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武汉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中同财经大学武昌校区对面的蛇山脚下,我们在首义公园逛了一圈,再度掉头往东行的时候,看到了这座看起来规模不算太大的寺庙。虽然寺庙看着挺冷清,但既然到了人家的山门,也没有不进去的道理。
别看龙华寺看着香火不旺,规模也不大,但历史却也颇悠久的。寺庙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当时的大太监王定母亲生病,于是他便在武昌蛇山南麓修建了寺庙,还求了御赐匾额,可见当时王定还是很得宠的。后来到成化十三年、弘治十三年,又不断重修扩大。到弘治十五年,龙华寺规模有264楹。再到清朝顺治、光绪年间又数次重修,成为武昌城内大型寺院之一。可见在清朝的时候,龙华寺的规模要比今天大得多。在晚清的时候,合城文武官员空闲的时候都会来随喜,过往的州客也有慕名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武昌尼众开展生产自救,把龙华寺舍给了七十二座小庙集中而来的一百七十二位比丘尼,白天生产,晚上回寺。后来寺院屡遭侵占。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宗教政策,龙华寺收回被占的房产和土地,当时仍占地六十余平方米,屁众一百余人。可惜的是后来有人擅自拆毁龙华寺的山门楼、清代木结构的天王殿和尼众的住房,竟然改造成了商业楼和居民楼,只留下了一座大殿。以前龙华寺作为一座名寺,也珍藏了大批历史文物,像明代成化年间铸的三尊铁佛,自然生成的神龙护墙,还有古碑石刻等,如今都已经散失不存了,让人不由喟叹。当然,在曾经的浩杰中,遭遇破坏的又何止龙华寺啊。
山门面阔三间,明黄的墙体,隔了一座庭院就是大雄宝殿。虽然殿宇不够高大雄伟,但也没有敷衍的意思,好歹也在高台之上。殿内供奉佛祖立身塑像,两侧弟子侍立,都是全身塑金。
殿内有铜钟,可以敲,但似乎挂得有些高,估计平时不大会动用的。左边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刻的竟然是滕王阁序。我们很是奇怪,按说碑刻若是黄鹤楼记啥的,那真是一点不奇怪,兴许当年黄鹤楼的旧址就在附近。但滕王阁远在江西,怎么会有碑刻留在这里呢?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也没有深究下去的意思。另一块碑也让人费解,正面是明弘治年间刻的,反面又是清光绪年间刻的,这两个年代差了很远。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使用年代为1488年至1505年;而光绪是满清倒数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75年至1908年,怎么着也差了三百余年,为什么会刻在同一块碑上呢?
大雄宝殿西侧是客堂,看着规模也不是很大。东侧有观音殿和斋堂,都关着门,客堂和斋堂自然是不对游客开放的。
最后一幢中轴线的建筑是藏经阁,也称念佛堂,这是龙华寺最富丽堂皇的一座殿,上下两层,面阔五间,比大雄宝殿要气派得多。不过进入阁内,供奉的菩萨呈坐姿,身后的佛龛也是塑金的。
藏经阁的两侧,分别是往生堂和延寿堂,也供奉了三尊小型的菩萨塑像,我们也没认出来是哪位菩萨,然后原路返回大门。龙华寺相比较一般的寺庙来说,都显得规模有些小了,真难以想像它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