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河西走廊的山色关隘沙漠洞窟美食。

河西走廊的山色关隘沙漠洞窟美食。

去敦煌,去青海,去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祖国西北!2019年3月21日终于成行。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西边与北面被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木达格沙漠包围与侵蚀,干旱少雨风大日照长,但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又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现在的河西走廊,仍保留了汉代的建制,即 “河西四郡”,从东往西分别为: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现将嘉裕关设市,另增加金昌市,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介于武威与张掖之间。

3月21日一早我们到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在周边的食肆店吃了一碗兰州牛肉面,即坐大巴向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出发,中途路过武威雷台汉墓,听说了“马踏飞燕”的故事,1983年它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

(说明:摘自网络图片)

张掖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张掖丹霞分为二个部分: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位于肃南县),我们观看的是位于临泽县的彩色丹霞。

张掖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我们到的时候,河西走廊还处在冬季,山体裸露,节理突出,色彩相间,美轮美奂,令人窒息。园区设有5个观景台,结果由于导游误导,我们只看了二个,仍不枉此行。


在去嘉峪关的路上,满眼所见都是各个时代遗落的长城土堆土墙与烽燧,而嘉峪关留存完好

明初(1370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是嘉峪关历任游击将军办公之处。关城内外还有官井、营房及文昌阁、关帝庙、戏楼等附属建筑。

说到嘉峪关的雄伟,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时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诗里所指的玉门、阳关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明代的关城嘉峪关退守到了河西走廊的中段,着实让人感叹:中华数千年,山河大与小;英雄一声吼,个人生与死。明朝还将长城修到了极致。我曾在山西的平遥古城和大同见到过同样精致牢固的明代城楼。中国的闭关锁国不能不说在明朝表现得尤为严重。“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明初还沿袭元朝实行了海禁政策,到“隆庆开关”(1567年),中间长达197年,从陆地到海上将自己严严实实地裹了起来。正如此,中华民族错过了近代世界工业化与全球化的机遇,而导致近代几百年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我们在河西走廊的最后一站是敦煌,它是古代西域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匆匆来过,却有惊鸿一瞥之感慨。

先是体会了一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沙漠之旅。我们骑着“沙漠之舟”骆驼进入鸣沙山景区。太阳正直直地升起,无风无沙,斜阳勾勒着沙丘,骆驼张着圆圆的大眼,缓缓地迈步在红、黄、绿、白、黑相间的沙粒中。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却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据说月牙泉水来源于地下水,因为地势低洼,所以不会枯竭,虽三面临山,受风一面与泉池持平,风来时,沙向上走,故不受流沙侵袭。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

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河西走廊上,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列为中国四大石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大佛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庞大的石窟群,它们将过去的辉煌凝固在这些洞窟里。

敦煌莫高窟是这些石窟群的巅峰之作。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主要包括壁画、雕塑与文书。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最多见的是飞天乐伎,她们是用来表达场景气氛与音乐节奏,体现的是繁荣、享乐与浪漫。

最为壮观的一尊雕塑是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洞窟平面呈方形,上下二层,下部大上部小,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造像饱满逼真,色彩鲜艳。洞窟外部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是莫高窟的标志物,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账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室内不允许拍照,也只能被导游领着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洞窟。最感叹的是以武则天为原型的35.6米高的大佛,最喜欢的是唐代的画作,生动,极富生活气息,特别是有幅画里,有一个留有一撮胡子的男人,风流倜傥,并带有点小俏皮,一下子让人有种穿越感,近在咫尺,可以亲切对话。宋代的画作就有点敷衍轻佻的味道,色彩也马虎得很。

季羡林曾经说过:“人类绚丽多姿,创造出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的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都在一个迷人的地方交汇过,并且最灿烂的表现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

在敦煌的最后一天,中午吃了烤全羊,晚上吃了一顿大漠风情宴。说是明天拐过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就难找到东西吃了。

确实,青藏腹地,特别是冬季的旅游景点,基本都是关门的。现在想来,吃了什么?倒是没有什么印象,但青藏高原上的戈壁沙滩、雪山草原、高原湖泊,低垂的天际以及那孤独的带状的公路,总在梦中出现,仿佛闯入世界的另一极,它通向天空,阔大俊美。详见我的游记《那诗那路那水 哦 青藏高原》。

3500公里的甘肃青海之行,还带给我对宗教与文明的思考,分别写成《破除迷信 相信佛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原因》和《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薪火之地,世界文明的交叉点》。

关于作者: 小岛笠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