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唐玄奘为何死后没有埋在大雁塔,难道有隐情。

唐玄奘为何死后没有埋在大雁塔,难道有隐情。

中国人第一个知道的历史名人,估计绝大多数都是“唐三藏”。小时候,最爱听大人讲《葫芦娃》、《哪吒》、《西游记》这些神话传说。其中,只有《西游记》里的唐僧是真正存在的历史人物。唐三藏即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佛教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创始人。玄奘是一位即博学又悟性很高的得道高僧,年轻时他感叹各种佛法经典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历经十七年风雨,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律论等,极大促进了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

举世无双的一代高僧

玄奘法师自从贞观十九年归国之后,开始了漫漫二十载的译经之路,共翻译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译经工作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唐太宗的大力支持。玄奘游历过200多个国家和城邦,远见卓识。第一次会面,唐太宗便被玄奘的修为与见地深深折服。此后,多次想将他纳入朝堂,被婉言拒绝后,依然时常让他随驾陪侍、相伴左右。因此,玄奘的译经场所不仅有大慈恩寺,还有洛阳的积翠宫、长安的西明寺,玉华寺等。最终,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圆寂于玉华宫。

最初,玄奘被安葬在长安东郊的白鹿塬上,这里地势很高能够俯瞰整个长安城。由于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每当他在大明宫远眺白鹿塬时都会伤心落泪。故总章二年,武则天便下令将玄奘遗骨迁葬至长安南郊的少陵塬,并修建“大唐护国兴教寺”用以纪念。

交相辉映的相宗祖庭

兴教寺是佛教相宗祖庭,寺内有三座著名的舍利塔(合称“兴教寺塔”),分别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法师、圆测法师的归灵之地。

而另一座佛教相宗祖庭“大慈恩寺”似乎更为有名,尤其是现在,游客来西安必定会到访这里。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由玄奘亲自设计督造,寺院建造初衷是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长孙皇后。建成后大慈恩寺成为了大唐帝国规模最大,最宏伟壮丽的寺院。玄奘是这里的第一个主持,并在此礼佛译经。

大慈恩寺与玄奘的渊源如此之深,为何圆寂后他却灵归兴教寺?那是因为,大慈恩寺在唐代不仅是皇家寺院,还是是佛教著名的三大译场之一。古代译场分工甚密,有译主﹑证义、证文、笔受﹑度语、参译、刊定等十一项,所需人员众多,是个比较嘈杂的地方。因此,大慈恩寺的地位和作用都不适合作为高僧安葬之地。晚年的玄奘也因为无法心无旁骛的翻译佛经,于是选择居住在清净的玉华寺,并最终圆寂于此。

关于作者: 陕西旅行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