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北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看莫高窟。女儿爱文物文化历史,一切与之有关的都爱。所以计划10天的出游,敦煌留了3晚4天,就是为了更从容的享受文化之旅。
首先强调:莫高窟的门票一定要提前一个月在网上预约。鸣沙山的票不用提前预约。
其次建议:民宿定在鸣沙山景区比较合适。这样可以早早晚晚随时进出鸣沙山,可以和大漠近距离,无障碍接触,不用担心往返乘车不便(鸣沙山景区早上5点开门,晚上最迟8:30可以进景区,至于你什么时候出来是没人管你的)。而且景区门口有公交到敦煌市。打的也方便,除了去莫高窟距离远点,其他都不贵,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我用的是高德打车,优惠很多,有很多时候打的只要付1-2元钱。
最后提醒:鸣沙山景区虽有很多吃饭的地方,但价格不便宜,味道一般。推荐距离鸣沙山景区一站路的月牙泉小镇吃饭。这里距景区不远,一路绿荫,景色也还不错,吃完饭散步回民宿刚刚好。小镇里面有家“胡杨焖饼”店的胡杨焖饼味道正宗,而且份量足,价格合理(两人份88元,一个菜,两人连主食到主菜都有了,还吃不完)。较之我在敦煌夜市吃的炕锅羊肉好吃万倍。这里的羊肉是看得见吃得撑的大块头,敦煌夜市的只看得到零星碎片,还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们羊肉很贵,不可能多肉。小镇还有家“重庆小面”——名字这么叫,并非只有重庆小面吃,什么面食都有——老板娘特别热情健谈,还送西瓜。这里的大碗面份量也大,两人吃一碗足够,这样还能留点肚子喝喝杏皮水,吃吃胡葱炒蛋什么的。小镇的肉夹馍,味道也不错。
下面说说我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
我是乘深夜11点的火车从张掖到敦煌的。早上7点多就到了敦煌火车站。敦煌火车站很有设计感,不少人在门口拍照。当时太阳有点辣眼睛,人又多,我就直接打车去了鸣沙山景区定的民宿。民宿在景区大门口右边,走路几分钟就可以进景区。房间很大。老板是对年轻夫妻,理念很新,很多时候是住客自理,倒也落得自在。民宿民口很贴心的有提示牌,如遇到突发情况的联系电话,预定演出门票,包车,露营都可以帮着联系。本来是很想露营的,怕洗漱不方便,也怕沙漠小虫虫,所以作罢。想想住得离鸣沙山这么近,完全可以在景区看完星空再出来,除了没有篝火晚会,其他与露营没区别。
言归正传,抵达民宿,随意吃了点东西,趁着还凉爽,准备好所有装备去鸣沙山。8点30进的景区,先奔骑骆驼的点。十几年前我去过鸣沙山,也骑过骆驼,那时几乎没人管理,捞到哪家骆驼可以骑,凑齐5人为一队。如今规范很多。到了骑骆驼的点,先买票(100元每人),售票点会给个号码,这号码是骆驼的身份号。有人会问你是几号,你就跟着你拿到的号码的骆驼的主人走就行。他会带你骑着骆驼从鸣沙山左边上沙山(一般上到半山,如果滑沙,就可以上得高点,但必须全队的人都愿意滑沙),然后下山,绕道月牙泉边,骑行结束。
鸣沙山的骆驼王子
记得十几年前骑骆驼,坐得又硬又直还呆,一趟骑下来浑身都疼。如今总算找到点窍门:只要抓牢驼鞍,踏好脚蹬,然后跟着骆驼的节奏摇摆起伏,坐着挺韵味的。这趟骑行如果有遗憾,那就是领队会带到沙山半山腰集中拍照(这个拍照是要交费的,领队收每人20元)。这里人多,驼多,背景混乱,真不知有什么好拍的。偏偏领队要给每个客人拍,每个客人又各自要摆各种姿势拍无数张。对于我这不愿凑热闹的人,只好在骆驼上呆等,顺便观察谁最会摆拍,哪个领队最会调派。这些骆驼大多大多毛色不亮,不少处于换毛期,很难找到合适的恰恰是你骑着的骆驼拍照。骑行中安全意识很重要,不能为了拍照松了抓驼鞍的手,我们下山后就看到有人从骆驼上摔下来,趟在路边,景区医务人员紧急抢救。
