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要问十六国大墓到底有多大看到的人惊得合不拢嘴。

要问十六国大墓到底有多大看到的人惊得合不拢嘴。

近几日,一个关于西安的热点新闻在文化圈引起广泛议论。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最终跻身十大。

揭秘十六国大墓

这座宏伟的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的少陵原上,共发掘出三座高等级墓葬,出土壁画、土雕建筑及彩绘陶俑等陪葬品。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对研究十六国时期丧葬习俗、社会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民族融合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思想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一环

自西晋后,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其中东晋由司马皇室南迁建立,与它并行是建立在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等五个少数民族,这些胡人在动乱时期逐渐发展壮大,趁内乱灭了西晋并在北方建立国家,其中实力比较强大有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等先后十六个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称“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大分裂时期的夹缝中,上承西晋下启南北朝,是非常特殊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多民族融合、统一发展的关键时期。

背景深厚的西安少陵塬

十六国大墓出土地少陵原,北接长安、南临终南,地理位置优越,风光秀丽,是历代帝王青睐的长眠之所。首先,西汉初汉宣帝建杜陵于此,极大提升了少陵原的知名度,带动了后世许多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在这里建造陵墓。其次,少陵原地势高黄土深厚,十分方便建造墓穴,这里不仅能俯瞰长安还方便扫墓。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三个国家都建都长安城,这三个国家的皇室贵族安葬于少陵原等风水宝地不足为奇,这就是为何在少陵原能挖掘出大规模十六国墓的原因。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东晋十六国虽然内乱,但在军事、文化、宗教等领域都体现出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族大融合,十六国后期北方草原被柔然等新兴民族占据,五胡融入汉文化后大部分留在了中原。而中原汉人在这一时期大规模南迁,与南方汉人、山越族等融合。

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形制结构和出土随葬器物,既有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北方胡人文化特色。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这座墓葬也将汉文化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展现的淋漓尽致,反映出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于作者: 陕西旅行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