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6日,下午,我们一帮大学同学相聚在美丽的杭州,今天下午游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明天游览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西湖区和余杭区西北部,距西湖不到5千米,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再加上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自古就是隐逸之地,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三堤是福堤、绿堤、寿堤;十景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
我们越过西溪桥就进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换乘中心——周家村,这是整个园区的主入口。周家村除了是游客集散和了解园区信息的主要区域外,还设有“西溪问茶”茶室供游人消遣休息。烟水庵,又名慈云庵,建于南宋。《西溪梵隐志》载:“在蒹葭深处。蒋檀越舍地,圆明募建”。初建年代约在南宋咸淳年间,清光绪年间重建,改名烟水庵,烟水庵择地幽胜。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暮漾,是西溪农耕渔事文化展示中心,借鉴了清代文人陈文述《秋雪渔庄》的诗歌意境,取柳烟、炊烟、水烟三烟之妙,人与烟水共处,犹如身临仙境,因此得名。此景点有桑蚕丝绸故事、婚姻民俗、西溪人家等展览馆,展现水乡民居的地方特色和居民质朴的农耕文化。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散步于塘堤,喝上一口本地的米酒,感受一番西溪原住民的生活。
穿过普济桥,水系豁然开朗,一座孤岛长着几棵参天的大树,右边的岛屿前有一个由木船改建成的小码头。登上码头,走过一条约二十米的竹径,“戴”着浓密茅草的泊庵显现在眼前。此为明末清初钱塘人邹孝直(名师绩)的庄园,其读书乐道,不求闻达。与二位弟弟束仲、叔夏隐居蒹葭深处的泊庵,耕读自乐,诗礼治家。当时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从高处远远望去,整片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因此得名。其中自在堂、空明轩两组建筑与拈花舫前后呼应,由南向北分别构成三个空间,草堂内最中间摆放着一个古式屏风,四周陈列着文房四宝及老式家具,左边则是一间临水茶室,果真是读书、喝茶、赏景的好去处。当年庄园旁还有不少文人隐居,有王之声、孙元襄、李蟠玉、胡彦远等,鳞次芦洲,构隐钓读。
沿着开阔的水岸,曲曲绕绕,穿过两座小桥方至水阁,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蓝溪书屋”。西溪水阁位于西溪梅竹休闲区内,居所临水而建,是自古文人墨客在西溪隐居深泽、藏书读书之地。水阁由两组建筑组成,东为“拥书楼”,西为“兰溪书屋”。水阁的墙面,下部山墙为夯土墙,上部为露出梁架的编竹夹泥墙,乡居气息浓郁。这里环境十分清幽,不仅可以感受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还能隐约地体会到当时文人隐士避世幽居的情怀。
登岸后踏上一条两边小径,向左跨过一座木桥,邻水架起一艘棕榈覆盖的仿制渔船,船上的一条粗绳牵着水中的渔网,极具野趣。往右沿着小路向前,便是梅竹山庄的门坊。梅竹山庄是清钱塘文人章黼(字次白)(约1777年—1857年)的山庄别业。他在庄外种植大量梅花与翠竹,其又人性高洁,自比梅竹,又好读书、擅字画,常邀朋唤友至此吟诗作画,因此得名。为西溪主要的赏梅区域。如今的梅竹山庄,主要有“梅竹吾庐”、“萱晖堂”、“虚阁”三个主体建筑。
船过了长春桥,便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四棵上百年的大樟树分布在河岸两侧,枝繁叶茂。这便是深潭口了。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得名,是西溪主要的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里也是许多影视文化作品在西溪拍摄的取景点,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等。深潭口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氛围,最适宜龙舟竞划。因此,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竞划龙舟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兴于南宋,盛于明清;而“龙舟胜会”一词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得于御赐。流传至今,它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如今的深潭口河两岸间隔着两三米就有一个青石板埠头,岸上有数十户民居,夹杂着座座石桥、数个葡萄藤架,江南水乡柔情依旧。