下了骆驼,走几步就可以爬沙山(沙山是有绳梯的,你可选择爬高点山,还是矮点的)。女儿看到山就怕,果断选择矮点的(但事实是后来的几天,不仅高的矮的都爬了,还从矮的爬到了高的,并且清早傍晚都爬了,晴和雨也爬了)。爬上矮的也足以远眺月牙泉。下得沙山来居然飘了点雨。
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吐槽我与萧大神远古的亲戚关系。别人都说大西北紫外线强,景色美则美,晒更晒。而我在这呆的3晚4天,只有第一天的上午和第三天的傍晚看得见太阳,其他时间都是阴阴雨雨加多云。
既然是宿命,我们只好回民宿休息。幸亏雨只下了一小会。在民宿休息了两个多小时,在景区门口吃了份实在难吃又贵的面,我们乘车去敦煌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人不多,可以当场预约。里面壁画、壁砖、镇墓神兽之类颇多。小而精致,可以慢慢看,也算是去莫高窟前的预习。博物馆里最吸引我们的是敦煌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看现代人如何将传统的文化元素焕化出时代特色。这博物馆可以逛1-2小时。
敦煌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
从博物馆出来是3点多,正热,所以我们打的到月牙泉小镇。小镇人不多(因为还不是旺季),下午几乎没有人影,直到傍晚人才多起来。小镇上也有不少有特色的民宿,看外观,价格应该不便宜。和我们定的民宿相比,玩沙距离还是远了点。在小镇上发现一家研学馆,可以体验陶艺。而最吸引女儿的是这里可以用和莫高窟壁画质地相同的泥胚画飞天,还可以配上镜框收藏自己的大作。于是漫长的下午到傍晚,我们就在这家研学馆度过。女儿专心画飞天,过把艺术瘾。我专心看手机和闲逛觅食。在研学馆老板的推荐下,我们吃到了好吃的胡杨焖饼,一吃难忘,后面几天再没找到比这更好吃的美食(网上推荐的敦煌市的胡杨焖饼我们没去,反正吃到的这家已经让我们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烤羊肉也好吃。本想还点份烤羊排,老板建议我们别点,会吃不完——多实诚。果然,我们点了两串烤羊肉,一份小份胡杨焖饼,吃得撑,结果还是没吃完。小镇夜景还行,拍几张照,散步回鸣沙山民宿。第一天行程有点满,早点休息,第二天想早起看日出。
月牙泉小镇
月牙泉小镇研学馆
第二天
看日出。是的,看了张掖的日出,还要看沙漠的日出。这里我不得不第三次吐槽我与萧大神远古的亲戚关系。
5点30进景区还似乎没有下雨。只是景区冷清得可怕——骗你的——不可怕,而是宁静、肃穆。与前一天的热闹喧哗比起来,这或许才是沙漠应该有的样子:沙山平滑如丝绸,每一处都可以让你随意留下你想留下的足迹——只有你。沙漠不被打扰,静静敞开它的胸怀与天地融合。你也不被打扰,可敞开怀抱与自然相拥,感受天地的广袤与永恒。偶有早起的骆驼被领队牵着从沙漠深处走出,前往骑行点,在广漠的沙漠背景下,一队孤独的驼队缓缓而行——这才是记忆中沙漠的样子。
景区有游览车行道,有骆驼道,还有人行道。还有专门的驼行红绿灯——骆驼图样的红绿灯。在人行道和驼行道交叉的路口,人行红绿灯与驼行红绿灯交错亮起。若是白天人声鼎沸之时,你会觉得新奇有趣,甚至有喜剧色彩。而这个灰蒙蒙的清晨,在无人的鸣沙山脚,红绿灯的交错给人以苍凉之感。
走到第一盏驼行红绿灯路口,雨飘得密了。暗想日出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还是毅然爬山了第一天没有爬的高的那段沙山。这里要说说沙漠鞋套:
