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我在秋天等你,甘肃的一千一百公里(自驾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全纪实)。

我在秋天等你,甘肃的一千一百公里(自驾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全纪实)。

第一章:兰州,一碗牛肉面的留恋

但凡提起兰州两个字,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句话:兰州牛肉面。

兰州人喜欢面,喜欢的程度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很久以来,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用最快的速度奔向自己习惯的那家牛肉面馆,这几乎成了所有兰州人的习惯。

在兰州城里,你不必担心会找不到牛肉面馆,以脚下的位置为中心,半径100米以内一定会有一家。

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老辈的土著兰州人会亲切的称呼它为牛大。第二次打卡磨沟沿老字号,开启了一次正宗且味道鲜美的牛肉面之旅。“一个面,一个肉,一个蛋。”这是地道的兰州人点餐的术语,在不经意间,点了一份在整个牛肉面族谱里最经典的组合。

一路向西!师傅,下个二细。辣子蒜苗子多些。

痴迷的牛肉面吃货会在凌晨天微凉之时,就在面馆门口等待,然后在面馆开门的那一瞬间冲进店里吃到清晨的第一锅浓汤做出的面,这就是头锅面。

拿到捞面师傅递过来的碗,先从一大锅肉汤中舀出一勺来浇在面上,然后是肉块、香菜、辣子、蒜苗。此刻的你已经无法控制味觉的诱惑了。

第二章:武威,“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的寻访之旅

四海八荒,总有那么一段风景,一定会有那么一段风景,她会把你的心留在那时那刻,一生一世。

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五十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凉州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被喻为\"石窟鼻祖\"。

在历史的风烟中,天梯山石窟只有最大的佛窟开放,据明代《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当时尚存26窟,解放初期就仅存16窟了。而现在,很多雕像和壁画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只留下满身伤残的空窟。

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最大的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撑。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

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栩栩如生,依稀可见繁盛时期的浓厚色彩。青龙、梅花鹿、白马、墨虎、菩提树等等,以及马背上闪闪发光的经卷,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

大佛窟外筑起了18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围堰大坝,形成了今天在天梯山石窟所能见到的“水山之界”奇观。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也位于景区内,免费参观,在这里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深度地了解天梯山石窟的文化背景。

据记载: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凉州僧人们,以昙曜为代表,后来成为了中国内地另两大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主要技术力量,昙曜甚至还成为了北魏的佛教领袖,凉州天梯山石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石窟的开凿,这也是天梯山石窟被称为“石窟鼻祖”的原因。

第三章:中国旅游标识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

如果你去过甘肃省博物馆,就不会错过镇馆之宝,这就是马踏飞燕,也称之为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

而铜奔马的出土地就是武威市。武威,曾经的西北首府,六朝之都,凉国故地。从古至今,武威每一次更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姑藏是匈奴人给这里的第一个地名;汉武帝时,因霍去病两次西征,收复了河西走廊,感念其军功,命名武威;东晋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将其作为都城,五凉古都因此得名;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停留讲经,繁华一时。隋唐时期,光芒被甘州掩盖。西夏时期,凉州得到了第二次繁荣,成为了西夏的陪都。

雷台汉墓因处于雷台而得名,为前凉张茂所筑高台。据记载:汉墓修筑完成之后,到了东晋的前凉时期,在汉墓之上修筑了高台。之后,武威干旱少雨,为了求雨,人们在高台上修筑了雷祖殿祈求风调雨顺,高台从此得名为雷台,雷台下挖掘的汉墓也自然得名雷台汉墓。雷台观,中为晋台,下是汉墓,台上却是明建,小小雷台见证了厚重的历史叠压。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俑,形态各异,车辆结构精美,人物栩栩如生,所有这些,组成了一支高级武官出行时的队伍,场面壮观,声势浩大。这是按照实物仿制的“凉州兵团”。

据墓内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墓门向东,墓后完至墓门长19.34米。雷台汉墓有1号墓和2号墓,墓道东西走向,均在雷台之下,两墓相距估计50米左右且平行,入口贴地平。墓道较宽敞,进入主墓室的拱门需弯腰而进。

第四章:走进西夏古国的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

西夏国仅仅存在了189年,与宁夏的西夏王陵同样珍贵的遗存,便是甘肃张掖大佛寺。作为最初的西夏皇家寺院,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建筑用的木料扎实,榫卯结构、造型、彩绘都十分地精美。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城内西南一条僻静的小街上,遇见了大佛寺。这是坐东面西的四合院式佛教寺院建筑群,寺内古树参天,清雅幽静。最为显眼的就是清康熙年间重修大佛殿时留下一幅对联:“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有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成真空。”

大佛寺原有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壮观,记载有山门、天王殿、配殿、厢房、大佛殿、藏经阁、金塔殿、浮图塔、僧舍等建筑群。如今仅存的只有建于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佛塔三处。

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楼建筑,高二十米二,宽四十八米三,进深二十四米五。大殿四周有木结构绕廊,殿门两侧有各用五十块小方砖拼成的砖雕,长四米六,左幅为“西方圣境”,右幅为“祗园演法”。

卧佛殿内现有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一尊,正中的巨型佛坛上,是释迦牟尼彩塑卧像,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身长三十四米五,肩宽七米五,造像神态自若,丰满端秀,面部贴金,金装彩绘,比例匀称,两眼半睁半闭,面容恬静安详,庄严高超,生动逼真地表现了释迦牟尼入涅槃的情景。

