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幅画,纵横交错的时间就是它的画笔,将一幕幕往昔勾勒于岁月的画卷之上。历史是一首歌,不老的传说就是它的旋律,将一个个音符谱写于光阴的曲谱之上。历史是一篇诗文,人类文明的轨迹就是它的韵脚,将一章章经典写于方絮之上。历史是一道菜,流传至今的故事就是它的精选食材,将一种种情节汇于盨盉之内。
亿万年的大漠八千年的甘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酒泉,世界文化交汇处的敦煌,不仅留下了令人称奇的石窟、壁画、雕塑等艺术瑰宝,也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也许艺术太过深奥,历史又过于厚重,那么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则会轻松的帮你打开这扇通往历史的大门,带你探索悠悠的古城敦煌,带你尽情品尝美味的酒泉,带你游览斑斓的甘肃。
美味的凉菜,神奇的凉拌三丝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所以甘肃的美食也成呈现出中原与西域相结合的特色。在这里也有着很多平日里内地不常见的开胃凉菜:苜蓿、蒲公英。
苜蓿,俗称“三叶草,金花菜。 原产地西域,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在敦煌,苜蓿则作为开胃凉菜食之,以咸淡口味为主,风味极佳。
说起蒲公英,每每都会联想到它那绒球一般的种子样貌,春天到来之时便随风飘到其他地方以传播孕育新的生命,也经常为人们作为一种希望的象征。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想不到这样可爱的蒲公英竟然可以作为菜品来到餐桌上。蒲公英最早见于唐朝《新修本草》,称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等功用,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草药。现如今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众多食客餐桌上必备的一道美食,除了凉拌食用之外,它还可以用以煮汤熬粥。
在中国,凉菜又被称为冷盘,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前菜、冷菜等同为一类。它是具有独特风格,拼摆技术性强的菜肴,食用时数都是吃凉的,称之为凉菜。凉菜切配的主要原料大部分是熟料,因此这与热菜烹调方法有着截然的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选料精细、口味干香、脆嫩、爽口不腻,色泽艳丽,造形整齐美观,拼摆和谐悦目。在上餐次序上,冷菜通常都是放在最前面,起到点饥,开胃的作用。
凉拌菜其历史文化却深远得多,可追溯到周朝和先秦时期。每一道凉菜,吃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本身,调味料才是灵魂所在。糖、香油、醋、盐、辣椒油等调味的多或少,赋予了每一道凉菜不同的味道。吃前将各种食材连同酱汁拌均匀,酸、辣、甜、麻香味儿在口腔中散发开来,醒胃又养生。在众多的凉拌菜中,凉拌三丝脱颖而出,可谓是每个地方都有凉拌三丝,每个地方的餐厅都有凉拌三丝,但是每个地方、每个餐厅的凉拌三丝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所在。
传统意义上的凉拌三丝是一道以海带丝、青椒丝、红椒丝作为主要食材,以酱油、盐、醋、白糖、姜末、芝麻等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名菜。由于中国幅员辽阔,饮食风俗大不相同,这也让这道传统名菜逐渐根据各地方的食材加以改良,以便符合地域饮食文化及当地人的口味。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书记载,在唐代敦煌酿皮子已是市场上热卖的小吃之一了。当时叫作“冷让”。敦煌本地方言将“酿(niang)”称作“酿(rang)”,后演变成今天的酿皮,人称“莫高酿皮”。现在,这种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美食,在敦煌人眼里仍是不可或缺的民间小吃。农村人进城要吃,城里人逛街要吃,外来的游客也喜欢吃。不但夏天吃,冬天更要吃。据说,冬天吃“酿皮子”可以败“心火”。
中华一绝,这道美食竟在莫高窟壁画里面出现