首先进鸣沙山不光脚踩沙子,就不叫玩了鸣沙山。细腻的沙子与脚趾脚板的亲密接触,感觉是舒畅柔和的。爬沙山沙山光脚不累,下沙山更是可以大步流星(爬上是要走绳梯的,否则爬一步退半步,累死也难到山顶。下山则完全不用走绳梯——那会限制你的发挥——你可任意选择一条你喜欢的斜坡,以大侠的姿势,七剑下天山的风度,翩翩而下)。所以这是不需要鞋套的。
其次,在景区内其他地方,有大量的车行道和人行道,也绝对不会让你鞋子进沙的。所以也不需要鞋套。而且这些路上穿鞋套既不美,也不利于行走。
最后,什么时候需要鞋套?很早和很晚,沙子太凉,光脚是承受不了的。这个时候在沙山上是要鞋套的。正午沙太热,烫脚,也是要鞋套的——但谁正午去鸣沙山,那估计是准备去南非,先来个预演——鸣沙山是没有阴凉的。还有准备看日落,到了山顶等待日落时是要鞋套的,因为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沙子会越来越冷。虽然可以把脚埋进沙子深处取暖,但毕竟不是很方便。
综上所述,鞋套的质量就不必太讲究,在门口随意买双便宜的,冷了时临时用用即可。
言归正传。清晨爬到鸣沙山最高峰是很艰难的,一晚的风,把铺在沙山上的绳梯淹埋了很多,尤其是靠近山顶部分。不上是不甘心的,毕竟爬了四分之三了。而上,真心不容易。爬一步退半步,用吃奶的劲往上。有时用力过猛把握不住平衡,退得更多。万分艰难爬到山顶,确实壮观。正感慨我们是英雄,只有我们这么早,这么冷,冒着雨爬到了最高峰时,突然听到侧面传来人声。接着山顶另一半走过来三位着红色长裙的大妈和一位看似专门为大妈拍照的年轻男士。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他们已经在山顶拍了一小时的照,准备下山。我的天!
在鸣沙山——或者应该说在所有的景点,都会遇到“要么拍照要么死”的MM。无论年长年轻,她们可以克服所有困难,装备齐全,敬业专注,自拍互拍,十八般武艺。很多时候欣赏她们拍照也是种享受。我每次都叹服她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造型,怎么会那么有创意,怎么会那么自然自信,怎么会那么不厌其烦,甚至舍生忘死------除了叹服,我曾想过偷学几势。最后发现不行!我没有她们的忘我和自信,也没有她们的耐心和毅力。在鸣沙山最多的造型是红色长裙和飞天造型。白天,你会在任意一个沙丘顶上看到几个甚至十几个飞天精心地挥舞着飘带,或单脚独立,或翩跹起舞,制造飞舞的情态。有时一晃神,真以为梦回唐朝,梦到天国。
这三位大妈一边高歌大笑,一边不忘自我夸耀,她们笑说自己是“最美大妈”,满满的乐观与自信,照亮了清冷的鸣沙山。
山顶太冷,不能久留。我们也尾随大妈们下山。下到半山的滑沙处,想着爬山一次不容易,下次滑沙还要再爬个半山,太浪费体力。所以我们决定等滑沙工作人员上班,然后滑下去。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虽然我们等到了工作人员,目睹了工作人员如何一趟趟把山脚的滑板靠人力背送到山腰。但因为天雨,沙子阻力太大,滑不动。女儿只滑到了一般,滑板就停了,而且滑的那一半慢得如蜗牛。
从山顶下来,我们到了月牙泉。这个时候的月牙泉安静得如酣睡的婴孩。除了地砖上投影的粉红莲花在静静转动,和偶尔鸣沙的声音,再无声息。五色沙陪伴着月牙泉,听岁月流转,听地老天荒。不论你来或不来,看或不看,爱或不爱,它们就在这里,不悲不喜。景区的广播开始响起,是民谣,悠远绵长。田震的《月牙泉》是不会少的。也是这首歌,让我对月牙泉的星空,这个星星的乐园无限神往。因为祖上的渊源,我能看到月牙泉的星空吗?
