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2008年云南旅游(游记,十)绿孔雀的羽翎——橄榄坝(下)。

2008年云南旅游(游记,十)绿孔雀的羽翎——橄榄坝(下)。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下午 晴

2008年云南旅游(游记,十)

绿孔雀的羽翎——橄榄坝(下)

从傣家竹楼出来后,又到一座具有傣家特色的佛教寺院——勐罕春满大佛寺。佛塔和寺庙展现了小乘佛教的浓郁特色,虔诚的在佛前行过礼,祝愿家人和朋友一切安好。

在大佛寺门外,几个傣家少女站立在大佛寺门前恭侯你的到来。有的进入寺内参观,有的在外拍摄寺庙的外景、有的在与孔雀合影,有的购买小工艺品。








这座历史悠久的佛寺又称“曼春满大佛寺”,据记载是1400多年前的隋朝时修建的。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在佛历2883年(即公元1848年,清咸丰年间)战争中被毁,距今已有170多年了。佛寺于2005年开始重建,于同年3月9日举行了大型的土地开光仪式,于2005年5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大殿奠基开光仪式,在大殿施工时,挖掘出大量的银币、银盒、佛教法事用品等。佛寺于2007年11月3日一期工程竣工,竣工之时,邀请了海内外108位高僧为佛寺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州内外参加开光大典的各民族佛教信众达65万人之多。

傣族的宗教信仰为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都为小乘系佛教。关于大小乘之分,在最早的时候,有褒贬之意,而今已只是个称号,没有别的意思了。


傣族的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入佛寺当几年和尚,三五年便可还俗(这是一种规矩,历代都要遵守),所以基本上傣族是寨寨有佛寺。傣族园内曼春满、曼听的古佛寺,都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现在主要向游客展示佛教文化活动,如赕佛、颂经、拜佛等活动。我们在曼春满古佛寺,只是在寺院内看了看,没有进大殿,因为进殿拜佛需脱鞋,那天没什么佛事活动,佛殿内空空的,我本也不信佛,里面又不准照像,所以没进去,就在两个门口看了几眼。








傣族的佛寺,傣语称之为“洼”,一般都建于全村风景最优美、最突出的地方。傣家古佛寺的佛塔,也是金壁辉煌,气象轩昂。从曼春满景区正门外拍摄的以佛寺、佛塔为背景的照片,是西双版纳旅游宣传的标志,也是“勐巴拉那西”歌舞表演的主题舞台背景。傣族的佛塔因和泰国、缅甸的佛塔风格极为近似,被当地人称为“缅塔”。佛塔层层叠叠,涂金抹彩,势若欲飞。壮观、精美、古老的佛寺、佛塔,昭示着佛家影响的久远,也昭示着它们在傣家人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据介绍,西双版纳最有名的佛塔是曼飞龙佛塔,在景洪大勐龙曼飞龙寨后面的山顶上,距州府景洪70公里,有人把它叫作“笋塔”,这是形容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还有人因其洁白,唤作“白塔”,我们此行无缘得见,甚为遗憾。






















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不知在什么时候从塔中间长出了一棵树来还是塔边长出一棵树包围了这座塔,形成塔包树树包塔的奇异景观。其实这是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应该是先有塔,后有树。傣族人一直把它视为神树圣树,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勐罕讲经时,曾在这棵树静坐七天七夜,面对滔滔江水,深思悟道。现在,每逢佛事活动和节日,人们都要到此一拜。























游完园内景物,十多分钟后又乘园内的电瓶车来到了另一个村寨,还在远处就听见传来优美的傣家歌曲,园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从勐巴拉纳西剧场传出的正在进行歌舞表演的演唱声和音响声。里面的歌舞表演是免费观看的,是一个可容纳千余人的露天大型歌舞表演场。我们在这里观看了独具特色的大型傣族歌舞表演,边休息、边观赏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近百位小卜哨(小姑娘)和小卜冒(小伙子)们丰富多彩的演出,歌舞的内容从普通民众到宫廷贵族,从日常劳作到讴歌爱情,从轻歌慢舞到激情狂野。这是一场饕餮盛宴,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傣族的灿烂民族文化。

































































傣族人善舞,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以跳傣族舞蹈著名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都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可谓令人大饱眼福耳福。歌舞表演结束,马上又来到歌舞表演场的对面泼水广场,抢占据有利位置,等待观看泼水表演。

傣族人最崇尚图腾是孔雀和大象,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每年傣历六、七月举行,时间大约在公历的四月中旬(13日~15日),节日一般持续3天。头两天为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据体说: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对歌跳舞,并借以求爱,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现在,这一节日已成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泼出的清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年轻人还把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象征甜蜜的爱情。

泼水节“爱情”——丢包。泼水节期间是傣族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他们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的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包是用漂亮的花布精心制作成的,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泼水节“力量”——赛龙舟。在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多种游艺比赛(活动),如划龙舟比赛等,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赛龙舟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每条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像箭一般往前飞去,奋勇向前,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使节日达到了高潮 ……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常在夜晚燃放。主要是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节前就用竹子搭成的高射架上,搭高升架,接上引线。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

此外还有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两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达。

