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充满市井烟火的长沙(二)。

充满市井烟火的长沙(二)。

在长沙的第一天去了岳麓山和橘子洲头,上一篇已经写到,第二天继续白沙古井和老街的游览。

其实是先知道了白沙烟,后来才知道了白沙古井,一直想身临其境地看看,这次正好遂了心愿。担心回来的时间不定,委托前台帮忙收一下小龙虾外卖。

经过一夜的狂欢,长沙早晨的马路非常安静,出来看到龙虾店的招牌,一只硕大的龙虾张牙舞爪地趴在墙上,拍下一张照片留念。

经过一夜喧嚣,长沙的早晨非常安静

路过IFS,没有了平时的喧嚣,那一白一蓝的两只熊正孤独地相背坐在楼顶,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

IFS

一路沿着老街前行,长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天上长沙星,地上长沙城”,长沙的名字是从天上的星辰得来的,建城三千年,城址从未改变,且从商周时代从未衰落过,每条老街巷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古朴的街巷、繁华的市井、醇美的风俗、幽远的遗迹、独特的建筑不仅反映了老长沙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也呈现出丰富的文学韵味。

富有层次感的招牌

 

黄兴南路步行街

 

半掩在云雾里的高楼

 

大古道巷

 

大古道巷

 

旁边的小巷

 

化龙池巷

 

蔡锷南路

 

高正街

 

张家巷

 

高正街

 

县正街

 

凤凰亭

 

凤凰台,传说明代吉藩王曾在此为其女凤凰公主建有妆楼

 

凤凰台

 

凤凰台

走过大古道、化龙池、蔡锷南路、凤凰台、高正街,前面是天心阁,长沙筑城始于西汉,明代垒石完固,这里过去是古城的最高点,曾是古人观察星象、祭祀天神的场所,现在看到的是83年重修的,已经成为市民休憩锻炼的好去处,唯有古城墙还保存着古老的记忆,后面有一个城市简牍博物馆,可惜时间太早,没有开门。

天心阁

 

天心阁

 

文夕大火警示钟

 

花飘满地的紫藤

 

天心阁

 

里面晨练的市民

从天心阁往前走大约一公里左右就是白沙古井,不用看导航,跟着提水桶的人后面走就没错,在里仁坡巷、马厂巷、城南六十码头等长沙历史步道中行走,这些我们匆匆走过的古街小巷、老居民区、农贸市场,充满了市井烟火,有些民居门挨门,沙发就摆在街上,如同自家的起居室,有些地方需要爬过陡峭的台阶,有些地方非常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估计就是当地人一般也极少走到这些偏僻小巷吧,不知道它们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有趣的故事,

沿古街小巷前行

 

里仁坡巷

 

跟着打水的老人走就行

 

古街小巷

 

狭窄的通道

 

城南六十码头

 

马厂巷

 

有时需要爬过陡峭的台阶

 

历史步道标牌

从阡陌错综的小巷出来,远远就看到了古井的牌坊,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长沙第一泉”,有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毛主席诗词中提到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也是指的白沙井之水。

远远看到了古井的牌坊

 

古井牌坊

水井中间是一个祭台,表达了当地人对白沙古井的尊敬和重视,两旁各有两个水井,左边的水势最大,从左到右,水量依次变小,泉水从井底上涌,与井口持平,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据说无论冬夏,泉眼不溢,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永不溢出,也永不枯竭,水位永不变。石缝里也不停地往外冒水,汩汩流进井对面和两侧的沟渠,地面被清泉覆盖,映着山上郁郁葱葱碧绿的嫩芽仿佛一幅水墨画。

古井周边的环境

 

白沙古井

 

打水的人们

 

中间的祭台

 

白沙古井

 

井水

 

井水

 

这是左手边水量最足的一个

 

石缝里冒出的水汩汩流淌

 

古井背依的小山

 

旁边的碑廊,收集了古人歌颂白沙井的诗赋

 

碑廊

 

碑廊里的诗句

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借用打水老伯的工具喝到了甘甜的泉水,然后原路返回,进入刚才看到的南门口菜市场。

菜市场

在陌生的城市最喜欢的就是逛菜市场,这里最具有烟火气,最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市场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竹笋、野生的嘎呀鱼(我们这边叫嘎呀,不知道当地叫什么)、糍粑、干菜等等,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买了红糖发糕、糍粑、捆鸡等卤味、还有晾晒的半干无盐的榨菜,这个凉拌非常好吃,清口又很有嚼劲;捆鸡也不是鸡,就像狮子头里没有狮子、螺蛳粉里没有螺蛳、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捆鸡里面也没有鸡,是由洗净的鸭肠、鸡肠、猪小肠等紧紧捆绑成火腿状,然后卤制成的美味,也有用豆制品做成的叫做素捆鸡。