太冷,当游人渐渐多起来,雨并未见小之时(早上8点),我们决定会民宿补觉取暖。
中午打车到敦煌市区,吃了夏家合汁的粉与面——汤很鲜,胡椒味浓。然后到敦煌夜市逛了逛,先熟悉下环境。白天的夜市还真冷清,只有零星的几家店铺开了门。到屈臣氏买了护手霜——原以为只有冬天才用得上的东西,大西北的6月迫切需要。只怪出门前图省事,除了防晒霜,其他补水,护手霜都没带。到了之后才发现干得难受,尤其手,干得摸什么东西都不对劲。没发现敦煌市有什么值得逛的,肚子又被汤面撑着了,于是搭公交回鸣沙山,好在没下雨了,有理由期待日落。
下午3点重进鸣沙山景区(门票在三天内可以免费进出十次)。这个时候是飞天聚集高峰期,虽然天没蓝得醉人,但风大,各色飞天的飘带翻飞,自带美颜效果。再加上高天配黄沙的宏大背景,也值得一拍。我们边走边欣赏飞天,品评哪个飞天的服装最美,穿过月牙泉前的芦苇栈道,在月牙泉边的庙宇亭台中逡巡,猛一抬头,发现西边天空居然有一抹蓝天。而且这蓝天大有向东扩散之意。看来看日落希望值增加。上天还是厚爱我们的。在张掖遇雨,但雨终过,天放晴。虽没看到日落,却也幸会日出。如今在鸣沙山遇雨,虽无缘日出,但恰逢日落。于是我们再次爬上鸣沙山。从矮的山脚爬上,在山顶横行至最高的山头。然后选一处空敞之地,坐等日落。这个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西北阳光的猛烈。虽然已是傍晚6点的太阳,隔着纱巾,我仍能感受到刺疼。
坐等日落是漫长的,要到7点多太阳才落。我们又不摆拍,傻等的结果是又晒又累。别以为坐下就舒服了。山顶不热,只是晒。不热的原因是风大,你能亲眼看到风掀起沙贴着地表飞,如海浪翻滚,一层又一层。站着还可以让自己除了脚,其他部位在风沙的肆虐范围之外,而坐着,就只能让自己成为沙雕。几秒钟,我的白衣上就是一层沙,戴着口罩仍觉得满嘴的沙。撑起伞,遮了太阳就档不了风,及时当了风,仍挡不住沙。而在我们艰难地与风沙太阳做斗争的这段时间,不远处两位小姐姐,或趴,或躺,或立或跳,百遍造型,乐此不疲互拍加自拍。她们竟丝毫没感觉风沙的侵扰。我知道盯着美女看不礼貌,但还是忍不住关注并佩服她们。
太阳如愿落下,蓝天、红日、黄沙------自然的宏伟壮观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觉得惊艳、满足。其实很想在山顶等到繁星满天。但光着的脚丫抗议严寒对它的虐待,我们只好以大侠的姿态,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下山。顺便弥补了早上滑沙的遗憾。
最终我们看到了鸣沙山的星空。这星空是从北斗七星的出现开始的,夜色越深沉,星空越璀璨。当鸣沙山又恢复了宁静之后,这里才真正成为星星的乐园。当然在某个小沙丘上有打着夜灯拍照的飞天,偶尔也传来青春的笑声。女儿致力于拍摄星空,可惜设备不专业。至此我们的夙愿得偿,深夜12点,我们出了鸣沙山。这是在敦煌最后一次进鸣沙山,因为这是在敦煌的第二天,第三天要去莫高窟,晚上看演出。第四天一大早就离开敦煌飞兰州。
第三天
