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2021之夏,甘肃、青海十二天大环线自驾、自助行《结束篇:金城兰州》。

2021之夏,甘肃、青海十二天大环线自驾、自助行《结束篇:金城兰州》。

       7月23日傍晚,我们完成了租车自驾甘/青环线之行,在张掖火车站交还“驾座”后,当晚乘坐K9662次班列于24日早晨到达兰州西站。此行本无兰州游览计划,但由于河南突遇特大洪水,兰州当天开往东部的火车全部被停运;同时,内地有多个城市出现了关联疫情。下步行程由此变得不确定起来,我们只能停留在兰州,等待火车开通的消息。

       “既留之,则游之”。我们曾多次来过兰州,但都是中途转车匆匆而过。本次意外滞留兰州,恰好为我们品味这座“西北金城”提供了一次机会。我们在兰州西站找好住宿(此时,尚未到入住时间,我们将行李存放在酒店前台),并在酒店附近早餐后,随即前往兰州中山桥游览。

       酒店旁不起眼的一家面馆,一份兰州拉面18元+干切卤牛肉(85元/500克),那面那味,就一个“劲道+够味”!难怪兰州人说:“只要牛肉面一端,啥事都干的欢”!看来,兰州拉面确实名不虚传!兰州人也确实吃出了自己的名头!

兰州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它位于兰州白塔山下的黄河之滨,初始于1372年,当时,明宋国公冯胜在兰州黄河上首建浮桥,之后,1376年和1385年又两次重修,以铸10吨重铁柱3根加固浮桥拉索,并将桥址迁移至如今的位置。1907年,清政府动用库银30.669万两,由德国人设计并建造,桥梁建材全部来自德国,用时3年,在浮桥原址建起了这座长233米,宽7米,名为“兰州黄河铁桥”的桥梁。1942年被改名为“中山桥”,新中国成立后,中山桥又被加固加宽,并在桥两侧增加了五跨连续式弧型钢花架梁,使得中山桥不但坚固美观,气势也更加雄伟。这就是兰州中山桥的前世今生。

       从兰州西站乘坐公交53路/35路/地铁1号线等,约4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兰州中山桥。兰州是西北最大的都市,公交十分完善,乘座只需1元,就可快速到达你要去的地方。

在兰州中山桥的北桥头堡,至今还存立着清政府当年资建中山桥的批文。

       如今,人们为什么来兰州必来中山桥?我们以为,是这座桥的地理位置和桥的建造年代决定了它的价值,使中山桥成为了兰州人永远的记忆。

       如今,兰州黄河上早已是各种桥梁竞相飞渡。大概,也没人关注兰州黄河上有多少座桥梁了。而人们为什么却对黄河中山桥情有独钟?因为中山桥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坐标。在那个民族危难,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当人们走上这座桥,才知道什么叫做现代桥梁!而当你一路走来,走过这座“天下黄河第一桥”继续西行,你就走进了一条史诗般的世界廊道,这就是河西走廊!

兰州中山桥一瞥。今天早晨,大概是游客大军尚未到来,中山桥显得比较冷清。

兰州中山桥一瞥。

       眼前是我们从中山桥上看到的兰州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较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她不再是泥沙俱下,黄浊滚滚,而是能与长江相媲美、成为“天下黄河兰州清”的中华母亲河!

“黄河之滨也很美”一语而含之!如今,兰州黄河岸边也有了很大变化,已成为人们晨练、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兰州黄河岸边一瞥。

       眼前是兰州滨河路上的白塔山黄河索道下站,乘缆车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就可飞渡黄河,直接登上白塔山。白塔山上有著名的白塔寺和黄河石林等景观,登白塔山上可将兰州河滨风光尽收眼底。

兰州白塔山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和祁连山脉过渡带,黄河穿城而过。兰州自秦被设为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了。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取城南皋兰山名,被命名为兰州。兰州自古便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丝路商埠和军事要塞,素有“河西雄郡,金城汤池”之誉,也有传说筑兰州城时挖出了许多金子,被称为金城。兰州历史文化深厚,风景名胜众多,其中,白塔山就位列“兰州十大景观之首“。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兰州白塔山海拔1736米,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因有座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上有白塔寺、三星殿、法雨寺、三官殿等佛教寺院;有牡丹亭、知春亭、兰州碑林、黄河第一阁、白塔飞瀑等景观;山上亭阁回廊相连,树高林密,郁郁葱葱,曲径通幽,颇具名山风貌,素有拱抱金城之称。如今,白塔山为一座免费市民公园,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人们兰州旅游的打卡地之一。

白塔山上黄河第一阁一瞥。

白塔山上黄河第一阁一瞥。

白塔山兰州碑林一瞥。

白塔山兰州碑林一瞥。

       我们从白塔山一路拾阶而下,就来到了著名的白塔寺,走到这里才得知,白塔寺因维修被关闭。据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当时西藏萨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僧人远道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这位僧人却因病而亡故于兰州。此后,蒙元朝廷便下令在白塔山建塔以示纪念。如今的白塔是明景泰年间又重建的。塔身7级8面,塔高17米,面雕佛像,塔基环绕,通体涂抹白灰,宛如白玉砌成,故名白塔。白塔建成后,几经地震,至今屹立未损,彰显了我国工匠的建筑技艺和智慧。 

