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灞源镇
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十七,闲暇无事便决定去灞源镇一游,一来买点当地的特产豆腐干,二来观赏这一时月秦岭深处的自然风光。
从渭南城区出发到灞源镇一百多公里路程,全高速,先是连霍、再是榆蓝( 榆林到蓝田的渭南至蓝田玉山段) 、然后上西商( 西安至商州) 高速直达目的地,赶上午十一点前来到了灞源镇。
一出高速口便是灞源集镇,刚拐进镇上,路边便有卖豆腐干的:三轮车上放一个木盘,半寸厚三寸见方的豆腐干整齐的摆放在木盘中,如此七、八家成一排摆在路边。前年来这里时卖豆腐干的仅有一两家,看来到这里或游或买豆腐干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这里的豆腐干凉拌下酒绝佳,既筋又香,即便拿上一块不切不调吃起来也香味醇厚,三五口吃完仍意犹未尽。
豆腐干是将豆腐再加工而成的。豆腐的做法各地大同小异。当地人把做好的豆腐切成块,在热浆水里卤制、晾晒,再卤制、再晾晒,如此反复三、四次,洁白如玉的豆腐便成了金黄诱人、香味浓郁的豆腐干了。
泛白的豆腐干嫩点、泛黄的老点(泛黄的多卤了一遍,两个价格一样。不称,论个卖,十元11个、12个),买时或嫩或老依喜好选取。卖豆腐干的架子车上挂着的一串串小块豆腐干,块虽小但更筋道、更耐嚼、更醇香。
豆腐干是当地人待客必有的一道菜,也是馈赠外来亲友的佳品。
不单是灞源的豆腐干好,商洛以及安康、汉中整个陕南的豆腐干都品味极佳,这也是处在秦岭深处,环境、气候无污染,水质好的原因吧!当然也少不了热浆水反复卤制晾晒这一传统工艺。别的地方是做不出如此美味的豆腐干的。
处在秦岭腹地的灞源镇,顾名思义是灞河的发源地,这里西距蓝田县城45公里,是蓝田县最东边的一个乡镇,也是蓝关古道上重要的驿站。灞源镇北接华县、东连洛南、南依商州区、柞水县。
古时有一条北起咸阳、南及荆楚的交通要道,途经蓝田的一段,即由蓝田县城南的火烧寨至商洛市商州区的牧护关这段称之为蓝关古道。
灞源镇境内森林密布,河流众多,流入灞河的支流有23条之多,这些都属于黄河流域的水糸,其紧南边便是长江流域的水糸( 向南大小河流都归入了汉江) ,这就是将秦岭称之为分水岭的原因。
由灞源镇再向东北十几公里是洛源镇,归洛南县所辖,是流向河南境内的洛河的发源地。洛河、灞河两河发源地紧在一块,但一个是黄河的儿子( 支流) 、一个是黄河的孙子( 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一个流向东、一个流向西 。
灞河的源头在灞源镇的黑龙潭,行车不便,只能徒步抵达,若要观赏,需一整天时间,当时天上始飘雪花切只有少半天时间可利用,也只好作罢,后边有机会再专门去一游。
灞源镇最北端是青坪村,也是古道的一个驿站。这里有灞源革命纪念馆,是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汪峰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创建了隶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蓝洛县人民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汪峰等在灞源镇。
青坪村的自然风光。
村中这条小溪流入灞河。
勤劳的灞源人民。
青坪村的民俗展示馆。
民俗馆中的孝文化展示室。
民俗馆中的豆腐坊,展示了做豆腐的全过程。
民俗馆藏品。
木轮推车
犁、斗、簸箕、锄等当地人曾经的生产、生活用具。还有一个耍社火用的旱船。
一般家庭做豆腐时磨豆子用的小碨子。
织布机。
保温瓶。
搪瓷缸子。
单放机(放磁带)、闹钟。
活蒲篮。
收音机、闹钟。
菩萨、收音机、小镜子。
活蒲篮、挎包。
漆桶。山上有漆树,当地人装漆的桶。
葫芦瓢(照葫芦可画瓢)。
坛子。
面罗、垫篦子布。
戳瓢、棒槌。
升子。
草篓。
八仙椅、八仙桌。
灶台、风箱。
院子的石碨盘。
石碾子。
民俗馆院子还有辘轳和水井。石桌石凳。
旧时行走在蓝关古道上的掌柜的和伙计,后边是驮着货物的牲口。
青坪村录入西安市古树名木的旱柳。
青坪村夏日昼夜温差大,晚上仍需盖薄被,是避暑的好地方。
灞源镇有三美,山美、水美、豆腐美,一年四季都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