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清幽的青岩古镇。

清幽的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 , 贵州 四大古镇之一,位于 贵阳 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青岩镇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明崇祯十一年,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曾在游记中写道:“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 贵州 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青岩古镇 还是抗战期间 浙江 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距市区约29公里。是国家5A级景区

青岩古镇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22年。它与镇远、丙安、隆里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从诞生的原因看,它和镇远、隆安一样,是明朝大军进军大西南时的产物。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交通:在 贵阳 火车站广场,乘203路公交车可达 青岩古镇 西门停车场,票价2元,车程大约1.5小时。

203路公交车首发时间为6:30分,发车间隔为10分钟,从古镇返回市区的末班车为21:00点。

古镇有四座城门,返回时,要记住从古镇的西门出哦。

下车后我们沿路凭感觉走(应该是走到西门),到北门附近上了城墙,往定广门方向走

因为到了早,工作人员还未上班,免票进入

城墙倚山势而行,很高很陡,有的地方是直上直下那种。在历史上,古镇东南西北四个大门都建有城墙,而如今,唯有南边定广门周边的城墙保留了下来。

城墙蜿蜒至山顶,在战争年代,青岩古城墙扮演着抵御敌人入侵的角色,如今和平年代,这里是眺望整个古镇最好的地方。站在城墙最高处,可鸟瞰四周风光。

建于明代,原为军事要塞,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漫步在城墙上,红旗招展,感受着来自百年古镇悠悠古韵。

城墙上看到景色这是古镇外的景色

一座宝塔,那是 大兴 国寺,贵阳 市 大兴 国寺位于 花溪 区青岩镇北街村,其原址在今 贵阳 中华南路上,始建于公元1394年,是 贵阳 最早的佛教寺院,清中叶以后该寺逐渐衰落。 贵阳 市弘福寺、 大兴 国寺住持心照大和尚在 贵州 省、市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重建 大兴 国寺。

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宁静而立体的景象

走了220米到了黑神庙:青岩西南黑神庙的的山上、是葱葱的梓木树。在黔陶路旁边龙阁周围,更有森林的油杉。

城里的场坝宽好。高高的城墙,众多的庙宇殿堂――万寿宫、寿福寺、龙泉寺、天主教堂等。这龙的头在迎龙阁山下的河里,有许多门板大的鱼陪着。龙尾则在黑神庙的山上,在那儿还看得着龙的鳞片。这龙的身段正伸展在场坝的地下。石板铺就的场坝中央,有座高高的砖塔,塔前有个水池。这个用以焚化水纸的塔和水池下面,正是龙的腰身,据说底下还有一口大铁锅,站着一只大公鸡,是看管龙身的,因为龙的腰一扭动,就会发大水,大公鸡狠啄她一口,龙身就不动,青岩城也就平安不被水淹了。

黑神庙处就是西城门

站在西城楼上看到景色,这是古镇外的景色.

在城墙高处远眺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古镇,思绪万千……

站在南城楼(定广门)上看到景色,这是古镇外的景色.

俯瞰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定广门:系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副总兵班应寿扩修青岩城时所建,咸丰年问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全面整修青岩城时建城门城楼。城楼面阔三问,进深约四米,青瓦屋面。1993年,政府拨专款和集资重修,屋面改为黄琉璃瓦。定广门修复时,由于没有专家指导,将墙垛建在跑道上,垛下没有护身墙,这是失实的遗憾。2000年市政府拨专款再次重修,恢复了青瓦屋面,加修了护身墙,基本复原旧貌。

巨石砌成的城门楼和城墙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构成一副壮美的图画。

定广门和定广湖

赵理伦百岁坊位于青岩镇老南门与定广门之间,旧称大刺窝,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坊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阿顶牌坊,巍然矗立在南街,面南背北,与定广门相距三十米。

南北面皆有石狮护柱,狮高0.65米,张着巨口,二目圆睁,前爪握宝,后脚壁立于柱上。虽经百余年风侵雨蚀,石狮仍活灵活现,精妙无比。

一般说来,大量石狮子,多取蹲坐式,虽然威严,但显呆板。而赵理伦百岁坊上的石狮子则取跳跃式,活像民间的狮子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艺术大师刘海粟看了这些石狮子,盛赞其为“高度艺术化的石雕精品”

因为我们到的早,古城的街上人还不太多,两边的商家也刚开门营业。

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路边残断的碑石……把人带入古镇那独特的韵味之中。

古镇的基督教堂,教堂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是传入青岩最晚的宗教,由于传入的时间较晚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均靠租房传教,所以教徒最少。1987年政府逐渐拨款注资所以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基督教堂。青岩古镇四教并存从未发生过教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四教和谐相处。

青岩古镇的南街黄家坡脚里面是迎祥寺。 迎祥寺是古镇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今390余年.由开山鼻祖得到高僧智安法师创建。, 清道 光八年(公元1828年)重建,有迎接吉祥的意思。

是贵州唯一一座没有断过香火和离开过出家人的寺庙。迎祥寺座西朝东,建筑气势雄伟,殿宇巍峨。总面积8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建设层次分明。