       白塔寺因白塔得名,寺内有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镇山三宝“。据说,橡皮鼓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寺时所赠,现已毁坏无踪;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公斤,完好现存于寺内;紫荆树系后人重栽,现枝茂叶盛,成片生长于寺内。 白塔寺内还有地藏殿、云月寺、三星殿、文昌宫等古庙古建。由于白塔寺不开放,我们只能从寺院外眺望它的古韵丰彩。

白塔寺外一瞥。

白塔寺外一瞥。

白塔寺外一瞥。

白塔山看兰州黄河风光一瞥。

白塔山看兰州黄河风光一瞥。

       法雨寺位于白塔山的山腰处,是白塔山公园南大门去白塔寺必经的一座寺庙,寺门前有一座牌坊和一处观景平台,这里是游人比较流连的地方。在此,人们可以进寺院烧香拜佛,也可以远眺山下的兰州黄河风光。

白塔山法雨寺外一瞥。

白塔山三官殿外一瞥。

白塔山全景石雕壁画一瞥。

白塔山公园南大门入口一瞥。

       一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我们结束了兰州白塔山之行。从山上下来,在中山桥公交站乘74路,全程约30分钟,即来到兰州水车博览园的西门入口。

水车博览园

        水车博览园位于兰州黄河南岸的滨河南路。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彰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水车园以水车为主景,以黄河奔腾,水车悠悠,渠水蜿蜒为表现形式,再造了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景象;水车广场以兰州水车创始人段续雕像为主线,荟翠了国内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大小的水车数十台。以各种水车的构造、精湛的工艺、粗犷的风格,展示了我国工匠的技艺与智慧;文化广场以兰州民俗馆、黄河奇石馆和演出广场相组成,意在表现兰州历史变迁和当地民俗文化。

   兰州水车起源于明代,又称“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是当时黄河沿岸最有效的提灌工具。各种大小水车常年立于黄河两岸,丰水期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期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进行灌溉和磨坊生产。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好官一任、造福一方”。眼前的雕像是兰州水车创始人—段续。段续,字绍先,兰州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任云南道御使、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任内\"多有惠政\"。段续曾游历南方数省,对水车灌溉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潜心构造原理并绘制图样。晚年回归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推广。因几遭失败,便二下云南考察,获得水车制作之诀窍,并结合黄河水流之特点,终于制成了适宜本地的巨轮黄河水车。第一台水车于1556年在兰州广武门外的黄河边使用,即取得了“百亩田洼,顷刻润之“之功效,极大改变了西北农耕的落后状况。因此,黄河沿岸农民争相仿之,一时黄河水车风生水起。

       据不完全统计,自1556年至1891年,兰州已有水车157轮。到了解放前夕,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仅兰州就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之多。水车数量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的8倍,兰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车之都”。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兰州水车博览园一瞥。

       夏季的水车博览园里绿树成荫,难得清凉。人们来这里可赏水车之文化,可听水车“咯吱”声声、可品清茶茗香,也可来碗兰州拉面。在此,你可清福独享,也可举家不也乐乎!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岁岁年年,水车园里黄河奔腾,水车悠悠,渠水蜿蜒,它们与白塔山、皋兰山隔水相望,与中山桥、黄河母亲相携为邻。水车文化突出了金城兰州的丰彩神韵、彰显了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约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我们就结束了水车博览园的游览,返回西门公交站,乘坐公交25路,前往黄河母亲像。

黄河母亲像

       兰州黄河母亲像是诸多表现华夏母亲河——雕塑艺术品中最为美丽的一尊。她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由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作品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婴儿”组成。分别象征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比中获得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经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

       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市区乘座公交1路/6路/25路/53路/轨道1号线等均可到达。 母亲像处于黄河岸边的林道广场之中,以鲜名的主题、柔美的形象、博大的情怀吸引了华夏八方客!如今,黄河母亲像已成为人们兰州旅游必来的拜访地!

       黄河母亲秀发拂肩,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优雅仰卧于黄河波涛之上;母亲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顽皮可爱。整座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彰显了华夏儿女在黄河母亲的哺育下,快乐幸福、茁壮成长;雕塑基座上的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是源自甘肃古老的彩陶文化,表现了我黄河先民的图腾崇拜。 

如今,黄河母亲像同属于黄河雕塑长廊文化区,这里集观光、休闲为一体,也是当地市民娱乐健身的地方。

参观了黄河母亲像,我们在附近午餐后,随即乘坐公交前往兰州甘肃博物馆。

甘肃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建馆于1956年,由明代一座寺院改建而成,建筑面积2.8万平,展厅1.3万平,收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国家一级文物721件,二级文物2637件。汇集了甘肃从远古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以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路珍品、佛教艺术馈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为特色。镇馆之宝东汉铜奔马、魏晋“驿使图”画像砖,已被冠以国家旅游标志和邮电业标志。展馆分为《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大部分。

