葬有宗室和重臣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