预约的参观时间是9:00,要提前到数字中心门口取票,然后看完数字中心的几场电影,再前往莫高窟。为了更从容,我们约了网约车到民宿门口接,40分钟就到数字中心。几乎没有等待,看了电影,再从数字中心统一乘车前往莫高窟。再次感谢不是旺季,到莫高窟几乎不用等,直接跟着队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就进了景区。
莫高窟十几年前我也去过,那时没有数字中心,直接进景区,一窝蜂的跟着导游进了几个洞窟(究竟逛了几个也不记得),也不记得看了些什么,听了些什么,总之走马观花,很快就出来看完了。然后在旁边等那些勤于摆拍的人。
如今莫高窟的管理严谨而规范。每20-30人配一个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讲解科的专业讲解员带领大家进8个洞窟。其中有4个洞窟是每组游客都会进的,还有4个就看带队的讲解员的安排了。当然讲解员会选择有特色的洞窟带你参观。至于特窟,那就是另外收费的问题了。由于有讲解员带队,能有效地避免人员过渡聚集,但同时也受限于队伍的参观时间和路线。总之,你不能在里面自由活动,不能走回头路,跟着讲解员一路走完,参观也就结束了。参观过程中第一要谨记不能拍照,更不能打开闪光灯。第二一定要牢记讲解员的特征及队伍中至少两个人的特征,这样在多个队伍交集时,你不至于站错队跟错人。第三,如果实在跟丢了,也可以偷偷跟别人的队伍,只要遵循不走回头,行进方向与原队伍保持一致。
这样的参观总有意犹未尽之感,而且为保护洞窟里的壁画,洞窟内很黑,只有讲解员的手电打过去,你才能看到——还不保证看清——因为洞小人多,你不能自由移动到讲解演员正在讲解的壁画跟前细看。别急,其实还是有弥补的方法的。
从王道长的石窟出来就是出莫高窟的门,你若愿意购物,讲解员会带你到莫高窟对面的敦煌研究院的文创中心(这里的东西不便宜,但有些是在别地买不到的。我们买了一本壁画线稿,可以自己描摹线稿并上色。女儿用平板将线稿拍下,在平板上上色,玩得不亦乐乎,觉得超值。还买了几个敦煌壁画元素的丝巾扣,都很精致),并指引你去文创中心附近的两个艺术馆:一个介绍的是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史,一个是石窟艺术展览。里面有特窟和代表性洞窟的一比一还原版,还有壁画上的经变故事的分解说明等等。总之只要你愿意慢慢看,脚力承受得住,你可在这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极大的满足。可惜我们的脚力不足,本来看洞窟就站站走走很辛苦,再逛两个艺术馆,明显体力不支,越往后越有点敷衍。现在想来心里有愧,觉得浪费了绝好的机会,对不住老祖宗的智慧。在两个艺术馆中间还有个价格比较亲民的文创店,较之研究院的文创虽高端大气上稍逊,但也有可观性。里面的敦煌元素的胸针很漂亮,别在布艺包上尤其出彩。虽然各个景点都有其主题元素的胸针,还是这里的胸针最好看。
当然,对于吃货,吃网红冰淇淋是必须的。从麦积山到张掖到莫高窟,每处的网红冰激凌我们都吃了,味道最好的是抹茶和香草味的。草莓味的不同地方味道不同,看运气。巧克力味的是个雷。价格都是15元,比洛阳西安的便宜5元。值!