西溪梅墅位于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片,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景点,与附近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共同构成西溪梅竹休闲区。西溪的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自古就非常著名,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梅。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走向梅墅,过春信桥,满山遍野的梅花扑入眼帘。登岸拾级而上,迎来一虚一实两个草顶建筑。沿着房前屋后的菜地再前行,就可见两组田园农舍杏梅园和红梅坞,其周梅花成林,浑然朴野,是西溪主要赏梅区之一,重现“过客探幽休问迳,雪香深处是西溪”的意境。
穿过一条长长的竹径,来到一户小庭院前,叩响清脆的铁环声,悬挂着“西溪草堂”匾额的门坊应声而开,一个精致的小院呈现眼前。草堂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文人冯梦桢。整组建筑依鱼塘分作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正房,二层建筑。前后各一个院子。北面设草亭“绮云亭”,为赏梅玩竹、对酒当歌之处。冯梦桢学问渊深,博通经史,授翰林院编修。曾家藏晋王羲之墨宝《快雪时晴贴》。著述颇多,有《快雪堂集》、《快雪堂漫录》、《历代贡举志》等传世。2005年重建,再现“启户群峰入,推窗一镜悬”之胜景。
穿过密布的水网,茂盛的芦苇,不时惊飞数只水鸟,船在芦苇荡间穿行,边上出现一个孤岛,那便是秋庵。位于西溪河渚湿地最中心的水域的秋庵,四面环水,只有靠小船划桨才能进入。秋雪庵位于西溪湿地中心水域,也是西溪湿地的精华区块,建于宋淳熙初年,初名“大圣庵”。明末西溪沈氏兄弟重整建筑,延请名僧住持庵堂。西溪蒹葭深处,四面河流溪水环绕,东面秋雪滩上的芦花摇曳,一经风吹,花白而轻如棉絮,随风飞扬,如漫天飘雪,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游人可以泛舟徐徐融入芦苇的世界,也可以站在高处纵目远眺,放眼览观这名列西溪湿地景观之首的无边芦花,故名“秋芦飞雪”。因为在孤岛之上,向东南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在秋季的明月下,呈现出令人名利俱冷一片白茫茫的意境。明代大书画家陈继儒便取唐人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秋雪庵”。其中弹指楼当年由董其昌题写匾额,成为秋雪庵中的重要人文内容。民国时期经南浔名士周庆云重修,是全国诗词研究基地,也是西溪最重要的寺庵之一。
\"西溪人家\"是对西溪原居民农家生活场景的再现。\"西溪人家\"中所展示的物品均是以前居住在西溪的农家所使用的生活用品和农耕渔事活动的劳动工具,其中许多东西都是西溪农家所特有的,如:猫气死、瓦盘、瓦圈、砖夹等。
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是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拥有众多水生陆生植被和野生动物,更是各种鸟类的天堂,为了让游客欣赏到群鸟纷飞的情景,我们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观鸟台,鸟儿灵动的生气会不时给游人带来惊喜。
湿地植物观赏区处于烟水渔庄和深潭口之间,这里有大片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水茭白、水葱、浮萍、野芹菜等。湿地植物园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湿地类植物园。园内总占地约55公顷,展示了西溪特色的基塘系统、河流、滩渚等生态多样性中的湿地植物;其内容包含了全国范围内水生、湿生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览、休闲游览、科研科普教育、水生植物的配植示范和引种繁育。共培育湿地植物600多种,其中乔木 100余种,湿生灌木地被近250种,挺水植物150余种, 漂浮植物30余种,浮叶植物50余种,沉水植物30余种。长长的亲水栈道在塘边环绕,一路走去,幽幽的菏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
曲水庵位于西溪湿地公园交芦庵之东、正等院之左。明祟祯元年(公元1628年)云栖古德禅师重新创建。依溪筑一庵,门迎曲水,非舟莫渡,故名“曲水庵”。檐廊上悬“曲水庵”三字牌额,系奥严居士调御所题。又题匾额曰:“古先生之庐”。
