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世界第三极,雪山,蓝天,白云,彩色的经幡,布达拉宫,身披袈裟的喇嘛,手持转经筒的藏民,这一切的一切神秘而美丽,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一辈子必须去一次的地方。既然要去,那就现在,还等什么呢?不想等到暑假人山人海的旺季,也怕秋冬季节太冷,号称西藏小江南的林芝桃花节是个不错的契机。
关于高反
虽然去之前对高反有所了解,心里还是有所担心的,但相信自己可以慢慢适应,因此没有吃预防的药。在拉萨贡嘎机场一下飞机,就稍有一点走路发飘不太稳的感觉,告诉自己,我没事,不要着急,不要情绪激动。到宾馆后,就觉得头有点晕,走路不太稳,因此是哪里都不敢去,躺在床上就休息。到晚上睡觉以前感觉好多了,可是睡到半夜难受醒了,有恶心想吐的感觉,之前有过极速狂奔后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出现类似感觉的经历,所以我知道可能是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通过躺着大口深呼吸来增加身体的供氧量,等到天亮时已经好多了。在此后的几天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海拔5000多点的米拉山口,4900多的色季拉山口和鲁朗林海观景台,都会有点点脑袋发晕,反应不灵活,走路发飘的感觉,如果激动一下或稍快速运动一下就会要大口喘气,不过这都没有妨碍我左一张右一张地拍雪山、蓝天、林海,只想把这些大山大水大场面记录下来带回去再回味。整个在林芝的行程因为海拔低些高反基本上没什么,但等我们回到拉萨还是立刻又有些许不适的感觉,在出去吃晚饭的途中,我们拖着缓慢的步伐,平静地,轻声细语地说话尽量减少氧气的消耗让自己舒服些。第二天觉得恢复得不错的我们跟所有人一样,在参观布达宫时,爬那长长的台阶,走个大概十几级就要停一下歇口气。
除了含氧量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海拔落差和气压变化也不容小视。一开始倒没觉得,有一天行程从海拔三千不到爬升到近五千,然后又下到三千多,逐渐我的耳朵有像坐飞机起飞时那样被堵的感觉,这种感觉还比较强烈,用打哈欠,吞咽等方式来缓解都不是很灵,并且一直持续到当天行程结束下车,。事后我问司机,你这十五座的汽车都开出飞机的感觉了,车速是不是都上一百码了,他告诉我山区公路怎么可能开那么快,旅游车都有GPS监控速度的,车速也就七八十码,你们只所以有耳鸣的感觉,是因为气压的变化。
高反的后劲很足,结束在西藏的六天六夜回来后,可能是我自己没有增加休息时间,我以为按平时日常的作息时间即可,事实证明,接下来的一周,我上班就一个感觉——累,浑身懒懒的,只想闭眼睡觉,尤其以开始两三天为最。
总的来说,高反肯定会有的,既不必太害怕也不要轻视它,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关于风景
我们是四月中旬到的西藏,此时天气已经逐渐暖和,但草皮还没有变绿,在我的印象中西藏的颜色就是白色、蓝色、褐色、还有一些墨绿色。
白色是雪山的颜色,是哈达的颜色,是寺庙墙的颜色,是没有太阳时天空的颜色,也是一树树桃花的颜色。布达拉宫的白墙被称为牛奶墙,真是用含牛奶的涂料每年进行粉刷,其它许多寺庙乃至民居的外墙都涂成白色,这是藏族心中最圣洁的一种色彩。
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湖泊的颜色,在离天最近的西藏,在日光之城拉萨,一切的美景都像画在一块蓝色的布上,那天空的蓝色。就是画布留白处露出来的底色,这种蓝色不是浅浅的淡蓝,也不是有些凝重的深蓝。一种非常明快的湛蓝,蓝得那么通透那么醉人。戴着白帽子的褐色雪山、褐色的草地、蓝绿的湖泊、有一点点泛青绿色的田地,墨绿色的松树林海,浅粉近乎白色的桃花,红白两色的寺庙,尤其是布达拉宫。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才会显得那样的鲜艳,那样的生动。我认为蓝色是西藏最美的颜色。湖泊的蓝与天空的蓝不同,远望去它是一种有点偏绿的蓝色,它的偏暖的色调与周边的山峰颜色更协调,与天空相比显得更有活力。
褐色是拉萨这边这个季节的主打色,也是第一个印入我眼帘的颜色。飞机上往下看就是一片连绵不绝的褐色高山和峡谷,山顶上点缀着不多的白雪。走下飞机,望见机场周边高耸的褐色大山,只有一种感觉——苍凉。这种褐色在有的地方是山上一丛丛小灌木的颜色,有的地方是还没有变绿的草甸的颜色,有的地方那就是纯粹是山体岩石泥土的颜色,低海拔地方的褐色会随着雨季的到来慢慢变绿,而高海拔的地方一年四季都会是这个颜色。我不喜欢这种颜色,它让人感觉很没有生气。