从艺术馆出来就是乘车点,观光车会把游客送回数字中心。我们再打车回敦煌市,因为预约的当晚的《又见敦煌》的演出票(在携程上预定的,还送丝巾),乘车点在敦煌市,有车接送到演艺厅(位置其实就在数字中心旁,如果莫高窟预约的是下午场,那到可以看完莫高窟看表演)。抵达敦煌市的时间其实不早了,本想去敦煌的小吃街吃饭时间都来不及了。所以就在乘车点附近的一个小店点了羊肉串和烤饼,味道还不错。
《又见敦煌》是去过敦煌的朋友推荐的。敦煌其实有好几处表演如《丝路花雨》《敦煌盛典》,鸣沙山不远就有一个表演。朋友向我极力推荐,于是就定了《又见敦煌》。
《又见敦煌》表演场顶部
这个表演的出彩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是沉浸式表演的新鲜感。这是种时尚的表演形式,北京很早就流行这种表演,不过是小众小场景表演。像《又见敦煌》这样大规模的沉浸式表演或许还是少见。进场之后,你看不到舞台,只看到一个空旷的不明亮大房间;也没人指引,你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站在哪,要干什么,更不知朝那个方向站,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人流动得多的方向,结果是厕所。然后突然有声音响起,接着追光灯照向一处小小的高台,台上一位男士,拿着破旧的《敦煌志》,开始讲敦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男士的故事讲得挺动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朗诵得挺动情。在你不明白为什么从这个人物的故事讲起时,突然另一个声音响起,开始讲另一个人物的故事。这样此起彼伏,从古到今,讲了一系列对敦煌有影响的人物故事后,有人指引游客朝某个方向移动,眼前出现的是一个长长的房间,中间是个长方形的舞台。两边各有两条长廊,长廊里站立着无数个人物,初看以为是塑像,仔细一看却是真人。绝没人告诉你要移动到哪里停下合适——这完全凭感觉。接着从长方形舞台的尽头,开始有一组的演员如走T台般走出,摆几个造型,配以仍让人不知所云的解说。如果你观察和领悟力够强,你会发现发现这些T台人物就是刚才两侧长廊里站立的人物,也是前面在漆黑的大厅里停了半天云里雾里的朗诵里介绍的人物。终于平面的语言和立体的形象对上号了。再往后,也是这样不断的在黑屋子里转场,你会莫名其妙地跟着人群停停走走,然后看突然不知哪个方向冒出的表演。而且慢慢你会明白,后面的每个场景对应的就是前面两个场景里的人和故事。综上所述,正是这种永远让你不知道该走向何处,看向何处的迷茫感,让这个表演在形式上给了人强烈的新鲜感。
第二是场景的变化多端。你会不停的转场,有几个场景布置得不错,印象最深的是讲王道人卖藏经洞文物的场景。前方是舞台,后方是石窟。每个石窟里有男女飞天和菩萨。在灯光的衬托下,观众时而看到后背被绳牵着倾而不倒的飞出石窟的菩萨,时而看到洞窟里起舞的剪影。整面后墙形成巨幅莫高窟,时而明亮,时而阴暗,时而静穆,时而飞舞。其次是将观众分流到无数个小石窟,每个石窟的地面是玻璃,透过地面的玻璃可以看到下面的石窟里正演绎着前面某个人物的故事。观众必须自觉定位该站在哪里,何时该低头看地面,何时该抬头看天空——天空也是玻璃,故事结束时,会有黄沙不断倾泻,盖住头顶的玻璃,寓意岁月的黄沙将历史淹埋,多少人物和悲喜沉睡于黄沙之下。再次就是最后——这是整场表演唯一可以坐着观看的部分。舞台有立体三维效果,现代电子与灯光技术的运用,活动舞台的升升降降,排列组合,演员队形的变化,道具的多样,使这段表演更像平时看到的常规歌舞演绎,只是画面更美而已。
第三是歌舞朗诵情景剧的巧妙结合,古今的穿越联结,历史的重现与今人的个性解读结合,让观众沉浸其中,目不暇接,并引发思考。历史上更多的人在批判王圆箓致使文物的流失,而这台表演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场景站在王圆箓的角度,诉说当时他的无知、靠一己之力要维持莫高窟的正常运行的艰难和泉下有知的懊悔。换个角度,这场表演是否在生动诠释“没文化真可怕”?
写到这《又见敦煌》的不足似乎也很明显了。我还是忍不住要重申:
观众完全凭感觉和悟性的转场与解读或许适合年轻人和时尚潮人,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是否该在售票时给出备注?