厉杭二公祠是西溪专门奉祀文人的祠堂之一,与秋雪庵两浙词人祠齐名。供奉的二公,一位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是康熙举人;另一位是杭世骏,字太宗,号堇浦、秦亭老民,为雍正举人。两公都是清代杭城的著名学者和诗人。该景点主要恢复文人墨客雅聚功能,可供人切磋诗艺、挥毫泼墨、题诗作画,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河渚街因古地名为河渚而得名,是一条以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民俗商业街。街中还原保留当时人们生活生产的格局,临水而建的阁楼房屋,穿桥而过的零星小船,以及流传的民间传说,充满了以岛为家、以船为马的水乡风情,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街上遍布怀旧情调的酒楼、茶肆、酒吧。恢复的河渚街体现西溪湿地的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的主题意境,渲染着悠闲、古朴、典雅、精粹的西溪文化。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沿着明朝至现代的历史主线,呈现着不同的风格,犹如一个建筑博览园。
自古以来,西溪湿地因河港交叉,无船不达,而西溪的民间婚俗也因此显得独特。过去的西溪,新郎家用船轿迎娶新娘,船轿——则是把花轿放在前船舱,划到新娘家;抬下花轿把新娘迎接上船。船再划回新郎家后,从船上把花轿直接抬到堂前,拜堂成亲,继而洞房花烛。亲家公、陪客人员所穿服装、嫁妆、迎亲程序、洞房礼仪、新房布置等种种风俗习惯都与现在有所不同。
杭州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在西溪湿地内,展示馆旁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雕像。展示馆内有练功厅,并模仿忠义堂在大厅摆了一些交椅。展示馆的两边内壁以壁画形式表现水浒英雄—林冲的斗争场景和水浒中好汉的见义勇为的故事;外墙上是水浒英雄的画像,栩栩如生。
茭芦庵,又名芦庵、正等院,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杭州西溪湿地一带,因奉祀所需,于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年(1573),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河渚,初名正等庵。明末整修时,由董其昌题额。交芦庵是西溪历史上的著名寺庵之一,是文人墨客雅聚切磋诗艺、书画之所。
河渚塔,旧城“杭公塔”,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文人学士对先贤杭世骏的才学人品及仕途遭遇,深怀敬佩。于是集资在河渚杭厉二公祠内筑一石塔纪念,初称“杭公塔”。现移建河渚街蒋相公祠西侧,游客登塔远眺,能看到周边的芦荡寺庵、水光山色、繁华街市、龙舟胜会,以及演武擂台等西溪胜景,登楼远眺,顿生“四时锦簇四时景,八面云开八面风”之慨。
蒋相公祠,据蒋村《广福庙志》记载,世称“蒋公庙”、“竹林居”。初建于南宋建炎年间,蒋氏宗族集资筹建蒋家祠堂,堂内供奉蒋氏先祖灵牌。将侯崇仁、弟崇义、崇信三人,承父业,寄居住杭城惠济桥傍开米行,行好事,献粮于朝,济米于贫民,并信任籴米者自量,世称“蒋自量”。北宋宣和年间,官府拨资立庙。南宋咸淳三年,宋皇帝赵降敕赐庙额《广福》,追封崇仁为孚顺侯,崇义为孚惠侯,崇信为孚佑侯。今复建于河渚街。
三深大会堂原样保留了文革时期的建筑样貌。大会堂内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画像。堂内左右两侧各摆放一排西溪湿地的美景摄影照片供游人欣赏。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之间,是清代文人高士奇(1645年—1704年)的山庄别业,具有典型的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因康熙南巡时,曾驾临此地,而名声大噪。庄内由高宅、竹窗、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再现了当年康熙临幸高庄的历史场景。
洪钟别业是明代成化年间刑部尚书洪钟(字宜之)晚年退隐回籍时,在西溪建造的别业。别业内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明代尚书洪钟晚年归隐西溪五常,建洪园,洪钟在西溪筑书楼、课子弟、倡文风,闲与老农村翁究晴雨、话桑麻,怡然自乐,成为了西溪隐逸文化的突出代表。今洪园以遗留诗文为蓝本在故地重建,有洪府、藏书楼、萝荫书屋、槿篱茅舍等景点,小桥流水,花木扶疏,是江南园林与湿地结合的典范。
