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来到敦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游人多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长安渭水河畔送别元姓友人前往安西,写下了千古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有音乐人为其谱曲《渭城曲》又名《阳关曲》,也就是古琴曲《阳关三叠》
(阳关景区 王维)
唐时的安西在新疆境内(安西都护府),今库车一带。清乾隆年间在甘肃瓜州置安西府,民国时期设安西县,现如今甘肃安西县改为瓜州县。安西、瓜州地名在变,那么古阳关在哪里?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从此纳入西汉版图。此后,为防御同时也为了巩固新的地盘,西汉政权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四郡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两关为玉门关和阳关。两关都是都尉治所,设兵驻守。两关之间有长城连结,两关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与敦煌共同构成掎角之势,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阳关故址)
玉门关因新疆的和田玉经此关进入内地而得名,阳关位于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
古代建关选址非常讲究。与玉门关占据疏勒河南岸不同,阳关占据着渥洼池和西土沟这两大独立地下泉水,控制了水源,也就控制了关隘通道。离开两关往西,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千里之地找不到水源。
昔日古阳关在哪里?据旧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撰的《两关遗址考》记载:“古董滩是汉代以来的阳关,此处正是山水经过的地方。”
古董滩位于敦煌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南湖乡,2007年撤乡建镇更名为阳关镇。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唐文物,如箭头、古币、石磨、陶盅、陶片、瓦块、兵器、装饰品等而得名。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不过你现在是不用去想了。
(阳关景区 古董滩)
1972年,考古工作者对古董滩进行大规模文物普查时,在这一带发现了上万平方米的版筑遗址。经试掘,房基排列整齐而清晰,附近有断断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地埂、水渠也明晰可见,分布面积有十平方里。可见这儿在古代不仅是个关口,还曾经是个人烟密集、经济繁荣的一座城市(关城)。从整个布局上来看,这里正处在南北烽火台之间,初步判断这里就是阳关故址。如今到阳关旅游,这里仅剩下一座汉代的烽火台遗址让后人追忆。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地带(“古董滩”)。
一个威名远扬的关城,为什么消失于一片沙海之中?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阳关关城是大规模的开荒屯垦,破坏了这个地区的植被和水源,生态遭到破坏,难挡风沙的侵独。植被破坏了,露天的渠道都完了,宋辽以后,人们迁离阳关;元朝以后,阳关和寿昌县城终于被流沙吞没了。
也有学者认为,主要不是风沙,而是和路线的走向有关系。隋唐之际,晋昌(今甘肃瓜州县)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的大道畅通,又是捷径,便无须再绕行敦煌。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能穿行的禁区,也没有根本不能改变的道路,道路是随着需要而改变的,没有道路了,阳关就不重要了。
从敦煌市座旅游大巴到达阳(70公里)关景区,先进阳关博物馆参观。
2013年敦煌阳关景区
2003年阳关博物馆建成以前,阳关景区观赏价值很低,除了阳关烽燧外便是满目的戈壁滩,于是有了“凭吊阳关不见关,西望丝路泪不干”的怨叹。1993年在阳关烽燧西南修建了阳关碑廊,游客可以乘凉歇脚,还能欣赏到文人墨客写下的阳关诗篇及佳句妙语。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景点式遗址博物馆也是甘肃省的首家民营博物馆,建造者为值得尊敬的本土敦煌艺术家。
手持汉节的张骞雕像
阳关博物馆馆内设两关汉塞厅、丝绸之路厅、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阳关关城及仿古民居等,有工作人员讲解。
在这里买张“阳关护照”,出阳关走向“阳关大道”,一路上会有人“多多关照”。关照原指古代通关的“通行证”。
阳关碑廊
中午午饭及休息时间,我们是在距阳关烽燧东北3公里的龙勒村。
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敦煌郡辖六县,其中一县就是龙勒县,玉门、阳关两关均在汉龙勒县境内。龙勒东面的绿洲是渥洼池遗址所在地,称南湖,属南湖乡,现改为阳关镇。相传从前有一匹龙马,朝发咸阳,暮及边关,遗失了一副金质的衔勒(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怎么也找不到。龙马遗失金勒的这道山梁,就命名为“龙勒山”,县治所在龙勒山附近,县名就成了“龙勒县”。龙是天子的象征,汉武帝好宝马,大宛进贡的天马(血汗宝马)就饲养在南湖渥洼池,汉时这里水草丰美。
南湖唐代叫寿昌海,龙勒县叫寿昌县,这里遍地是泉眼,靠阿尔金山的雪水补给,水量很大。现在的南湖绿洲比起汉唐时代已经明显地缩小了,古董滩上连绵起伏的沙垄,古寿昌城里破墙而入的沙丘已经证明了。
当地的农民主要以种植葡萄为主,葡萄从西域传来,阳关的葡萄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