循着桃花的踪迹而去,越靠近林芝看到的绿色越多,但那一丛丛的绿树还是被褐色的主色调所盖过,直到我们来到废弃的老318国道旁的峡谷才觉得找到了熟悉的青山的感觉。在鲁朗,高大的松树相伴左右,作为空气好坏标志的松萝长长的垂下,当来到鲁朗林海的观景台,尽管由于刚下过雪云比较厚,但是当云让开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片墨绿色的山坡被一棵棵挺拔的、点缀着白雪的松树铺得满满当当,这景象还是有点把我震撼到了。
我们是赶着桃花节的尾巴去看桃花的,虽不是胜况,但还是看到了不少桃花,这里的桃花跟南方红色大朵的桃花不同,它是一小朵一小朵单层花瓣的。颜色是淡淡的粉色近乎像白色一样,我觉得可以叫粉白色。在拉林高速林芝路段路边,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放眼望去,山坡和滩地上一树树的桃花开的很是热闹,远看是一丛丛的粉白色,近看花的粉白与黑的树干两种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觉得花的气势还不够足,没有将树干的颜色遮盖下去。
这里的风景与气候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同一座山望去,可能一面有雪另一面无雪,一面有灌木丛另一面是秃的,最奇特的是佛掌沙丘。那个地方每天下午开始刮大风,把河滩上的沙子刮起来落到河边的山坡上,经年累月,沙子沿着山坡越堆越高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在这大山大水的环境中都显得十分有规模。其形状是不是像说的那样俯看是个手掌形我不知道,但当天下午我们在江河汇流处观景台停留时,强风夹着沙尘直扑脸上,让没见过沙尘暴的南方人受到惊吓
关于风土人情
经幡,转经筒,寺庙,唐卡,白塔这些早就成为藏族和西藏的代名词。拉萨的街头随处可见手持一串细细的念珠,口中振振有词的行人,不论男女,不论年长还是年轻,也不论是否身着藏装。
清早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上满是沿着八廓街顺时针转经的人群,有的老人手持转经筒边走边转,有的人手中提着塑料袋,里面装着或干或湿的一种我不认识的草,来到寺庙门口巨大的的香炉旁扔进去烧起浓烟来。还有人手里提着小暖壶,里面装的是到寺庙供奉的酥油。大昭寺墙外的礼拜区域,虔诚的藏民在伏地磕长头。藏族寺庙里,相对昏暗的灯光,金光闪闪的佛像,酥油灯,法器,还有我们看不懂的彩色壁画,经堂里摆放整齐的藏式桌椅以及放在座椅上的红色僧帽僧袍,这些构成了藏族人的心灵家园。据说,那些长途跋涉甚至是磕长头到大昭寺朝拜的信徒,有的人在半途就去世了,他的同伴就会把他的牙齿带到大昭寺,然后镶嵌在木质的柱子上来完成他的心愿。普通藏族人家房屋上悬挂的经幡就像我们的对联每年进行更换。在转山的藏民经过的岩石上用白色油漆画着一个个小梯子、小人以及藏文,那是对逝去亲人的灵魂早升极乐的祝愿。藏族人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是我们这些外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少,过得去就行,稍有节余就积攒起来,然后捐赠到寺庙里面,他们不求在生前的荣华富贵但求身后的超脱。可能真如我们家访时那个藏族姑娘所说,他们的生活简单,平静而快乐,而不像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充满了竞争和焦虑。我虽不能理解,但我尊重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大昭寺附近,除了卖旅游工艺品的小商店,还有不少藏茶馆,小小的门脸,厚厚的门帘有一点发黑,上面装饰着吉祥图案,店面里光线比较昏暗,摆着条桌和条椅,偶尔会有酸的味道飘出,我是没有鼓起勇气进去。
拉萨的“日光之城”不是浪得虚名,阳光虽然带来光明和生机,但西藏的阳光中的紫外线,一点都不能小视。长期在高原上生活的人由于紫外线的原因皮肤都比平原地区人要黑得多,由于紫外线引起的眼科疾病,也是高原的多发疾病。帽子,墨镜,口罩是拉萨街头爱美女士的标配,太阳伞在这里不流行,但是帽子却几乎人手一顶,男士的都是那种藏式的礼帽,女士的花样更多一些。在同样会把人晒的漆黑的海南,是没有这么多的人戴口罩的,不光女士带,男士也带,我想应该不是为了防雾霾吧,毕竟这里的空气还是不错的。在太阳当空的之后,不戴墨镜太刺眼了。我曾近距离的看一只狗,发现他的眼睛好像很无神,导游告诉我这只狗他很可能有眼病。我们在去羊卓雍措湖的路上,在景点与游人合影的藏獒有的都戴上了墨镜。
在西藏,随处可见内地援建的痕迹。拉林高速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是不收费高速,高速两旁时不时可见给藏民们援建的新房,林芝的整个新县城都是广东、福建等省援建的,崭新的房屋,宽阔的街道上没有多少车,可见这里是多么的受到关照。
总结
