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敦煌河仓城遗址的前世今生。

敦煌河仓城遗址的前世今生。

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玉门关(小方盘城)20公里。是玉门关的姊妹城。据从此地挖掘的汉简显示,这是一个军用粮仓,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特种储备粮。不过汉代为什么要在此地修筑一座粮仓呢?这里的粮食又是补给给哪些地方的?

河仓城北临古疏勒河,建在河滩的土台地上,南北被高出城堡数丈的戈壁环绕,非常隐蔽,是当年汉军屯粮的重要军需仓库。根据专家考证,阳关、玉门关,以及沿线长城、烽燧守军的军需物资皆出自河仓城。它也是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地上粮仓,也是丝绸之路上仅存的仓储,直到魏晋一直是西部边防的军需仓库。

“大方盘”粮仓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现存墙最高处为6.7米,墙的结构为夯土。仓间内有3个间,长42.5米,宽14.5米,墙厚1.5米,朝南方向各开一门。在保存较完整的北壁仓上,上下均有三角形小孔,每廒间上部3个下部5个,交错排列,据说是仓房的通风孔;在残存的南仓壁上,从所剩无几的小孔仍能看出,其排列是与北墙对称的。仓基建在比当地河床高2米多的自然土台上,在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仓墙外还建有重要围墙。从城墙的遗址看,是大小相等的3个仓,向南各开一个门。

河仓城选址和设计

修建难度极大,建筑选址与设计却相当科学河仓城的建筑和选址都显得相当科学,反映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超高水平。据张仲先生《敦煌简史》记载, 公元275年(西晋咸宁元年),敦煌令狐丰建造河仓城,“古时军储在彼”。

河仓城汉服少女

河仓城初建时,地址选在河(疏勒河)的南岸高地。在原址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高大厚实的黄土台。修建河仓城所需原料,皆取于此。待河仓城选址、奠基后,修建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十多天时间,河仓城外部围墙已有半人高。令狐丰亲临工地监工,感到非常满意。一天半夜时分,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新打的外围土墙全部倒塌。十多天辛苦,全部打了水漂。一连三天,白天打好的围墙,到了夜半无风无沙却全部倒塌。令狐丰一筹莫展!疏勒河一带(敦煌地段)的牧羊人胡牧风暗授机宜:“我观天象,城墙之所以屡筑屡倒,这是选址不对,上天在警示!”令狐丰觉得有道理,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敦煌郡守,郡守立马上报河西凉州刺史部。后来,上面派来官吏现场查看,认为河仓城选址南岸不妥,决定改选北岸。河仓城址改选北岸后,施工进度非常顺利。

屯田制度

在屯田的名义下,汉政府把大批的农民调发到边疆及新占领区“屯田戍边”,他们一边守边,一边垦田种植。田卒是整个戍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边防军队,又是耕种国有土地,交纳地租的农民。屯田戍卒,每人耕种约二十亩地,每亩缴租约四斗。屯田政策大大加强了汉王朝的戍边力量,既解决了边郡的粮草,又解决了边塞的武备。

河仓城



汉朝形成的屯田制度,被后世的许多王朝应用,这样,不仅就地解决了边防的给养,省了转运粮秣的使者和商人,甚至还可以出售牟利。敦煌屯田面积不小,粮食产量不低,粮库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供应“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使者,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有盈余供应在市场出售,在中原地区发生饥荒和灾难时,还能调拨出大量的粮食予以支援。

汉代敦煌农业生产条件便利,南有祁连山雪水,北有疏勒河水,又有遍及戈壁的湖滩、沼泽,灌溉用水充足,泽泥之处土质较肥沃,便于耕种。汉代河西农产品特别丰富,见于记载的作物品名不下二十种,主要有胡麻,梁米、黄谷,土麦,白米,麦,黍米,黄米,白粟,胡豆,秫,糜,荞,秣,谷,菽,麦,米,姜等。

在河仓城也出土了铁臿、铁凿、铁锛、铁锄。这些农田耕种工具就是守边屯田,生产立足的见证。在当年这些铁农具制作的很规整,作用面很锐利,制作水平较高。


关于作者: 游敦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