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陕博之旅:匠人之心不得不看大唐,中西文化结合的金银玉器。

陕博之旅:匠人之心不得不看大唐,中西文化结合的金银玉器。

去西安旅游,如果错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那么一定会与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历史擦肩而过。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缩影,它融合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精髓,历史风貌,令游客在惊叹于先人智慧艺术的同时,也教人不禁产生当下与未来的思考。

这是我每次来西安都要去看一看的地方,只因那里藏着太多文明艺术的智慧精华。虽说历史无言,文物也不会说话,但每一件经岁月积淀的珍宝都深刻记录着昔日的繁华或衰落。它彰显着历史,也雕刻着匠人艺术以及时代的审美。

博物馆内有这几样文物让我记忆深刻,分别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双鱼纹银碗、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和水晶八曲长杯。

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其中最醒目的一件文物,它为唐代文物,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据说金碗出土的时候有两件,其造型和纹饰均相同,纯金捶揲制作,像是一朵金色莲花。虽为唐代期待,但其工艺却是西方痕迹,它结合了东方审美,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

通过此碗造型和质地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背景的经济繁华和文化包容。两件金碗之间的大小也相差无几,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均为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

当时隔着人群看到橱窗内的这两件金碗时,目光基本上全被吸引去。金碗内壁分别写着“九两半”、“九两三”字样,为唐人书写,表示碗的重量。由于唐代出土的金碗数量很少,文献也少有记载,但一般情况下这都是皇帝或贵族所享用,其纹饰錾刻之精美也说明了这一点。

鎏金双鱼纹银碗,唐代器物,出土地点也是何家村窖藏。但这件器物与鸳鸯莲瓣纹金碗相比,它显得低调,也不那么夺目,但碗内双鱼却十分生动,周围衬以水草,仿佛在碗内倒入一些清水,这两条鱼就可以游动起来似的。此碗也是錾刻以及线刻手法加工。

第一眼看到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的时候,我还以为碗里头趴着一只变异鳄鱼呢,没想到会是一只海兽。该器物为唐代贵族使用的食器,出土何家村窖藏。 但比起海兽的憨态可掬,其碗腹的曲线水波瓣令人引发思考。

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类似银碗,出自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夫妇墓。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也收藏有相似的银碗。据说在6至7世纪的粟特银碗器体多分曲或作花辑形,并以垂揲技法使之凸凹起伏,本件银碗水波瓣的产生应是受到粟特风格的影响,而后者又是承继自伊朗萨珊朝。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经济、文化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的开放是多么的繁荣。

在看了几件金银碗后,再看玉器打造的长杯或碗,你会发现唐朝工匠不论是金银器錾刻还是玉器打造,精美得令生活在科技发达时代的我们都感到惊叹和向往。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和田美玉制作而成,玉质洁白莹润,玉杯外壁装饰有忍冬图案。

多曲长杯最早出现和流行是在萨珊(波斯第二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后来影响到其他地区,博物馆内馆藏的这件八曲长杯的形状完全模仿了萨珊风格的多曲长杯, 但装饰纹样却又是传统的中国纹饰。它与以上几件器物一样也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代表作。

还有一件玉器,与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十分相似,名为水晶八曲长杯,以无色透明水晶制成,外壁光素无纹。但这件水晶容器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器物。

虽然西域国家曾多次向唐朝进献过水晶杯,但这样的水晶杯中亚并没有发现过,但其形制与萨珊式多曲银长杯相同,制作技法又与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完全相同,因此考古学家推测这件文物很有可能是当时工匠制作的仿制品。

关于作者: 苏丹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