驴肉──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从营养学和食品学的角度看,驴肉比牛肉、猪肉口感好、营养高。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所以驴肉是肉类中的上品。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食用驴肉的习惯,而在敦煌则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的驴肉要与黄面一同搭配,实实在在的中华一绝。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莫高窟156窟(宋)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驴肉黄面”顾名思义,其实是两道菜,一盘驴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黄面作主食。敦煌民间流传久远的吃法便是如此。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选用上等小麦粉配以沙漠碱性植物,经拉面师揉、撬、甩条等多种手工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煮熟后的面条略显黄色,故称其为黄面。以其面长匀称、筋道透亮,为面食中之精品。食之开胃健体。
现代将浇头辅料又改进为香菇汁。这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臊子,带着汤汁,豆腐切成小块小块的,有点硬度,也有些嚼头。汤汁浇在黄面上,散发着一股醇香肉腻和香菇甜味,闻着那味道,食欲突然大增。吃香菇汁黄面,面有些韧性和劲道,汤汁在面上增加了滑爽,香菇末和豆腐在黄面中,增加了味道,使黄面更好吃。
除传统的驴肉黄面外、酱驴肉、爆炒驴板肠、驴蹄筋也是当地全驴宴上的名菜。
大盘才过瘾,这里的羊肉吃法太多了
西北美食以牛羊肉为主,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驴肉等。羊肉作为全世界人民普遍食用 的肉类食材并不稀奇,但在做法上,敦煌羊肉的做法可谓五花八门、风度多彩。
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少数名族)相融合,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而演变得名,煮羊肉和面饼的焖炖相煎,实属一道敦煌美食。
不同于东北菜里各式焖饼的做法,胡羊焖饼是将羊肉炖制成熟以后再将擀好的薄饼焖在羊肉上,用小勺把汤汁舀上淋在饼皮上,盖锅盖焖1分钟取出,依次把所有的面擀成薄饼焖熟。之后将焖好的饼切菱形块平铺在盘子里,待羊肉汤汁收的差不多放味精少许即可关火,汤汁不可收的太干,将肉和汤汁一起倒在饼皮上拌匀即可享用。
手抓羊肉是我国西北蒙古、藏、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在敦煌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非常流行。在漫长的岁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被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少见,现如今手抓羊肉已经成为西北一带有名的佳肴,餐桌上必备的菜品。敦煌手抓羊肉采用敦煌当地戈壁放养的“绵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质嫩,易消化,无膻味。
大漠风沙羊排,将羊肋排剖开洗净,凉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煮开捞出,下入烧开的老卤水中卤制一个半小时捞出,锅内下油烧至六成热,下入羊排炸制表面金黄捞出沥油。再将香酥脆辣椒捣成碎,锅内留少量底油,下入剁细的蒜末炸至金黄,再下入香酥椒碎、面包糠、花椒面、孜然粉、十三香和香葱花炒香,下入羊排翻匀装盘即可。口感鲜嫩酥脆,浓香不腻。
孜然羊排与大漠风沙羊排做法相近,羊排洗净,切成块,汤锅注入清水,冷水下入羊排,大火煮开,然后用勺子撇去浮沫,改小火,加料酒,葱段,姜片以去腥,慢慢煮炖,羊排炖得烂一点才会好吃,中途别忘了加少许的盐调一下味,也可以不加,后面煎的时候再放盐。炖好的羊排取出,控一下水,煎锅倒油烧热,再放入羊排,小火慢煎,煎的同时撒入辣椒面,孜然粒,盐,辣椒和孜然可以重复多撒几次。即拥有了孜然羊肉串的味道,又拥有手抓羊肉的仪式感。
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们通常会食用羊血肠。一般把羊血浆灌入大肠,做成灌肠。食用时一般在肉汤里煮10-15分钟。蒙古人和西藏人还直接运用动物的活血。\"从医学观点看来,血有高味觉性等益处。但不到紧急的时候,人们不常吸用活血。另一种灌肠加之薄层肉及肝等,拌以葱类和油盐等调料,煮之半小时后食用,此叫灌肠。灌肠的工作一般都在现杀的羊皮上进行。因为羊皮光滑,肠子不易弄断。多数需二人合作。小肠下接盲肠(俗称苦肠),盲肠下接细肥肠。把细肥肠割掉,从割口处灌进水去,容量较大的盲肠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漏斗。灌满以后,一人不断用力挤压,水就流入小肠。一人用两手不断捋小肠,将粪便排在泔水桶里。如此再灌再排,直到把小肠基本洗净。再割一块肺子塞进小肠里,上面灌水并挤压排出,再用水涮一两次,就可以灌肠了。