甘肃博物馆免费参观,兰州市区乘公交31路/32路/53路/58路/轨道1号线等均可到达。

       甘肃博物馆是我们兰州最后一站,也是此行甘/青环线的收官之地。我们将在剩余的几个小时内去观赏河西走廊丰富的历史遗存,去领略丝绸之路多元的文化璀璨、去感受西北大地深厚的文明积淀。

博物馆入口的展厅标志,我们今天的参观重点是二楼的丝绸之路文明展、三楼的佛教艺术展和彩陶展。

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一瞥。

       眼前的塑像就是西汉名臣—张骞,这位开创丝绸之路的华夏第一人,一生充满惊险和传奇。张骞(前164年-前114年),今陕西汉中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之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他历时十三载,不但使得西汉王朝击败了强悍的匈奴,还打开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从此,中国的丝绸、茶叶、漆器等源源向西,而西域的地毯、宝石、玻璃器皿等也不断东来,佛教文化也由此传入中国,这就是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因此,张骞被誉为“丝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之后,张骞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前114年)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铜奔马。铜奔马1969年9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铜奔马造型矫健,三足腾空,昂首嘶鸣、逸足奔腾,后蹄踏着一只飞鸟,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1969年,铜奔马被确认为1级甲等国宝,1971年被郭沫若先生定名为“马踏飞燕”,1983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旅游标志,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国宝铜奔马一瞥。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魏晋“驿使图”画像砖,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墓葬群5号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脸上没有嘴(意为保守秘密),头戴黑帻,着皂缘宽袖中衣,左手持文书,跃马疾驰。驿马四足腾空,奔驰于戈壁绿洲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1982年的世界万国邮政博览会上,此画被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此,邮电部发行《驿使图》纪念票一枚。之后,“驿使图”画像砖被列入《国家宝藏名录》。

国宝魏晋“驿使图”画像砖一瞥。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元玻璃莲花托盘。托盘1999年出土于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徐家坪汪世显家族墓。玻璃材质呈蓝色,分上下两部分。盏为七瓣莲花型,托为八瓣莲花型,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鲵鱼纹彩陶瓶。彩陶瓶1958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是典型仰韶文化器物,距今6000-5500年。彩陶瓶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反映了我中华先民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水平的高超。为此,鲵鱼纹彩陶瓶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彩陶瓶是一件实用的盛水器具,距今已有5000多年。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瓶为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执双耳已残。口部为披发人头雕像,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眼均镂空雕琢,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孔,头顶为圆器口,腹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三角纹和斜线连续图案三组。是一件实用和艺术两全的艺术珍品。现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仪仗俑。属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物,出土于东汉张掖镇守军事长的夫妻合葬墓中。当时,由于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车马俑,人们将这些散乱的车马俑重新排阵列队,就组合成了如今的车马仪仗形式。

       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一佛二菩萨”彩塑。造像出土于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第三窟,距今约1500年左右。坐佛高130厘米。神情深思,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两尊立佛身姿优雅,坦胸露乳,气度端庄,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彩塑 “一佛二菩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她的价值可以与莫高窟唐代造像相媲美,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甘肃博物馆一瞥。

      著名的甘肃马家窑彩陶。1923年在甘肃临洮县被发现的马家窑遗址,同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有5000-4000年历史。马家窑遗址相续出土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被誉为新石器时代我国西北的彩陶之都。

       马家窑彩陶旋纹,因期特点鲜明被定义为马家窑旋涡纹,旋纹多装饰在壶瓮的肩腹部,多以黑色锯齿与红色条带相间,交相辉映,呈现出浪花翻卷,变幻无穷的气派。

甘肃博物馆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一瞥(青铜鼎)。

甘肃博物馆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一瞥(玉佩)。

甘肃博物馆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一瞥(金饰物)。

甘肃博物馆先秦时期出土文物一瞥(兵符)。

       甘肃博物馆里,不仅能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能领略祖国大西北的文化多彩。要说我们的“国家底气”从哪里来、要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又来自何处?那么毫无疑问,底气就源自于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波澜壮阔!自信就流淌于我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如今,一些西方国度以小人之心,度我中华之量,以短暂而不光彩度我泱泱文明之躯。竟把从我掠得的文物,当做炫耀,实属荒唐,令人不齿!

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我们将尽快解决,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查看

      再次踏足祖国大西北,又再一次被感动!带着走进祁连山和南下青海湖的记忆......带着昆仑山的呼唤......带着盐湖和雅丹的震撼......带着柴达木的亘古荒蛮......带着丝绸古道上的荣耀,我们就结束了为期十二天的甘/青环线全部行程。7月25日早晨,我们(酒店前一段录像)告别了美丽的金城兰州,一路踏上归途。此刻,还是那句话,有机会、有冲动,我们一定还会来大西北!

全篇完     金陵乐叟    2021/08/21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