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年最中国”,今年新春尤其火,大唐盛世的夜长安给无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小年夜刚过去不久,位于曲江区的大唐不夜城就已经游人如织,许多游客干脆就留在西安过大年,不仅是被西安的浓厚年味儿所吸引,也被盛唐繁华的再现所吸引。这是一座古都的文化魅力,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给今天的西安带来了足够的文化自信和底气。
但有人为此感到困惑,历史上经历了十三个朝代的西安,前后包括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为何给予后世的普遍印象都是盛世大唐的繁华长安呢?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时代来了。长相思,忆长安,多少后世子孙提及长安都忍不住神往。但长安之名,非唐朝所定。西安,自古称之长安、镐京、大兴、西京等。可我们一到西安,脑海里遥想到的多是长安,却少有镐京、大兴和西京。
西安历史向来悠久,在十三朝之前,华夏文明就已经十分发达。然而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城市初建。
历史上的第一个首都于西周建立,当时称“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当时“长安”之名还未衍生。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长安”自此而来。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直到唐朝,长安的盛世繁华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巅峰的时代。 不论是城市建设格局,还是经济发展,或是文化灿烂,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壮丽的盛世阶段就此展开。
唐代诗人杜牧有这么一段诗句就形容了当时长安的城市格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古人诗意的描述让我们对当时长安产生太多想象,以至于看到《妖猫传》中那通过现代技术复原的无与伦比的城池,令观众们就此认为这就是大唐长安的样子,所有人为之惊叹,神往不已。
(唐长安城平面图 图/星球研究所)
公元582年,隋文帝在原汉城的东南侧修建新城大兴。公元618年,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对都城进一步扩建,将大兴城改为长安城。整座长安城坐北向南,布局规整,正南正北,左右对称。正如白居易所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样的城市格局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也反应了当时盛唐长安的开放和包容。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伟、规划最完善的都城。它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而后世对于长安的神往不仅仅是格局大,更有经济和文化。“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此处分明道出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时代,它将全国各地及东亚、中亚乃至欧洲地区连接起来,成为熙熙攘攘的国际交流中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
那么当时的长安城内究竟有多热闹和繁华呢?李白写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正是描绘了长安富家子弟游逛西市酒肆的生动场景。在经济繁盛的同时,灿烂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而来,其中汲取大唐文明最为成功的国家要属今天的日本。
丝绸之路开通后,唐都长安更是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成为无数文人墨客最为神往的地方。
岑参写道,“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孟郊诗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骆宾王则挥毫,“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等等。
现代人说西安积淀了千年历史文化后于今天曲江大唐不夜城再现长安繁华,是因为有足够底气和文化自信。殊不知,早在唐时,西安就已经迎来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不仅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还极具开放性,更是打破旧规,走向国际。
我相信,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那今天的“西安年最中国”必定是要重回大唐长安。它不仅引来全国各地游客来西安过春节,更是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不断报道最中国的西安年,丝路绵延,商贾云集,万方来朝,宾客如云。虽不见满城金甲的征战武士,但夜夜笙歌的勾栏瓦肆和琳琅满目的文创市集将现代大唐的夜长安逐渐推向世界,构成了文化开放、经济繁荣的古都写照。
大唐盛世的繁华长安不仅是现代人的美好向往,也是西安建都史上最为辉煌的巅峰时代。以至于大多数人在见识到西安夜景后,都不禁感叹于梦回大唐,长安之夜随之而来。而以唐文化元素为背景的大唐不夜城,更令游客有此般深刻印象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