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浙博孤山馆与南宋御街
第一天游了九溪烟树,老早睡下,为的是第二天能于清晨遇见西湖的美。然而出门吃早餐,然后动身依然是近八点。乘车抵达断桥,桥上已游人如织。穿过断桥,漫步白堤。天气太热,白堤上树荫尚浅,虽有漫漫莲叶,亦不能让我长时间驻足。三两步急行,快速穿越。
白堤景区的尽头是孤山,这有浙江博物馆老馆孤山馆区。它临着西湖,靠着西泠印社,被孤山上众多的人文景点环绕,园林式的建筑和里面的陈列都有几分古朴与温婉——这是官方介绍。我们没有觉出它的温婉或许与炎热的天气有关,又或许因为抵达时不到九点,在烈日下等待博物馆开门实在是件痛苦的事。作为第一批入馆的观众,必然遭遇空调尚不足以凉快到让暑意全消的尴尬。再加上有湖南省博的高大上的比对,浙博的孤山观更显得老旧、混乱。展馆安排凌乱——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总让我迷茫,且无座椅小憩,层层楼梯的攀爬,无疑是扶老携幼的我的噩梦。所以虽然关注了公众号,可以听解说,但环境的不尽人意,也让我失去了听介绍的耐心。唯一找到的清凉的可供休息的场馆是漆器馆。虽然女儿说看了马王堆的漆器,其他漆器都不值得一观,但真的进馆一看,还是震撼到了。尤其趁休息观看了漆器的纪录片,更感慨漆器制作的精细,尤其是将贝母切割磨平粘贴的螺钿漆器工艺。
酷爱逛博物馆的女儿此次也逛得比平时敷衍。心心念念想看金玉器,居然没找到展馆。只看了雷峰塔地宫挖掘的部分金银器。
从孤山馆出来,不远就是西泠印社。因为有个小山头要爬,所以我们兵分两路。女儿想看《盗墓笔记》拍摄取景的牌坊,必须爬过山头,到西泠另外一个门,我陪她走山路。母亲腿脚不灵便,不能爬山,只好由我先生陪着延山脚的堤岸绕出景区。
山并不高,路也不难走。但由于一心想的是牌坊,故无暇顾及其他,只蒙头翻越。直到下得山来,才回过神来——《盗墓笔记》中,每次历险归来,吴邪都会在杭州西湖旁闲居很长时间,顺便开个生意并不兴隆的古董店,似乎此店就在西泠印社附近。电影《盗墓笔记》我们是看过,但究竟在哪取景,还真不是关注点。听西泠印社门口小店的阿姨说起时,我都没反应过来,直到翻过来山才想起这一出。这也是我以前来杭州时不曾有的“典故”。
至此,白天的游玩结束。暑天,老老小小出门游玩的节奏是晨夜出,正午伏。民宿交通很方便,前面是吴山夜市——每天晚上摆摊,白天无摊。穿过夜市过个路口就有大商场,地下是美食街,地上是商场。商场门前的街道有杭州小笼包、小超市、还有家常杭州菜馆。我们在家常菜馆吃中饭。西湖醋鱼太酸太甜,女儿不爱,其他的菜却大爱。用她的话说杭州菜特点有三:不辣、鲜美、忠于原味。只有没被辣椒毒害过的舌头才能发现它的美味。我明白,这就是意味着我们四人中,除了她,谁也吃不出这菜的美来。边吃边休息,听得有人吃完饭问服务员白堤怎么走。我们抬眼看看窗外的白日,默默对视一眼,不说话——中午,37、38度,阳光,没有树荫的白堤——这将是怎样的惨烈。幸好,我们吃完饭,步行不到5分钟,就可以回到民宿,然后睡个大觉。直到下午5点后我们才出门去南宋御街。
从民宿出门左转20米,再左转20米就来到南宋御街。此御街是个泛的概念——即门牌上都标注的是南宋御街多少号,但实际的南宋御街的繁华段,在两站以外。宋御街原来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后来由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改建,修缮了原本的老房子,加入了流水景观,使它成了今天热闹而古朴的商业街。虽然不少连锁店在这条老街上入驻,这里仍保留了不少本地特色的老店铺。这么庞大的古街区,在杭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保留了下来,不得不佩服杭州政府的魄力与眼力。
对于闲来无事的我们,在太阳已不热烈的傍晚,随意散散步,逛逛街是完全没问题的。南宋御街的繁华段是有一个高大的石牌坊标注的。要进入街区先要穿过一段主马路。这马路的穿越要乘两层电梯上天桥,再下电梯。而这天桥是最佳的赏杭州街道、灯光、云气的观察点。
御街的前一段以酒店为主,所以比较安静,只有零星的几家小店和流动购物车。 后一段则是四通八达的古街巷,美食、工艺品、丝绸、玩具,五花八门。杭州街道的店铺中最大气,最多的是中药店。大多有高大的门楼,粗放的书法匾额,幽深的殿堂 。难道是许仙和白娘子的行医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而最吸引我的是街道中心一水的流动购物车,多为手工艺人自产自销的小手艺,有棕编、铜编、钩针、扇面-------车上挂满了小手艺,艺人们静静坐在一边,十指灵动,翻转腾挪间,作品就成形。
杭州的小笼包、生煎美味无比,这里的小笼包绝不是长沙随处可见的所谓杭州小笼包。其美味的关键是食材,这里的小笼包里的肉之鲜美是真正的忠于原味。
南宋御街前的天桥
在南宋御街前天桥上拍摄的傍晚的杭州
断桥边的田田莲叶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此处适合秋天赏月。如今虽是盛夏,但平湖山色也动人。
静待浙博孤山馆开门,疏桐旧道发现前方一窈窕美女,真美。
南宋御街及中医老字号“回春堂”
南宋御街的清净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