洪氏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尤其是宋明两代,据载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洪氏先祖自宋忠宣公洪皓以来至明清,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久盛不衰。重建的洪氏宗祠占地1200余平方米,由门屋、享堂和寝殿等组成,展示有杭州洪氏家族的先祖画像、神祖牌位、家规祖训、昭告和楹联匾额等。重建的洪氏宗祠既是一个值得游览观光的重要景区,也为后人追溯洪氏家族发展史,提高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后人为了纪念洪昇,在洪园内建有洪昇纪念馆,陈列了洪昇一生的坎坷经历和《长生殿》的创作过程。静幽的长廊将《长生殿》剧本以铜雕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在游客门前,真实展现了唐明皇李隆基与宫女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让游客更真切地品读戏曲《长生殿》的独特韵味。
福堤全长2300米,宽7米,自南向北贯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衔接公园南北两个出口,间以六座“福”字桥,即:元福桥、永福桥、庆福桥、向福桥、广福桥、全福桥。福堤象征杭州是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两侧有御临古镇、高庄、交芦田庄、交芦庵、曲水庵、洪钟别业、河渚街、蒋村集市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众多景点,是一条以生态为基调、人文为特色的长堤。体现了西溪“梵、隐、俗、闲、野”的文化特质。
绿堤:“绿堤”东西全长1600米,宽7米,两侧植被丰茂,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绿堤”寓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生态旅游城市相呼应。绿堤犹如一串五彩的珍珠,自西向东串起了杭州湿地植物园、包家埭生态保育区、合建港生态保育区,是西溪的生态堤和科研科普长廊。
寿堤与五常港并行,南北全长约5470米,宽4.5米,在洪园区域,也是西溪湿地中最长的一条堤,与长寿之意不谋而合。“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六桥贯穿其中,两岸水网纵横,古树森森,朴野幽趣,百年的樟树码头,形成自然天成的生态景观。车行堤上,可见群山叠翠,山影与河港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沿线设有龙蛇环绿、慈航送子、龙舟胜会、洪园余韵、幔港寻幽、桥亭思母、火柿映波、村埭田园等西溪美景。
坐在船上游西溪,船在水面波纹一条一条地扩散开去,倒映着的景致也一条一条地晃动着。水中藻荇交错,偶尔能看见几条小鱼,从船边穿过。两岸,芦苇苇絮漫天纷飞。水道纵横交错,时不时还会有小岛冒出来,颇有一种白洋淀的感觉,只是白洋淀的芦苇要多得多。岸上有时能看到几棵很老很老的树,已是枯黄,叶子片片凋落,那一片水上漂满落叶。偶尔,头顶会飞过一两只白鹭。水上,氤氲翻滚,几乎看不到什么清晰的东西,一切都蒙在雾里,朦朦胧胧,这感觉就像是慢慢步入了仙境。顺着水道前行,两岸茅舍俨然,芦苇丛生,和芦苇一样高的水生植物上顶着黄色或红色的花蕊。湖面上水草鲜润柔婉,水面上绿色浮萍漂浮,莲影摇曳,几抹粉色婷婷点缀其中,野鸭水鸟凫泛。西溪湿地具有江南独特湿地景观,旖旎的自然风景,深厚的历史,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
一百个人的心中由于其的生命经验,会有一百个西溪,会有一百个感知她与众不同的理由,或许她是出世的,或许她是入世的,西溪湿地是多重多侧面的,不但西溪的景致随步而移随季节而变换,更是那种百折千回的内涵,那种万种风情的仪态下同样蕴甚着的内质。西溪不止是一块湿地,还是一块思想之地,在这里显富者会居安思危,落魄人会修炼自己。西溪又是入世的,她具有母性的一面,无论腾达还是落魄的儿子,她都会拥揽怀中,给失意者以亲抚以疗伤,然后重整旗鼓。西溪又是出世的男子,经过人生的练历后,从此放湖旷达。西溪是一部写实与写意共融的中国画长卷,并且是一副留白写意的文人书画,它在浅唱低呤中托起西溪湿润的往事,在氲氤晨雾中勾勒出并让人们去透视一个个远走的背影,若隐若现,淡淡倦倦中诉说着西溪地的沧海桑田。
春天的西溪多姿多彩,生机盎然。西溪的湖水冷而清且净,像极了一位孤傲而冰清的少女,动时如流风轻拂,静时如柳眉深锁, 那神态中流露出的淡定和从容,令人神魂为之牵动。湖岸两边树木葱茏,不断变换的深浅浓淡的色彩,随着水的流动,摇曳生姿,那气质优雅得不由人怔怔的遐思。恰逢春雨欲来,湖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濛濛的雾丝,似浓似淡、似远似近、似有似无、似静似动,烟雨中的西溪犹如一幅天然的唯美的水墨画,令人不由得阵阵惊叹。西溪是一位淑女,她优雅、淡定,她用冷傲、从容的气质漠视着这熙熙攘攘的凡尘。纵然繁华与喧嚣就在眼前,我突然理解了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