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敦煌是我们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站,莫高窟是重中之重。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卢浮宫”。去年我和儿子在英国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看到陈列的莫高窟壁画和雕塑,就特别想去实地亲眼看看神秘的莫高窟。于是我们提前整整一个月就在网上预定了莫高窟参观A票,可以参观10个窟。而在现场购买的B类票只能参观4个窟。
好事多磨,前两天敦煌大雨,冲毁了莫高窟景区前的路桥,无法通行,景区关闭。前一天晚上,听到景区恢复开放的消息,我们真是太高兴啦,上天如此厚待我们。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传说中的圣地——莫高窟。换完票,我们按照预约的间稍微提前一些前往“莫高窟游客中心”排队等候入场观看莫高窟的视频介绍。游客中心宽敞气派,采用数字技术,让所有游客在实地参观莫高窟之前,通过两个20分钟的主题电影、球幕电影提前了解莫高窟创建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领略莫高窟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看完视频介绍,观光车将我们送达15公里之外的莫高窟实景地参观。
据说前秦时期,僧人乐尊路经三危山(莫高窟最早的地名),忽见崖顶佛光闪耀,如醍醐灌顶,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此修行。此后陆续有高僧建洞修禅,渐成规模,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开凿在三危山的崖壁上的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远看有如窑洞群,壮观异常。每个洞窟口都修建了避光的木门,木门很小,只有两人侧肩而过的宽度,平常都锁着。不同层高的洞窟都修建了楼梯可以便利地通行。一个讲解员可以带领20多名游客顺序参观讲解。每到一个洞窟,讲解员就用钥匙打开门,洞内漆黑一片,讲解员用手中的电筒为大家照明。莫高窟里是不允许游客用手电筒照明,就连手机灯也不能开,讲解员所用的电筒都是特制的冷光灯,不然会对壁画有影响。洞窟内严禁拍照,面对这样的文物,游客都很自觉,没有人会偷偷拍照。
莫高窟最有名的当然还是藏经洞,位于“三层楼”内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清扫洞窟时,发现16窟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发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据说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僧人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众所周知,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展示于大英博物馆的莫高窟壁画就是当时流失出去的。当然,这个王道士用卖文物所得钱款保护洞窟,修葺了包括莫高窟的标志建筑“九层楼”在内的文物古迹,为莫高窟能够保存至今也作出贡献。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千秋功过,后人去思考吧!
我们A票观看的8个窟大部分是北周、隋朝创作,清代又重新修复的的作品。只有一个宋代的窟,一个唐代的窟。每个窟的四周和窟顶都描绘着精美绝伦的图案,大部分都是讲述佛经中传颂的故事,就像西方教堂。教堂的屋顶和窗户上的彩色玻璃也是绘画了圣经中的故事。这方面中西方文化都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认为唐代的窟,无论壁画还是雕塑,色彩明艳,线条流畅优美,人物刻画丰满逼真,符合我们的审美。宋代的窟,雕塑栩栩如生,但在色彩上没那么艳丽。而经过清代修复的北周和隋朝的窟,颜色比较简单艳俗,人物塑造上就比较粗糙,不太符合现代的审美。同样是飞天,唐宋的飞天,体型婀娜,衣带飘逸,仙气十足,美不胜收;隋朝的飞天,体型壮硕,肚大若箩,型同汉子,实在称不上美。最精美的还是唐代的作品,可惜唐代的作品对外展示的实在是太少了。
除此之外,A票还可以参观B票中的2个窟,那就是莫高窟最著名的96号窟和158号窟。96号窟位于敦煌标志性建筑九层楼里,是敦煌的“北大佛”,开凿于初唐,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也是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148窟内是一尊卧佛,建于唐朝,全长16米,象征佛祖涅槃时候的样子。身后有72圣众举哀的雕塑,表情强烈,与释迦牟尼恬淡、安祥、优美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莫高窟九层楼前的广场上有一座雄伟的牌坊,正中高悬“莫高窟”匾,正反两面横额分别书写“三危揽胜”、“石室宝藏”。
莫高窟
两侧的塔林安葬着各个时期在莫高窟圆寂的道士或僧侣。东侧的王圆禄塔最引人注目,是塔林中造型最别致、形体也最大的塔。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崖前流淌的大泉河前两天还发大水,冲断了桥梁,现在看看又几近干涸。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地方。从莫高窟走出,不仅为我们祖先精湛的绘画、雕塑、建筑的技艺惊叹不已,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后世子孙看到的壁画和雕塑依然精美艳丽、栩栩如生。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沙有声,泉有形,沙泉共生,千年不涸,多么美丽又令人神往的地方。想象中应该是“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有些迫不及待一睹真容。