从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满它自己的肠肚。灌时,先用手把凝结的血块攥碎,搅进荞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盐、调料、葱蒜等物。亦从割口处灌入,要灌得不可太满也不可太扁。小肠二三丈长,为煮食方便,可断为四、五部分,不撕掉外面连接肠壁的油脂。这些油脂有固定小肠的作用,灌时要注意摆顺不使扬子扭结。煮出时盘缠一团,一如腹中的自然状态。
红柳枝烤肉串作为新疆地区的特色美食,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红柳枝烤羊肉将肥肉烤的香酥,瘦肉劲道弹牙,肥瘦相宜,肉嫩汁多。新疆阿克苏的阿瓦提县的传统红柳枝烤羊肉串与普通羊肉串大相径庭。红柳枝烤羊肉串除了块头大,还有浓郁的香气,焦脆的羊肉外皮,饱满新鲜的肉质。用红柳的树枝削成木签来烤羊肉串,羊肉的香自不待言,用红柳枝穿着烤,更平添了几分红柳的树香,且更具地道特色,比用铁枝穿着烤有风味得多。在新疆随处都长着红柳树,就地取材,非常环保。敦煌靠近新疆地区,红柳枝烤肉在当地也颇为盛行。同时烤制的羊肚也十分美味。
黄焖羊肉,是西北经典的名菜之一。此菜口味香酥, 肥而不腻。其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御膳菜肴。羊肉富有营养,具有暖中补气、滋养、御风寒、生肌健力等功效。与其一字之差的红焖羊肉则属于河南美食。
炕锅羊肉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传统美食,以羊肉、土豆、洋葱及粉条为主要原料。敦煌大漠羊肉炕锅在原有基础之上改良创新,加入了烤制的馕碎块,丰富了食材的搭配,也增加了不同的口感。
孜然羊肉作为地地道道的西北菜早已经火遍中国各地了。它是由羊后腿肉、香菜叶、孜然,配以各种佐料制成。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孜然具有理气开胃,驱风止痛的功效。
羊肝据营养学家分析,每100克羊肝,除水分外,含蛋白质18.5克,脂肪7.2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4克,钙9毫克, 磷414毫克,铁6.6毫克,硫胺素0.42毫克,尼克酸3.57毫克,抗坏血酸18.9毫克,维生素A29 900国际单位。羊肝是属于一种富含维生素A和磷的食品。味甘,性平。善于补血益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消瘦,肝虚目暗,视力减退。可单用熟食或蘸醋食。亦可配补肝明目的枸杞子等蒸食或作丸服。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当地人一般会配以青红辣椒、洋葱爆炒食用。
椒麻鸡、大盘鸡都比不过的大漠风沙鸡
新疆大盘鸡起源,说法多种,真实的来源已不易考究。较为权威的说法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农民李某在路边开了一家“满朋阁”饭店,擅长烹制辣子鸡块。一次,一个建筑公司的职工来吃辣子鸡块,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总感觉量太少,看到李某拿了只整鸡从后堂出来,就要他把整只鸡都给他们炒上。可是,炒好后的鸡块却没有那么大的盘子装,李某就用盛拌面的盘子盛上了,吃完后这群客人大呼过瘾,而邻座的客人们也纷纷要求来一份大盘装盛的鸡。据说,起先店家把菜谱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叫“辣子炒鸡”,后来越来越多的饭店开始推出这种用大盘子装鸡块的做法,大盘鸡的名声也就传开了。一时间,沙湾县城国道两侧,涌现出了许多“大盘鸡”餐馆。敦煌大盘鸡原汁原味的保留的新疆大盘鸡的制作精髓。
椒麻鸡为西北少数民族民宗菜品,它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新疆民族人性格,狂野、热情、豪放、更包含了创始人对美食的理解和智慧。椒麻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以生态土鸡为原料,选用几十种上等的名贵中药秘制而成,吃起来麻而不木,辣而不上火,皮脆嫩、肉筋道、清香四溢、回味悠长。食后所剩汤汁配以白面片口味更佳。
大漠风沙鸡是最近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道名菜,因为菜品上场之后,表面覆盖一层面包糠而看上去像是风沙吹过一般,远观平凡无奇,实则味道香浓。皮酥肉嫩的风沙鸡口味香辣咸麻,回味无穷,往往令食客欲罢不能。
