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敦煌,把艺术融进每一寸墙壁。

敦煌,把艺术融进每一寸墙壁。

敦煌,南部高耸的沙丘,西部干枯的疏勒河故道,戈壁上蓝白色的盐碱湿地,都有一种神奇魔力,让人魂牵梦绕。也许是前世的牵绊,我来到敦煌旅行,凭吊古韵丝绸之路,领略自然鬼斧神工,一路行来尽是历史沧桑。

来到敦煌,首先参观的就是莫高窟。背包、相机、水等东西都需寄存掉,安检很严格,不过游客能自带电筒,这样可以自由的观看壁画,导游通过无线耳机来进行讲解。导游会带去参观10个洞窟,参观完后其实可以找其他团队,把无线耳机调到新导游的频段,继续参观几次,导游每次带看的洞窟略有不同,这样下来可以参观13个以上洞窟。相信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觉得不虚此行,洞窟里绝对是一种智慧结晶之美,是一种历史文化创造之美。看着壁画中上过铅粉的地方,当年铅粉勾画的人物洁白质感的脸庞和皮肤,现在已经是氧化发黑,但其散发的艺术气场,还是震慑人心,给人以穿梭时空,时间倒流感觉。

之后是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其特点:“峰峦陡峭,山脊如刃;马践人驰,殷殷有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随足落,经宿复初。”这种景象实属世界所罕见。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确属奇观。古人有诗唱咏:“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令人流连忘返。对于久居钢铁城市的我来说,这里就像天方夜谭。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鸣沙山,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其特点:“峰峦陡峭,山脊如刃;马践人驰,殷殷有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随足落,经宿复初。”这种景象实属世界所罕见。

后来,去观赏了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

进场的时候我才发现是露天演出的,而场景是真的在沙漠里,不愧对于沙漠实景演出的名号,落座开演,观众席也是360°可移动的,随着一幕一幕交换,观众席也在移动。这个设计真的很独到。演出内容故事情节也是我所喜欢的,我甚至能感受到画匠与公主的无奈,世间的过往总是事与愿违,有些人被背负着的责任所困住,有些人被自己的欲念所绊住,但这些世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被冲淡,留下的只是这些洞窟壁画,像是在歌颂,像是在怨念。这些洞窟和壁画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这些破碎的文物中,试图找到属于过去的印记。

敦煌往南,翻过当金山口就可以到达青海,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在敦煌的日子里,远望南方,能看到天际的雪山,雪山如天上圣境一般,给人仙山漂浮空中的感觉。敦煌的景色之美,需要体会和发现,让人且行且甘味。

关于作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