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中国第一座靠翻译扬天下的古刹,日本人捐资1600万修建纪念堂。

中国第一座靠翻译扬天下的古刹,日本人捐资1600万修建纪念堂。

去一趟终南山,不禁发现修行之人何其多,千年古刹何其多,不论山上还是山下从不乏千古名寺,草堂寺就是其中之一。三论宗开祖鸠摩罗什三藏大师曾在草堂寺翻译多本佛教经书,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就是由他翻译。因此草堂寺被奉为三论宗祖庭,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

也因为鸠摩罗什三藏大师,这座古刹成为中国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在中国佛教三大译场中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被称之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同时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其为祖庭,在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荣誉,草堂寺可谓名扬天下。

但就这样的一座寺院,于佛教是毋庸置疑的圣地所在,但在佛教之外,它却鲜为人知。去西安旅游,最著名的寺院大概所有人能想到多是法门寺,而草堂寺则显得“默默无闻”。

该寺建于东晋,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但在弘始三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住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

但这座寺院在历史上曾历经数次磨难:魏末周初寺院兴盛不再,于隋唐时期又恢复香火鼎盛,唐末被毁。宋代时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重修,金明昌四年寺院梁栋宏丽,楹檐宽敞,但期间又遭毁坏。

到了元代,寺院再次得以大规模重修,却在清同治年间毁于战火,重建后于光绪七年被山洪冲毁。建国以后,在1952年后,国家曾三次对草堂寺进行维修和改建,最终形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建筑格局。

虽然这座寺院多灾多难,但最终得以于旧址上保存下来,也是历史寄予的考验和回报。只不过似乎每一座千年古刹都要经历这么一段漫长的毁而重建,周而复始的历史磨难。

今天的草堂寺规格不小,寺门面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展布,依次是山门、天王殿、钟楼和鼓楼、碑廊、碑亭、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和三圣殿、厢房、法堂(方丈室)。

这是典型的遵循佛教建筑规制,只是南方寺院和北方寺院仍有风格上的差异,这里不乏环境因素和历史背景。静心漫步于古刹,不禁发现这座古老的宗教建筑在历经千年后,仿佛消磨了南方对北方的粗犷认识,于一座古刹凸显出岁月静好的境界。

寺院山门也叫“三门”,正中为“空门”、两旁为“无相门”“无作门”,但有趣的是有的佛寺大门即便只有一门,也叫做“三门”。其原因就在于其宗教的寓意,山门乃是僧俗的分界。

整座寺院大多数殿堂楼阁都是后来所建,其中藏经楼是草堂寺规模最大的建筑,总投资1500万元打造出的明清重檐三滴水歇山式风格,里有藏有经书数千册,同时供奉五尊铜胎鎏金佛像。

但令人意外的是寺院“鸠摩罗什三藏大师纪念堂”是日本人所捐资,为日本日莲宗,以1600万日元修建纪念堂五间。纪念堂东壁上嵌有两通汉文和日文碑碣。可见鸠摩罗什三藏大师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于佛教界的声誉十分宏远。

不仅有日本人捐资修建的纪念堂,包括古上林苑中还放有一尊鸠摩罗什三藏大师的雕像,雕像背后是一座楼阁,里面所放之物是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是后秦文物,今属国宝级文物。

也许来得时候是冬季,于终南山下的修行的都市之人并不多,寺院游客甚为少之,整座草堂寺尤其清净,突然遇到的一只猫打破了这古刹的寂静。这是一只生活在寺院的橘猫,经僧人喂养,听暮鼓晨钟,每日受经声渲染,显得极其”佛性“,将慵懒之性情彻底发挥。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即便叫唤也是眯着眼睛,仿佛受了冬日暖阳之困。

在我的记忆里,西安的蓝天并不多见。久违的蓝天使得山脚下的草堂寺更为安静,在今天这个浮躁夸张的时代里,如此清净之地,清修之意境已经不多见。

关于作者: 苏丹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