制作时,将三黄鸡宰杀后拔净毛,然后从鸡左翅下开一小口,掏净内脏,斩去脚爪,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约2小时。香芹、香菜、香葱、洋葱、青红椒、蒜仁、胡萝卜等分别治净,一同放入搅拌器中绞成细茸,取出放入盆中,加入精盐、鸡精、鱼露和玫瑰露酒和匀,即成味料。再将泡净血水的三黄鸡放入盆中,用手将味料搓匀鸡身表皮,随后取1/3的味料汁灌入鸡腹内,并用竹签别好口,让其腌渍约8小时。最后将鸡取出,用干净毛巾搌干鸡身表面。鸡蛋清纳碗,加入淡奶搅打均匀即成风沙汁,接着将风沙汁抹匀三黄鸡的全身,然后把鸡提起来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净锅上火,注入色拉油烧至五六成热,改小火,将晾干了的三黄鸡下入锅中,炸至色呈淡黄时捞出?炸时需不停地翻转 。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将鸡再次下入锅中,复炸至色呈金黄且外酥内熟时,捞出沥油。将别在鸡腹上的竹签拆去,再把鸡腹内的汁水倒入盘中,然后将鸡斩成块,按原形摆入盛有汁水的盘中,即可上桌。
很多敦煌当地的厨师在大漠风沙鸡的基础之上创新出“大漠风沙鸭“、“大漠风沙鸽”、“大漠风沙兔”以及“大漠风沙鱼”等风味美食。
独特风味,不可错过的酒泉特色美食
雪山驼掌,又名丝路驼掌,是甘肃省酒泉地区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骆驼有沙漠之舟美称,驼掌古与熊掌并称菜中珍品,驼掌成菜源远流长,敦煌创新菜肴雪山驼掌,原料为敦煌所有,菜名典雅有致,配以“雪山”造型,点缀西北景观,简洁而有韵味,高下相济,观之怡目,食则适口,既是一道地方名菜,又是一件工艺作品,深受食客喜爱。有驼掌、黄瓜、鸡蛋、红野山椒、精盐、味精、色拉油、青红椒粒、红卤、湿淀粉、明油等。此菜色泽分明,造型美观,吃起来肉酥可口,味道鲜美,口味咸鲜微辣。
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藉中即有“鎚子头”的记载。鎚子又叫鎚饼。其中,糖鎚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糖油糕”油糕,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了。泡儿油糕是敦煌宾馆根据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也不常见到。据说泡儿油糕表面鼓起的泡儿在食用前一定不能破掉,表面的泡儿才是这道美食的精髓所在。
羊肉是敦煌人一年四季所常用的肉食之一,特别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食用羊肉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增加热量、抵挡风寒。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吃法。本地特色的便是“羊肉合汁”。“合汁”不是单一的羊肉汤,而是品种多样,食材丰富,其以羊肉为主料,又将肉丸子、肉夹沙、木耳、粉条、豆腐等烩制在一起,色、香、味倶全,汤鲜肉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沙葱是西北地区人民喜爱的优良佳肴,其与肉、蛋等一起烹调的各种菜肴,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沙葱腌制品其味辛而不辣,色泽深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佳,是煲制各种营养汤,佐餐下酒的上佳伴侣。沙葱嫩茎不易久储,可炮制时令佳肴——水氽沙葱:把沙葱嫩茎洗净,放入开水锅焯一分钟,然后捞出拌上精盐、陈醋,吃起来别有风味,雅人俗客,无不喜爱,其腌制品存储保质期可达五个月。 沙葱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富含多种维生素,其腌制品口感上乘,性醇味辣,助消化、健胃,可谓食品中的佳品。
榆钱又名榆实、榆子、榆仁、榆荚仁,为榆科植物榆树的翅果。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因其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榆钱虽不起眼,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好吃,而且也可防病保健;在饥荒之年,是一种救人性命的充饥食粮。如今粮食连年丰收,榆钱已经从“救命粮”成为了精美的特色美食。
敦煌臊子面是一件传统手工麦面制品,作法是将面粉加水和匀,用面杖把面团擀薄,切成长条煮熟,加汤食之。面条细长而匀称,尤像韭中,加之汤的味道鲜美,吃上一碗,使人顿消饥饿疲劳。臊子面关键在汤,汤的制作很讲究,先将臊子(猪羊肉、萝卜、洋芋等)在锅内适火炒好后加入水,再辅之豆腐、葱、蒜、香菜、虾片、芝麻等佐料,然后将面挑入汤中,即成一碗难得的美食。用臊子面待客,是敦煌人最好的款待。
肃北牛肉干,鲜香满口
酒泉的风干牛肉主要流行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风干牛肉通常有三种叫法,“风干牛肉”、“风干牛肉干”、“牛肉干”。牛肉干源于蒙古铁骑的军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用黄牛肉腌制而成的肉干,牛肉干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既保持了牛肉耐咀嚼的风味,又久存不变质。 牛肉干的制作首先要选择上等的原料,其次是制作工艺和制作的时间,晒干时还得考量日照的时间。道道工序都得紧密把关。