菜市场对面的小店,北方的食品还挺受欢迎

 

各种淡水鱼

 

卤菜

 

买卤菜的小店

 

卤菜

 

价目表

 

捆鸡

集市对面的杜甫江阁,是沿湘江修建的仿古建筑。

杜甫江阁

 

杜甫江阁

 

湘江

 

湘江

顺着江边走,经过文和友可以到达坡子街、火宫殿和太平老街,这些地方商业化都很严重,基本都是卖吃的,火宫殿的牌楼是长沙文夕大火后遗留的唯一原物,金砖照壁所用砖石与明朝修筑南京城墙为同一批次,因身份显赫被称为“金砖”。现在的火宫殿已成为一个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地方,类似于上海城隍庙或者南京夫子庙。

坡子街

 

坡子街

 

坡子街的小吃店

 

费大厨

 

火宫殿

 

火宫殿

 

火宫殿

 

金砖照壁

 

金砖照壁介绍

 

砖上的铭文

 

火宫殿小吃店

 

旁边的李富春故居

 

李富春故居

 

三王街

沿坡子街走几分钟就到了太平老街,这边的贾谊故居和鲁班庙、一些老旧民宅值得一看。

离坡子街不远就是太平老街,院墙里面是贾谊故居

 

太平老街

 

贾谊故居围墙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过秦论》、《论积贮疏》都曾入选中学古文教学,《治安策》为历代上层统治者必修典籍,提出的治国方法也被二千多年来封建各朝代奉为经典,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火花。公元前177至前172年,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居住于此,贾谊故居是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故居免费参观,但门票需要预约。

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介绍

 

贾谊故居介绍

贾太傅祠中供奉着贾谊铜像及其著作,院中的太傅井传说是贾谊亲手所凿,是拥有年代最久远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贾谊石床为贾谊曾用之物,院内橘树为贾谊亲手所栽,这些西晋《湘水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都曾有所记载。  

贾谊石床

 

古书记载

 

石床介绍

 

贾谊井,目前我国保存最悠久的古井之一

 

古碑亭

 

贾太傅祠

 

太傅殿

 

佩秋亭

 

出自贾谊《新书》的“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

 

寻秋草堂

 

碑廊

 

碑廊

 

相传贾谊亲手种植的柑橘树

从贾谊故居出来,逛了一下太平老街和旁边小巷里的鲁班庙等老旧民宅,去茶颜悦色买了声声乌龙,又买了些固体茶带走。

孚嘉巷12号公馆

 

鲁班庙旧址

 

马家巷

 

太平老街

 

太平老街

 

茶颜悦色固体茶

 

第二杯声声乌龙

 

农民银行旧址

 

太平老街

 

白天看戏楼

 

太平粮仓

 

老街老秤店

 

太平老街

回到住处,小龙虾已经送来了,还送了一份面,味道不错,就是量仍然很大,使劲吃也没有吃完。

小龙虾外卖

对湖南博物馆心仪已久,里面有很多值得看的东西,但因为马王堆辛追夫人也在里面,工作日参观者肯定不多,博物馆里面灯光昏暗,就没有作为此行计划,待以后与友人结伴再来。回程的飞机是16:20的,准备去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逛逛,然后坐大巴直接去机场。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得名,是迄今长沙仅存的三条麻石街之一,麻石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花岗石,铺就的道路充分体现了古街特色,与街巷两旁的民居店铺相映,整齐平坦,古拙质朴,可惜大部分街区正在整修。

修整后的麻石街

  

麻石街

 

麻石街

 

麻石街

 

修整后的麻石街

 

麻石街

这里旧时曾是出潮宗门达湘江码头的必经之路,是米业、粮栈、旅馆的集中地,明清时期是长沙县属和临湘驿站所在地,民国时期也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因此成为人文荟萃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除了时务学堂、梓园、九如里、金九活动旧址、真耶稣教会堂、创办湘雅医专的翟相府等,还有大批我不熟悉的历史建筑。

路标

 

民居

 

九如里

 

民居

 

民居

 

狭窄的通道

 

民居

 

修整后的民居

 

修整后的民居

 

民居

 

时务学堂旧址

长沙以时尚、美食吸引着大批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漫步其中能够随处领略这个城市的朝气,即使在午夜也仍如白昼般繁华热闹,可我更喜欢它的是烟火气,都市所有的景点都是开放式的,没有门票,整体物价不高,美食众多而食用方便,适合生存。也许城市的发展跟人生的道路一样,长沙就像是一个敦厚朴实的人,接地气,在市井烟火中生存却又没有忘记背负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有了自己的风采。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空中漂浮的白云

 

空中漂浮的白云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