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远方,也一直很向往西北的漠北风光,于是背上行囊来到这个素有“塞上江南 鱼米之乡”美誉的凤城银川。一番手抓烤肉、美酒伺候,休整一个晚上,租车前往这个具有四万年历史的文化景区——宁夏水洞沟。
实话说,对历史,我的兴趣是相当浓厚的。但对于水洞沟,我基本一无所知,孤陋寡闻。也是来到银川第一次知道。当然,无知也更能调动对我对未知的探寻兴趣,我一路充满好奇,兴致盎然驱车来到水洞沟参观。
水洞沟的大门,很恢宏也很有特色,在景区展牌前,仔细观阅图文介绍,对水洞沟的历史逐渐有了一些了解。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距今有四万多年历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对四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景区有一幢恢复的西北地区普通农村民居——张三小店。进去细看,原来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与一位普通老百姓张梓所开的\"张三小店\"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三\"名张梓,灵武水洞沟人,兄弟4人,因排行老三,故人称他为张三,称他开的小店叫\"张三小店\"。\"张三小店\"原为张梓的父亲所开的车马店,有上房、配房、客房及马棚,羊圈等,颇具规模。
在这个小店里,在张三夫妇的友好接待和配合下,德日进和桑志华在水洞沟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完成了推翻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论断的伟大创举,张三和\"张三小店\"同德日进、桑志华一齐载入了发现和发掘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史册。
走出张三小店,旁边便是水洞沟村。水洞沟村是仿照古人类居住方式修建复原的地穴式或者半地穴式居住场所。
水洞沟地区又是一处名店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神秘莫测的藏兵洞、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
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
站在长城南边,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谁能想到长城之下的沟壑中竟然藏着这么一片令人心生摇曳的湖水。此湖名为红山湖。
在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有一个城障叫\"红山堡\",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
“红山堡”最著名的是\"藏兵洞\",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
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大约是专供领兵长官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有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不怕水淹。多年来,既便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真是叹为观止。
进入藏兵洞后,就会发现洞壁上分布着不少小龛,这都是古人放置洞灯的地方,用以在洞内照亮。洞内都仓储室有不少明代碎片,应为明代洞内守军生活用品的残片。在藏兵洞的兵器库和大厅里,可以直观古代的刀、枪、戟、佩剑、箭枝箭袋等兵器,还有头盔、盾牌等出土的军事器物。壁龛里所陈设的粮食、菜蔬类样品,都是清理藏兵洞时所得到的明代守军残留下的食物,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可谓稀罕文物。
水洞沟景区在普通民众心目中,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像样的位置,它像是大漠中的掩藏的一颗宝石,静静地等待着鉴识者的到来。到水洞沟参观,填补我对历史认知的空缺,为此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