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欢说老汉口老汉口,汉口确实是武汉以前最中心的区域,江汉路就一直是市中心,我们今天说的这条老街,就挨着江汉路步行街,想看看接地气的武汉,一定要来这边,拍拍照照,走走看看,都是满满的美好~
走在繁华热闹的江汉路步行街,上海邨很容易被忽略。 江汉路地铁站D出口对面,窄窄的石库门挤在两栋高大建筑间,老旧牌匾上刻着上海邨。
它诞生于1923年,为当时著名的英国建筑师设计,建筑风格中西结合。
红色榆木百叶窗、雕花砖墙、天井……现在建筑还保留着历史痕迹。
△ 1923年,华商李鼎安请来英国设计师弗兰克爵士,修建鼎安里,为27栋极具西方特色的漂亮洋房,后改名为上海邨,作为上海银行职工宿舍。
很奇妙的是,明明身处闹市中心,这里却完全是另一幅安逸静谧的光景。 现在,上海邨仍有老居民居住,夏天竹床上乘凉,冬天晒太阳下棋。也有被历史文化吸引的年轻人,在这里开起民宿、咖啡店、古着店,新与旧奇妙相融。 如果你来武汉,一定要走进上海邨,在老建筑里,用一杯咖啡,邂逅百年时光。
和老居民追忆往昔
还发现了老古董
走进上海邨,灰色砖墙上镶嵌着精致雕花,腊鱼腊肉挂在百叶窗上晾晒,巷口老铫子煨的藕汤咕噜冒着热气,墙角的青苔写满了故事。 与一墙之外的闹市相别,这里有难得的闲散惬意。 年过六旬的王爹爹在家门口躺椅上晒太阳,聊起往事,他说年轻时第一次来这里是去同学家串门,宽敞明亮的屋子,崭新的红木家具,还有那时最流行的弹簧床。
后来因为工作搬进来,从8平米的房子搬到了18平米的单间,消息传到老家,大家都夸他,很有板眼,洋气得很。
△ 面对江汉路的石牌门
在上海邨走走逛逛,我试图寻找上世纪的踪迹。 翻新后的青砖地,有一块气质独特的铁井盖。上面清晰写着译为卫生与供暖的英文,问过老建筑保护专家,推测是1927年前的产物,甚至很有可能是武汉最老的井盖。
顺着次巷往里走,陡然看见一个写着3506宿舍的石库门。 三层楼的斑驳石砖房,回形楼梯串联几十户人家。 幸运遇到还居住在这里的工厂退休工人,73岁的李婆婆从小生活在这里,在上海邨结婚生子,养育两个孩子。
△ 3506是老武汉人耳熟能详的老工厂
上世纪60年代,正逢江汉路大规模翻修,步行街上引进了滋美食品厂、精益眼镜店、南京理发店、星火文具店等多个商家,丰富了上海邨居民的日常生活。 她从北京路小学(现二医院的位置)接完孩子,再去滋美食品厂买一个1角1分钱的三角形蛋糕,幸福简单又甜。 我爬上顶楼,天台被老居民栽种成小花园,纵横在空中的晾衣架牵着老武汉的生活,时间仿佛凝固在此。
住宿撸猫喝汤逛店
上海邨也太好玩了
近几年上海邨有了新故事,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涌入这里,成为新的风景。 住老房子改造的民宿体验旧时光、喝咖啡撸猫,逛古着店拍大头贴……上海邨的玩法变得丰富多样。
「古事咖啡」开业最早,主打咖啡和手作甜点,两层楼摆满了店主收藏的小物件,有不定时的音乐会与电影放映。这里也是电影《最好的我们》拍摄地之一。 老板很健谈,用一杯咖啡可以跟她聊上一整个下午的故事。原来“古事”就是“故事”的谐音啊。
如果你想沉浸式感受老武汉风情,推荐住在「上海邨5号」民宿。 这大概是上海邨保留洋房原貌最完整的建筑了。 石磨桃花扶梯、榆木窗户、斑驳木地板、老式折叠百叶窗、通透敞亮的天井,在这里睡上一觉,会不会梦回百年,做一场花样美梦? 据说,九几年的时候,池莉还来这里拍过照。被时间浸润的一砖一瓦,全是故事。
河南灵宝人开的「游山西村」,灵宝特色烧饼夹肉值得一尝,传说慈禧太后吃过都称绝。 外壳酥脆,馅里包含五花肉、猪头肉、猪耳朵……像肉类大杂烩,再来一碗热腾腾的辣味羊肉汤,适合冬天。
△ 游山西村里摆了许多老板从古物市场淘来的老物件。
穿过一扇绿漆门墙,来到「江之岛古着店」,老板从日本留学回来,屋里装着老板从国外淘回来的古着衣物和玩具。 装修以绿色为主,扶手电车、日系海报,还以为走进了《灌篮高手》里的镰仓高校车站。 店内还提供大头贴拍照,还能跟着老板免费学习日语课,惊喜满满。
在武汉最奇妙的是,年轻的活力与厚重的历史,被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串起。 60多岁的王阿姨在咖啡店门口晒完腌菜,顺手提溜一杯精品手冲回家; 周末孙子放假来玩,李爹爹都会提前去巷子口二楼的「Ch!Ch!」预订一份花花绿绿的奶油蛋糕;
天气好的时候,民宿老板老夏背着手看爹爹们下棋,也会技痒下场叱咤一盘,再邀请他们来大厅喝茶。 在门口织毛衣晒太阳的太婆,会用亲切汉腔给背着相机来拍照的年轻人指路。 上海邨像一个城市博物馆,陈列武汉每段历史的剖面,又饱含市井生活的脉脉温情。 走进它,就更能读懂武汉。
上海邨
地址:扬子街与江汉路步行街交叉口交通: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到「江汉路」地铁站,从D出口步行5分钟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