殿内禁止拍照,只能靠你的想象力来展现它的雄伟壮观了。大佛殿内有一尊降龙罗汉不降龙的雕像,龙高挂在头顶的樑柱上,据说因为元世祖忽必烈诞生于大佛寺中,而皇帝象徵龙,所以殿内的降龙罗汉雕像,是寺庙中唯一不降龙的雕像。

后因西夏太后常来寺内朝拜、居住,故大佛寺又称西夏国寺。

第五章:遇见彩虹般的张掖七彩丹霞地貌

你是不小心滴落在凡间的彩虹,在最美的季节渲染开来。

我们经常提起的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彩色丘陵则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为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它发育在侏罗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白垩纪。

张掖的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与肃南县境内的祁连山北麓,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大自然真是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一睹神奇景观的真实面貌。

张掖丹霞的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登高而望,眼前的景色像是不小心打翻的颜料盒,那色彩美的让你窒息,丝毫不加雕琢的张扬和毫不掩饰的奔放。

七彩丹霞景区范围很大,横跨张掖市的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最精华和成熟的区域是在临泽范围内。目前参观的观景台有四处,乘坐景交车到达,分别是:七彩仙缘台(2号观景台)、七彩云海台(1号观景台)、七彩锦绣台(5号观景台)、七彩虹霞台(4号观景台)。其中3号台与2号台紧邻,叫七彩屏,距离2号观景台约200米距离。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三枪拍案惊奇》和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都在这里取外景拍摄,看到了三枪里面的那个小客栈,不过只能远远地看着,实地不允许进去。

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站,在这里呈现的丹霞地貌的颜色和层次感是最好的,遥望远处的山丘,真的有点小布达拉宫的感觉。

第六章: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嘉峪关

你可以忽略那个因霍去病将皇帝赏赐的御酒倒入泉水中与20万士兵共享,而使曾经的“金泉”改名叫了“酒泉”,却不可不到访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它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古称“河西第一隘口”,是中国古代长城的三大奇观之一。

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 宋元之后,为了防止蒙古游牧民族骑马善猎绕南道于嘉峪山,因此,明宋国公冯胜略选黑山与嘉峪山之间最狭窄的隘口处修建关城,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整个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构成,并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仅仅是一座六米高的土城,现存的关城则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面积大了近十倍之多。登上嘉峪关内城墙,可见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关城之外就是外城,据史书记载,当时建有驿站、店铺、庙宇等,是整座关城最为繁华的地方,我们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景象:华灯初上,人群熙攘,艺人歌舞,小商叫卖……

如今的关城之外只剩下文昌阁、关帝庙和戏台三座古建筑了。

因为嘉峪关是重要的军事防御隘口,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所以凡是出入的人员都必须验明身份,在那个时代,签发通关证件“关照”才能通关。关是关口,照是凭证,也就是进出关口的通行证。

除了嘉峪关关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也是建议参观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通过很多的文字、图片、文物来全方位的了解嘉峪关的历史。

第七章:聆听莫高窟的声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建于十六国时期。相传,前秦建元二年,有一个僧人云游至敦煌鸣沙山,忽然看到前方金光闪耀,如现万佛,因此认定此地定为圣地。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用于修行、弘法。此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最终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人们把它称为\"东方卢浮宫\"。

因\"漠\"与\"莫\"通用,起初的\"漠高窟\"便改成了\"莫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而佛家认为,\"莫\"是没有的意思,\"莫高窟\"也就是指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无论是怎样的解释,莫高窟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遐想。

莫高窟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是僧侣修行、居住、瘗(yì)埋(一种意思是祭礼之一,另一种意思是指埋葬)的场所。

莫高窟最大的就是第96号洞窟,出于保护的原因,在外面已经看不到大佛的面貌,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习惯称\"九层楼\"。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这尊大佛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莫高窟的参观有一定的要求限制,并非我们理解的一般景区。由于地处沙漠干旱的环境中,风蚀和沙尘危害严重,为了减少窟内的壁画与外界的接触,每一个洞窟都有独立的封闭系统,配备钥匙的讲解员会及时地开关洞窟,因此一定要跟上队伍,避免错过参观。

第八章:会唱歌的沙子与月牙泉的秘密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有这样一处神奇的地方,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在这其中,有一形似新月的泉水,古称为沙井,又名药泉,这就是沙泉共生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湛蓝,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般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颇为奇观。对于月牙泉千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为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夕阳的余晖掠过沙丘,轻轻地拂过月泉阁,在金色的光芒中,远处的沙丘高低起伏且明暗变化着,华美简洁,纯净得让人难忘。

华灯初上,平静的湖水倒影着纯净的夜空,湖畔的阁楼用线条勾勒出另外一番景象,夜晚的月牙泉,增加了宁静之外的温柔之美。

月牙泉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 ·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 ·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

第九章:若你来,我在秋天等你

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背起行囊,用旅行的脚步去记录人生的距离。那些或快乐也或孤独的日子,属于在旅途中的我,也或你。

每一幅胶片的瞬间,都是对生命过往的回望,或记起,或想着丢弃,而不变的是我们那一颗继续漂泊的心。

若你来,我在秋天等你。

关于作者: 小海波澜XHB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