这的干粮,就叫干粮
敦煌的干粮是一种类似花卷的面食,口感略硬,具有强烈的果腹感。干粮等同于是粗粮,因为没有机械设备等精密仪器,造就出含水量较少或经过脱水处理的面食。能够保存较长时间,便于携带的,尤其胡人的胡饼传入中原后,这成了进京赶考出远门人的必备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古代军人打仗吃的也是类似晒干的馒头等面食,都是经过脱水处理的。
胡饼就是馕,与胡饼类似的传统饼类食品有“烧饼”、 “炉饼”,“麻饼”等。汉代控制西域后,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类制作增添了新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也被称为“胡饼”。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胡饼是由少数民族流传而来,其中“胡”就是代表少数民族的意思。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
你有你的酸梅汤,我有我的杏皮水
杏皮水是杏皮茶的俗称。是甘肃敦煌当地招牌饮料,用当地的李广杏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冰镇后口感酸甜,解渴。由于降水稀少,所以植被的也是稀少的,在这最常见的水果大概就是杏子了,其实杏子是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起被一起传递过来的。传说大将军李广曾经征战匈奴的时候,他带了很多的杏种,沿路分给了河西这边的老百姓去种植,但是结果发现全都酸涩难以下咽,唯独到了敦煌,它们才结出了甘甜味美的杏子,所以当地人也把他称之为“李广杏”,这也成了古代时候唯一的水果了。到了现在,敦煌的杏子品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我们知道的“李广杏”,还有一些叫“五月黄”“荷包杏”这十几个品种。
但是李广杏却被公认成是最好的杏子,因为它的果实外形保持的很完整,几乎是圆形,而且果肉肥大,果皮则是呈现金黄色,油光光的,还很鲜亮,皮薄核小,味美可口,汁水丰富,香飘四溢。而它之所以能长得这么好,完全得益于敦煌特殊的地理环境。由于敦煌的昼夜温差比较大,而敦煌的水质又略偏碱性,所以敦煌产的李广杏较其他地区所产的杏,口感则是更为甘甜又醇正。敦煌人把杏子折腾了个遍,甚至还研制出了“杏皮水”这一独到的北方凉茶,在敦煌几乎每家每户都喝杏皮水,我们在餐饮店面也都能买到。其实对敦煌人来说,杏皮水就像杭州人爱喝的龙井茶、北京人喜欢的酸梅汤。
浓浓的奶茶,配料超级丰富
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当地人更喜欢煮上一锅浓浓的奶茶作为日常饮料及佐餐汤食。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 ,是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种奶制品。由砖茶煮成并带有咸味。喝此种奶茶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习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古民族喜好砖茶之习俗,究竟源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是,在历史上砖茶得宠于蒙古族人民。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换蒙地各种物产。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人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酒泉的美食也不仅仅只有以上所罗列出的敦煌、肃北等地的菜品,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以及各式各样的水果、干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造就了酒泉独特的饮食结构和饮食风俗。既有豪迈的羊排羊肉,也有温润的果啤凉茶,也有甜美的油糕米黄。
美食是一种“世界语言”,它以独特的姿态展示着特有的文化。酒泉这张饮食文化的名片,想必已经传递到了世界各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品位酒泉悠久的历史,品读酒泉瑰丽的艺术,品尝酒泉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