从古镇南街迎祥巷进入寺庙山门,穿过天井,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层殿堂。天王殿两侧为斋堂。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是四合院天井。院内有放生池,石栏杆。天井北侧为玉佛殿,南侧为祖师殿与法物流通处,观音殿北侧为药师殿,南侧为地藏王殿。迎祥寺主体建筑四周建有钟楼,鼓楼,九龙壁,经堂,清凉台,衣钵塔,禅房,绿化带等。

迎祥寺内有斗姆阁,佛、道两教在这里合为一处。

南街转向东街

赵公专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与农民起义军作战阵亡后,按清廷谕示修建之专祠。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赵国澍倡练民团、组织地方士绅修补青岩城垣等,在同治二年(1863年)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其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降旨建赵公专祠。2003年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青岩古镇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时,对赵公专祠进行维修,并在此设立《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

文昌 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 文昌 帝君的地方。

行走在明清东街上,百 無 一 用一家极有情调的书店,“百無一用”坐落在青岩古镇东门文昌阁旁,独栋老屋、青色屋瓦、木质窗框,阳光下的“百無一用”孤独宁静、古色古香。

继续东行,一座高高城楼呈现眼前,这就是青岩古镇的东门、东城楼、东边城墙,于2007年修复,占地约100平方米。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屋顶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

在明清东街上原路返回到景区里面去这里是文化广场,古镇东街尽头是广场,有复建的焚字塔和新建的“青岩文化广场”石坊

古镇北街终端的“龙泉寺”。龙泉寺始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它是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庙,占地3500余平米,是三进四合大院,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都是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恢弘壮观。配殿、戏楼、侧山门厢房还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及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现寺内建筑已作古镇藏石馆的展厅之用

几百年前的石板路,看到古人的足迹

青岩古镇状元街6号,状元府是 贵州 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

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

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

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既然都来到古镇,大可走进状元故居感受一下院内的书香气息。

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

从状元街前往,行走在明清东街上的万寿宫: 清康 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并不是一座道观,而是 江西 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来改造为道观。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但建筑大都在“”中被毁,多是后来重建。

正殿大门上是彩色浮雕,共有九个道家神仙像,其中一个是太上老君,其他是八仙,色彩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周围有砖雕和其他浮雕。

宫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

万寿宫的古老质朴也成为了一些影视的拍摄场所。

万寿宫和慈云寺很近,慈云寺曾是贵州会馆位于花溪区青岩镇背街西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扩建。以一进院、二进院组成一大建筑群,占地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8平方米。

一进院坐西向东,二进院坐南向北。除戏楼、大雄宝殿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外,其他均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寺内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属青岩古镇古建中精品。

会馆自古以来满足了同乡聚会、商务交易,还兼作客栈、货栈。不少会馆设有私塾、学堂,功能超级强大。让鱼联想到西方的教堂。

背街是一条以石头砌筑的老巷子,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它东接财神庙、西抵慈云寺,将古镇内的南街、西街连接在一起。

巷道起伏变化、蜿蜒曲折,既不失乡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点,是贵州古城镇街巷构成的典范。以条石、块石、团石和不规则石块用糯米浆、桐油、石灰粘合砌筑,石材运用丰富、砌筑方法多变,故石巷的细部纹理显得十分丰富,自由又规则,路面青石板经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光可鉴人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

背街是青岩古镇最有代表性的街道,也是青岩古镇上保存着最久的石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山多石多,石为页岩,厚厚薄薄逐一分层。因此又名千层岩

青岩古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

背街附近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因为姜文拍摄了《寻枪》电影,这条小街也就出名了,慕名而来的人是络绎不绝呀!拍这张无人的照片我等了一会才拍到。

《寻枪》中这个院子也有镜头的。

背街走到头处有一财神庙。

斜对面位于青岩背街2号,座丁氏民宅,周恩来父亲曾在这儿居住。1939年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经桂林转移到贵阳的抗日革命家属,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就被安排在青岩这座丁氏民宅居住。抗战中年近七旬的周父,在青岩居住期间,常用一些医学小单方,帮助群众缓解病痛并赠药相助。这位身穿阴丹布衫、外加黑色马褂、头戴“瓜皮小帽”的老人,给青岩人留下了极深印象。

古街的墙都是石头垒起来的,现在很少有用这种方式垒砌围墙的了。

青岩如名,就是个石头的世界,史称“攻不破的石 头城 ”。

古城依石山而建,石头建城墙,石头拱城门,石头铺驿道,石头延伸着深巷,石头砌墙

贵州 的青石坚硬,稳固,大气,有韧性。 由于石头这种超越朝代的永恒,中原建筑文化在这里与当地苗族、布依族文化融合之后, 才使得这么多古建筑至今熠熠生辉 。

背街东端

青岩古镇 天主堂,天主教传入青岩,约在清道光年末年到咸丰初年(1846年-1851年),当时贵州天主教教会为培养神职人员,于咸丰六年到九年在姚家关修建贵州天主教第一所大修道院。现在的天主教堂,是1867年由姚家关迁建。

半亩方塘客栈位于青岩古镇内,离北城门和西城门步行约有3至5分钟路程。客栈外有两个大花园,环境优雅,风景迷人

一直走到西门

为照片关联地点

出西门,等公交回贵阳,乘会火车镇远。

关于作者: 彪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