西藏的山水是大山大水,气势磅礴,那种美是壮美,用相机什么的是记录不下那种宏大的感觉的,要亲眼看到才能体会,在这里,人是多么的渺小,自然是多么的令人敬畏。这里的人们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还是要保留住他们独特的东西,这才是真正让外人着迷的地方。要领略这里的神奇与美丽,需要亲自来用眼看,用心感受。
旅程花絮
旅途除了一路的风景,所经过的事,遇到的人,不管是惊喜还是惊吓,都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也是旅途的乐趣和魅力所在。
花絮1 布达拉宫是一个管理非常严格的地方,不仅进去参观要经过严格安检,而且带队的导游领着游客在里面参观是有时间限制的,每到一个点都需要签时间表,像打卡一样,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游览完毕。偏偏那天我们碰到的导游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家伙。估计40多岁,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外形消瘦,讲话语速比较快,不断的给我们交待这交待那,一看就是一副老鸟的感觉。那天他一个人带了10个游客,其中有位四五十岁的,长相憨厚的大叔,在第1个打卡点珍宝馆他就跟我们走散了。他打电话给导游,导游说了半天位置他也不知道,只好出去接他,等把他找回来以后,当着我们的面那个导游很严肃的训斥起这位大叔:\"我说了多少遍要跟紧我,跟紧我,不要乱跑,你长得那么难看,还到处乱跑去照什么相咯,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我们听了笑得要死,我只见过牛逼的游客把年轻小导游骂哭的,还没见过这样牛逼的老鸟导游骂游客长的难看的。幸亏这位大叔脾气好,虚心接受了批评。
花絮2 在拉萨的最后一天上午,想再去布达拉宫广场逛一逛,一个人走在布达拉宫广场附近的北京路上,忽然看见一队巡逻的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手拿防爆器械迎面走过来,一激动就拿起手机,侧对着解放军战士的队伍照了一张,结果,其中一名解放军战士走到我跟前,命令道\"您好,请问刚才您是拍照了吗?请把它删除。\"紧接着,命令五六个解放军战士的队伍在我身边停下,我立马进到手机拍照功能当着他的面把刚才拍的照片删掉,本以为处理完毕,结果他说还要到已删除的文档里彻底删除该张照片。我竟然都不知道还有彻底删除,更别说到哪里删除,最后试了多次才找到“最近删除照片”文件夹,将刚刚删除的照片再次进行彻底删除。然后,解放军小哥们才排着队继续前进。这一波操作让我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惊吓,从没想过我这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会被解放军小哥盘查,就像一个优等生被老师质疑有没有认真学习,事后想想他们中间肯定有的人分工专门注意有没有人拍照,但这拍个照能有什么不良后果,管得这么严格。当兵的不好惹,躲远点为妙。
花絮3 有一天的晚餐安排的是石锅鸡,10个人一桌中间是著名的墨脱石锅,里面炖着一只整鸡,旁边放着几盘配菜。石锅,像是地道的石锅,鸡也是一只整鸡没有缺翅膀少腿儿,可是那几盘配菜,看上去就像放了比较长时间一样,蔫蔫的似乎没有洗过的水的痕迹,吃的过程中有人发现菜里还有青虫,大家调侃说反正是高蛋白,这餐我就吃了点汤泡饭,想想那汤里面煮进的东西估计也不少。有一晚住温泉旅馆,虽然外边装修得漂亮,但设施很简陋,还是三间房共用洗浴间。旅行社赠送公共浴池泡温泉,我不感兴趣,没有去,等我们准备休息的时候,听见外面去洗温泉的回来了,有人说,我都想骂娘了,这是什么温泉呀太差了,我听着心里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看来这特色的东西,搞好了叫特色,搞不好叫失色呀。
花絮4 羊卓雍措最高的观景台上,正对着羊卓雍措湖有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羊卓雍措,山口海拔4998”几个字,这块石碑下面有一个大约三四十公分高的底座,这个底座刚好比石碑大一圈,可以容一个人踩在上面。我听见石碑旁边有一圈人围着吵吵的厉害,过去看看,原来是一群大叔大婶都想站上底座去,单独挨着石碑合影。其中一个大婶,好生厉害,站上去后一把抱着石碑叫下面的同伴赶快给她拍照,这时一位大叔也想强行站上去拍照,那个大婶毫不犹豫的一掌把准备踩上底座的大叔推了下去。那大叔被下去后竟然只能一脸无奈的站在旁边,看着那位大婶尽情的拍照。我不禁感叹,这斗志不服不行,在这么高的海拔我都不太敢快速走路,大声喊叫怕高反,看那大婶的精神头难道真的是年纪越大高反越小?这做派,在国内咱自家人就算了,要是出国,那可是要注意影响,是不是中国人多从小竞争惯了?老当益壮咱也不用体现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