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座令全世界为之着迷的古城它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叫敦煌那些你曾熟悉的诗篇都是书写它的故事,让我们“一睹芳容”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一首边塞诗,走进大漠与戈壁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是明朝郑居贞的《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敦煌,古称沙州,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向来都是旅行者的爱好地。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敦煌以西是一片广袤的戈壁滩,青灰色的砾石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让人生出无限的苍茫感。魔鬼城恰似这苍茫中的远古城池,在晴空烈日下,一座座凸起的岩柱和岩丘裸露着黄褐色的外表和清晰的沉积层节理,成了戈壁滩上神秘的点缀。这就是著名的敦煌魔鬼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置身于雅丹魔鬼城,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一首咏景诗,道尽了鸣沙山的奇观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
在这个塞北小城,敦煌月牙泉是一泓神奇的泉,自古以来就有传神的记载。敦煌遗书载“鸣沙山中有井泉,沙至不掩……绵历古今,沙填不满。”
尽管鸣沙山“沙声吼如雷,声振数十里”,月牙泉却不被淹没,依然澄碧依旧、月弦如故,这不能不称之为“神”。
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奇观,可以玩的畅快,还可以穿古装打卡,留下你的塞北大漠故事。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人与景相融,犹如画中,羡煞旁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首《凉州词》,让玉门关家喻户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让玉门关家喻户晓。汉时驼铃悠悠,商旅络绎不绝,一时繁盛。
诗中描绘出塞外的苍凉以及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虽然乡愁难耐有些哀怨,但为国戍边也是责任所在,并没有颓废之情。因此,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的诗词中的经典。
玉门关,地处甘肃敦煌,天下九关之一,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设下玉门关,传说西域和田美玉由此关入,因而得名。
如今关外戈壁仍在,黄沙漫天,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坐在那里,用它独特的风景诉说着穿越千年的故事,来想象那曾经的盛大和辉煌,繁忙和热闹,凭栏怀古,让人不禁遥想当年风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首《渭城曲》,让阳关名扬天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诗人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渭城曲》,阳关从此成为一种根植于心中的情怀,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穿越高山戈壁,驱车前往。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慢慢荒芜,只剩下被称为“阳关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人这一生,一定要来一次敦煌,风在大漠戈壁上,吹了千年,看看莫高窟的信仰,看看沙与泉的两厢厮守,看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看看曾经的汉唐,这些地方是你不可错过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