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黄鹤楼,天下第一绝景(下)。

黄鹤楼,天下第一绝景(下)。

★旅游地点:武汉黄鹤楼

一楼是高大宽敞的大厅,正中的藻井高达十余米,正面的墙壁上是一幅陶瓷壁画,画是很应景的“白云黄鹤”。两侧的立柱上,还有一副楹联,从头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据说有七米长。对联也很配得上这样的气势:“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四周陈列着历代有关黄鹤楼的文献、诗词和绘画作品的影印本或复制品,数量自然是众多的,可见黄鹤楼在当时就已经名声大噪,惹来众多名人相继造访。

时至今日,黄鹤楼面向普罗大众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尽管不是节假日,但依然游客颇多,很多人饶有兴趣地看着壁画和四周的陈列。两侧的楼梯很窄,很是古色古香,但现代的钢筋水泥制作出来的仿木结构,毕竟与真品不同,踏上去也很难有穿越古今的感觉。

二楼的墙上是一幅大理石镌刻的《黄鹤楼记》,这是由唐代阎伯理撰写的,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两侧是两幅壁画,分别是“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这应该是黄鹤楼诞生和最初的活动了吧。

中间是六座黄鹤楼的模型,和滕王阁一样,黄鹤楼也历经唐宋元明清和现代的变迁,每个朝代的样式虽然总体相类,但多少有些不同。唐朝和宋朝的风格就明显不同,唐朝雄浑,宋朝精致,这是与当时的朝代主体风格很契合的。从规模上看,现代的这座是最壮观的,只是似乎与唐宋的风格差异有些大,难怪我们站在楼前,找不到崔颢吟诗的那种感觉。

三楼是一组唐宋名人的绣像画,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可以说,黄鹤楼被称为第一楼,与这些名人的吟咏脱不开关系,这些名句直到今天,仍然让国人耳熟能详。而这些人拿出来,每一位都是重量级的存在,例如李白、白居易、崔颢……

景区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每首诗词下面,都对这些作品作了相应的注解。不过我觉得对于古诗词的注解,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但凡盖章定论,很多诗歌便解读不出其中真正的韵味来了。有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出来的标准答案,未必就是原作者的本意。其实能够静下心来读这些诗句的,本身都有比较好的文学基础,读这些诗词完全不会存在障碍。

四楼是接待厅,用屏风分割成好几个小厅,里面有当代字画,说白了也就是一些商店,只不过大多只售卖字画作品和与黄鹤楼有关的工艺品。我们没有看价格,能够登楼的作品,想来价格不会便宜。大厅里的家具是红木的,还有关于黄鹤楼开放以来接待过的国家领泥饭碗和二十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黄鹤楼的名气,那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五楼有长江万里图长卷,看过了海澜美术馆的长江万里图,倒并不觉得这幅长卷有多令人震撼。因为我们都不是内行,自然看不出画功优劣,只能看规模而已。远古长江文化的演替发展、大江东流波涛翻涌、黄鹤楼产生与兴废、上游的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等。

虽说黄鹤楼气势不凡,也极尽精美之能事,可是迈步其中,除了看到熟悉的人名,回忆起关于黄鹤楼的闲情逸事,还是很难把它与厚重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或许,我们登临此楼,为的也不过是为了远眺。西面对着的正是武汉长江大桥,沟通南北,气势恢宏。虽然已经没有崔颢笔下的历历汉阳树和凄凄鹦鹉洲,但浩瀚的长江滔滔东去,大桥如长虹卧波,河道中船只往来穿梭,阳光下波光粼粼。南面是千禧吉祥钟、搁笔亭、白云阁等古典建筑,但看着也好像挺新的样子,估计大部分也是后来复建或新建的。顶楼的视野很好,直到此刻,才有了“不虚此行”的感觉。好吧,不到黄鹤楼,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到过武汉,但凡到武汉来的游客,总要到这个地标性建筑来打个卡的。呶,看看这里的游客数量就知道了。

其实,下面几层也设有回廊,游客可以远眺武汉。不过,有了登顶的视野,谁还愿意在楼下逡巡?站在楼顶,整个武汉几乎尽收眼底,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下得楼来,我再度回首,还是有些遗憾的。好在经历了滕王阁的失望,对于黄鹤楼原本的期望值也不是很高。可惜了这座名楼,空余历史的辉煌和一个名字,其实早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了。它安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的也不再是那些历史长河中或许被湮没的历史了。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