每场观众人数的限制要更严格。因为有很多转场的通道既出人意料又黑暗狭窄,人多拥挤的情况下真容易出意外。
开篇两个场景虽是必要的情节提要,但这么长而平淡的提要很难吸引观众。整场表演的情节结构有待调整。
好吧,总体而言,还是看了场有特色的演出。顺便吐槽一下,购票须知中并没强调观众不能带食物,甚至是水(两个小时不喝水),绝大部分时间不能坐。这对于脚力体力耐力不好的观众真是场严峻的考验。最难受的是,安检检出的不能带的东西会放在安检口对面隔了个广场的行李寄存处。我们从剧场出来,专程来到安检口取水,却告知要穿越一个广场到另一个地方取回自己的东西。然后又再穿回广场,跋涉越过安检口,到另一边的停车场上车。接我们的车还限定了表演结束后回车的时间。这真累坏了宝宝!
乘车回敦煌市,司机贴心地把我们放到了敦煌夜市门口。司机还是善解人意的,指导接受了考验的我们,急需先抚慰我们的胃。
敦煌夜市果然到了晚上才热闹。传统的美食无非是羊肉类:烤串、手抓、炕锅、羊排,不一而足。当然还有其他地方的特色食物。因为非旺季,不是每个摊位都有生意,所以吆喝的小伙远比游客活跃热闹。我没做充分的攻略,也不想这筋疲力尽之时去寻找不知在哪个角落的网红点。所以就选择看上去或听上去顺眼顺耳的食物,和人比较多的摊位坐下。我们吃了榴莲芝士饼——一般般,西瓜火龙果拼盘——不甜,土豆饼——还行,羊肉串——不错,炕锅羊肉——里面的土豆还好,饼有嚼劲,羊肉要戴眼镜找。
敦煌最有名的水果是李广杏和西州蜜。可以6月还不是本地水果成熟的时候,要7月底到8月。6月到敦煌夜市,虽也到处有卖李广杏和西州蜜的摊位,但这些不是本地正宗的,而是从新疆等地运来的。我是吃了亏的。买的李广杏放了3天,熟得快烂时才甜。西州蜜和西瓜淡而无味,完全比不上西瓜阿在天水随意买的西瓜。十几年前我是吃过本地西州蜜的,那甜是纯正的,汁丰味浓。谁叫我选择淡季来敦煌呢。幸好后来在敦煌机场发现一处买水果特产的摊位。她告诉我加一个微信,微信主人是专做本地李广杏和西州蜜的。回长沙后,7月25日微信通知我李广杏上市,价格不秀气,味道却正宗。送给几个朋友吃,都一吃忘怀,要我推给他们。因为今年气候的影响,李广杏产量少,后面买的李广杏都长了价。西州蜜后来也上市了,我没敢买,因为西州蜜价格本身不贵,但运费超贵。实在消费不起。
在夜市逛到11点,回到民宿,仰望天空,想再看一次鸣沙山的星空。遗憾,阴雨密布。又深感庆幸,毕竟看过了。总体是圆满的。这是在敦煌的最后一晚。
写在后面的话:
敦煌之行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去成榆林窟。开始计划时怕时间太紧,没做安排,后来想去又错过了安排。最佳的安排应该是从张掖乘火车到瓜州(同样是这趟深夜从张掖发出的火车,早上6点多到瓜州,7点多到敦煌),再包车前往榆林窟。游玩半天,再从瓜州乘火车到敦煌。本来是可改签车票,在瓜州下的,只是因为临时起兴,包车的事没落妥。虽然也可以从敦煌乘火车到瓜州。但乘车的时间限制颇多,比如只有下午才有从敦煌发出的慢火车,动车发车虽多点,但价格不划算。且从瓜州到榆林窟的公共交通全无,只能包车,加上动车的价格,就更不划算了。最重要的是榆林窟天雨是不开放的。考虑到祖上的渊源,和那几天的天气,我们不敢冒险。
想去榆林窟,是因为这里游人少,看洞窟高度自由,艺术价值不逊于莫高窟。
最后的感慨是,出行一定要先祭祖,然后看好天气。
可悲的是接下来去芙蓉镇、洛阳,我还是忘了这个教训。
这些地方的攻略,我会慢慢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