1961年4月13日~1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西双版纳的四月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己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泼水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另一种传说是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第三种传说是在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还一传说是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泼水节”是傣族民俗风情的一大特色,为了向游客展示泼水魅力,让游客感受泼水节给大家带来的欢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傣族园专门兴建了泼水表演广场,使傣族姑娘与游客在池内泼水嬉戏。傣族园每天下午都推出“天天欢度泼水节”项目,让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傣族群众一起欢度泼水节,因此这儿天天都是泼水节。虽然是表演,但场面依然动人。泼水表演中游客可以用钱租换衣服参加泼水,但参加者不多,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带着DV和像机的都忙着拍摄去了。













泼水广场是那么的热闹,广场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水池中间是一个双头大象身驮佛寺的雕塑,围着雕塑有一圈喷头向外喷着水柱。整个广场处处都洋溢着像节日般的气氛,五彩缤纷,花的世界,人的海洋。我突然想到其它景点的人并不是这么多啊!可这儿人似乎从天而降,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感觉处处都很拥挤。细想,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这都是来看傣家人盛大的节日的表演吧,因为西双版纳是个傣族为主的地区,在每年过傣历新年时,政府都者以人为本,让全洲人放假七天,使整个版纳洲的各族人民都能一起欢度自己的节日——泼水节。

今天因是非正式的泼水节日,只是表演而巳,自然省略了许多仪式。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近百位傣家姑娘身着艳丽的服装使娇好的身材更得到完美的体现。刚才歌舞表演的演员们也赶来助兴了。她们手持彩色阳伞,伴着锣鼓声,围绕一个直径有几十米的水池边行边舞后,泼水表演的指挥者骑大象在两位孔雀美女的陪同下引领队伍绕场一周,用煽情的语言向游客们祝福、鼓动、致意,四周楼阁上都挤满了观众。一些游客也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加入其中。然后按主持人的号令,大家走进水池用水盆互相泼洒清水,期间在主持人的号令下,大家多次一起朝天泼水,掀起阵阵水柱,那些傣家妹妹们“小试牛刀”,向游客泼水温尔文雅。











主持人带领大家伴着锣鼓声齐喊“水——!水——!水——!”一声令下,泼水正式开始!顿时水花四起,场面热烈动人!傣族姑娘们手端彩色塑料小盆,从水池里舀些水,边绕场行进,边用手沾上象征幸福吉祥的水淋向游客。突然间一盆盆水从四面八方向你袭来,你从头到脚都被淋湿了,你真正变成一个水做的人,身上没有一根纱是干的,衣服全贴在身体上,每根头发都水滴成线,每一寸皮肤上汩汩地流水。迎面泼来的水,冲得你站不稳脚,一盆接一盆,你睁不开眼睛,几乎无法呼吸了,鼻子里,嘴巴里,耳朵里,哪儿哪儿全都是水。背后泼来的水,让你无法回头,找不到回击的对象。这是祝福的水,是吉祥的水,欢乐的水,谁被泼得最多,谁就是被祝福最多的人,也是泼水节上最美的人。

说实话,人们都愿意把水泼给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大家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泼着看着,最兴奋的还那些大姑娘,小伙子们,他们把一盆盆水端到人群中,从头到脚把你浇个透,真是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一些好事者便开始挑衅——向同伴身上泼水,泼水战就这么开始了!在场的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你我,你泼我,我泼你,妹妹们都是被泼的对象。小伙子们的“水力”来的更猛!转眼间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泼的水花还呈各种花样,如鸳鸯戏水,十分好看。这是一个水淋淋的世界,一个湿漉漉的世界,一个晶莹的世界,一个狂欢的世界,一个幸福的世界。




















泼水表演是参观傣族园的最后一个节目,也是参观傣族园的高潮点。表演鏊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主持人让参加泼水者全部进入水池,男外女内站成两圈,在急促的锣鼓声中又开始了对攻战,观看表演的游客们也都抓住时机纷纷拍照留恋,我举起手中的相机把这快乐场面留下,可冷不防身上还是被浇湿了,今天我真正感受到了泼水的快乐,你可以忘掉你是谁,忘掉你来自何方,忘掉曾给你痛苦的人,忘掉没有希望的明天,不做绅士,不做淑女,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狂野一回,是多么难得的快乐啊,忘了一切的一切,就为了眼前的欢乐。在这个欢乐的节日时刻,没有年龄,不分民族,不论你来自哪里,都一样的可以泼向别人,象孩子一样的开心,象孩子一样的顽皮,象孩子一样撒野,象孩子一样享受真正的,纯粹的快乐。当幸福的水,吉祥的水泼向你时,没有人取笑你湿淋淋的傻样,没有人指责你的淘气和鲁莽,没有人惊讶你外表掩盖下的狂野和奔放。不会生气,只会开心,不会怨恨,只会欢笑。摘下面具,放下平时所谓的尊严,丢开所有的伪装,这是世界上最合理合法地用水泼别人的时刻,这是合法的狂欢。被泼到的人,能够象孩子那样快乐,是多么美好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整个泼水表演在高潮中结束。

关于作者: 今年去哪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