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中国大街(上)。

中国大街(上)。

最早的中国大街,街牌是:契丹依什卡亚·乌力查。这个是一个俄文,中国人因为说着拗口,就简称为:切丹什卡亚,意译过来就是:中国大街。而中国大街这个称谓,始于1900年。

可能很多人觉得本来就是中国的地界,为什么要用俄文标注?因为这条街是中东铁路的附属地,“条约”上明文规定,街名由俄国人决定。不过因为当时这条街一开始就居住了很多中国人,中东铁路当局也就顺水推舟,就叫中国大街了。

中国大街一开始是土道,晴天的时候暴土扬长,雨天就泥泞不堪,车一过就会翻浆。随着街道两边住的商户越来越多,日常生活总是这样也不方便,大家就在路上铺黄土,垫沙石,排水的阴沟上面在垫上木板走人。

1900年,松花江大桥开始建设,施工人员住处、建桥工人的工棚也纷纷建成。到1901年,大桥建完,接通大桥的铁路主干线从埠头区东界过江。埠头区北有沿江水运码头,东有铁路大动脉穿过,交通枢纽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

当时在中国大街以及周边街道,商家店铺应运而起,只不过所有的店铺门头所用的字号却全部都是俄文,虽然中间有中俄两种文字,但是门脸都不大。这些最先旺起来的商家,大部分使用所处街名体现某街的经营主项和特点。如,某个街道上有一个药店,就叫药铺街。有个保险公司,就叫保险街。于是,面包街、八杂市街便如此得以冠名,只是街牌依然是俄文书写。

当时因为中国大街处于核心位置,很多有眼光的商家也不管这个地方地势低等诸多不便,纷纷在此开设店铺。

1906年,有一个俄籍犹太商人约瑟·卡斯普,在中国大街离江边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后来又兼顾经营首饰。1913年,他与人合开了马迪尔宾馆。

随后秋林商行道里分行(今沿江小学)、萨素诺维奇兄弟商会(今道里秋林公司)、日本人开办的松浦洋行(教育书店)等等一座座西式洋楼纷纷建成。这些建筑,造型、设计理念张扬、浪漫、,整条中国大街,自松花江边起南,恰似一道欧洲建筑艺术长廊。也自从这时起,中国大街名声日渐凸显。也因此,决定修路。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