一进景区,一片大漠风光。鸣沙山在炽热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风卷起的沙尘在沙山顶上盘旋。一队队骆驼驮着游客缓缓向沙漠深处进发。驼队将我们带到鸣沙山顶,又迂回下山,一路上都回响着田震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唱出的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当从驼背上下来,穿过一片芦苇丛,看到右手边突现的月牙泉,在沙漠的深处,一处绿洲,如梦如幻,极不真实。月牙泉酷似一弯新月静静地躺在沙山的怀抱里。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沙谷里。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千百年来干旱而不涸。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泉在流沙中,风吹沙不落,干旱不枯竭,真是太神奇啦。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望着高高的鸣沙山,心生胆怯。爬沙山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儿,但儿子执意要登顶,只好勉为其难随行其后。鸣沙山非常陡,但黄沙踩上去细细软软的,深陷其中,反倒没有跌倒滑下去的危险。我们选择走木梯上去。一根根木棍被绳索拴成简易的木梯,从山脚一直铺向山顶,踩在木桩上,脚不易陷入黄沙中,省了很多力气,速度也快了很多。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整个景区映入眼底。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犹如一位少女在黄昏的沙谷里安睡着。远处的沙山,犹如巨大的沙帐为她遮挡沙尘。鸣沙山金光灿灿,沙峰起伏,如波浪翻滚,在夕阳的照射下,明暗相间,层次分明。时而狂风乍起,卷起黄沙奔向山顶,发出狂啸声;时而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儿子还要向更高处探寻,沙漠里留下了他串串攀登的足印。这里还有沙滩摩托、沙山滑板的游乐项目。而孩子却选择徒步走下将近70度陡坡的鸣沙山。一眼望下去,腿都哆嗦,心里发虚。小心翼翼挪动脚步,发现并不是很困难。虽然很陡,但是脚步往往被细软的黄沙锁住,移步虽然困难,但绝不会滑倒。鞋里灌满沙子,异常沉重,使得步履维艰,终于达到山脚,脚已沉重得抬不起来。回头望望陡峭的沙鸣山,原来也不是那么难以攀登。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再回到月牙泉边,我们登上月牙阁。据说这里原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一大片雕梁画栋的古建筑群,现天色已晚,我们无心寻找,只想绕道泉水的另一侧,再看看月牙湖。月牙泉的四周用绳子围起来,告诫游客请勿入内,也是为了保护月牙泉四周的沙土不要流失到泉水里。此时,游客已经返程,泉边只有我和儿子,夕阳几近落山,鸣沙山顶和月牙阁在夕阳的余晖中泛着神圣的光。此时的月牙泉庄严肃穆,只听见风沙的歌唱越来越嘹亮,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仿佛又回月牙泉” ……
再见沙鸣山,再见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玉门关
从敦煌出来,前往雅丹魔鬼城的路上经过玉门关。玉门关,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玉门关遗址也叫小方盘城,是坐落在戈壁和荒漠中的一座方形城堡。入口处有石碑一块,篆书刻着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 关。”浩渺的历史让戈壁的风沙吹走了曾经辉煌的城关,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黄土丘。残破的古城墙,满目的荒凉。曾几何时,这座承载着历史变迁的古老城门,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替,送走了无数西行的商旅和驼队。如今只有少数的游客偶尔来瞻仰它的雄姿。也许,这就是历史吧。
玉门关
玉门关
玉门关
敦煌雅丹魔鬼城
敦煌雅丹魔鬼城,属于罗布泊无人区的一部分,必须乘景区交通车前往参观。整个景区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被公路分成两片,分布着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雅丹,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那么你所看到的城堡里城墙、街道、高楼,广场,设施俱全,应有尽有。如果你见多识广,那么北京的天坛、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这里都有翻版。这里还有威武的将军、规模浩大的西海舰队、昂首屹立远眺的孔雀、展翅欲飞的雄鹰、称霸大漠的雄狮,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置身其中,目不暇接。等到夜幕降临之后,野风穿梭于各种雅丹之间,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在这里你可以放飞思绪,浮想联翩;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雅丹魔鬼城
这片雅丹存在于黑色戈壁上,地面是黑色的松散的砂石。从行驶的车上望去,远处的雅丹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远洋舰队,排列整齐,规模浩大,我们仿佛是阅兵典礼上的将军。雅丹集中的地域是不让人进去的,害怕人类的脚步会弄塌这些神奇的存在。我们在新疆看到的乌尔禾魔鬼城是允许游客进入的,它主要是黄泥地,上面的雅丹不容易坍塌。敦煌魔鬼城是我见过保护最好的雅丹地质公园。在这寸草不生的戈壁上,孩子们竟然发现一种小蜥蜴,与戈壁的颜色一模一样,也不知它在这里是如何生存下去的。
雅丹魔鬼城
又见敦煌
回到敦煌,匆匆吃完晚饭,去看王潮歌导演的歌剧《又见敦煌》。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大型的实景演出或者舞台表演,如“印象桂林”、“印象西湖”等歌舞表演,都停留在视觉欣赏的层次。这台《又见敦煌》却是一种完全的创新模式,整个过程都让人深思反省。它是一种沉浸式的歌剧,以“流线式”的空间体验方式,以“穿越”为剧情主线,划破岁月的时空,拉近历史的距离,情景交融,极为震撼。观众不像往常一样坐在座位上观看表演,而是像游客一样,边走边参观,边看边体验的一种欣赏方式。《又见敦煌》采用整个大厅既是舞台又是观众席。大厅没有核心舞台,每个角落又都是舞台,演员和观众交融在一起,让观众身临其境。从剧场大厅出来,进入小厅,这里是一个立体的舞台。演员带领观众步入小厅,在游客身边、在玻璃隔开的地下、在游客的头顶上,展开全方位的立体表演。在这里观众步行百步,已然穿越历史百年。徜徉行走,穿梭重顾,千年的历史传奇就在观众身边。《又见敦煌》,在岁月里重温,在历史中重现,跨越岁月的长河,背负历史的行囊,把敦煌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走出剧院,感觉身体疲倦,精神负重,脑力疲惫,这是一场需要观众付出体力、精力和脑力的演出,直至结束都无法从沉重的历史中抽身而出。耳边响起剧中的一句话“一千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由衷地感慨:在时间的长河里,我是你的一瞬间,你是我的一千年……
《又见敦煌》演出
《又见敦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