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过了长江的起始地~宜宾,今天的计划是在回成都的路上看看犍为的罗城古镇。
早上从宜宾出发乘火车到犍为站,车票39元。到达犍为站,出站口有公交车到罗城古镇,票价6元。
犍为站广场很大,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空旷、广场地面有小草冒出头,像是很少受人踩踏,这样的环境让人感觉很自由很放松,没有大城市车站冰冷光滑的地面那种给人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此情此景让我觉得,去哪里也不必着急,慢慢来本来也没有什么需要着急的事情,于是慢慢的走上去罗城的公交车,慢慢买票,慢慢的对售票员说:去~罗~城~~
车辆在山路上盘旋起伏,路很窄,经过一些村庄就是从人家门口呼啸而过的样子。中间到站都有乘客上下车,司机售票员和乘客很多都认识,聊着家常,看得出这里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我有开始在他人的生活中游走了。
下了公交就到了古镇,古镇是开放性的,和外面生活区相通,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这条街两头窄中间最宽,形状似舟船,其实当时(明崇祯元年1628年)建造成这个形状也是为了求雨,寄托人们希望雨水可以让旱地之船浮起来的期盼,所以又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诺亚方舟”。这里居住着汉、回、彝、满、藏、黎、苗7个民族。
进入古镇,仿佛一下回到了记忆里过去的时光,至于这个记忆是何时留下的,是否可靠,我自己也不确定,但那种似曾相识、似乎自己原本属于这里的那种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我没有去过台湾没有去过日本,但听说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中的一部分说:到了那里才知道我们古诗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什么样子,才知道什么叫民风淳朴、哪个是温文尔雅、谦恭礼让,也许这些现在在我你身边已经消失的但原本是属于我们的美好早已渗透入我们祖祖辈辈携带的基因中了,所以一旦进入到这美好的情景里,周边环境与自身基因中潜伏的记忆相互吻合、共振,那么一种放松、舒适,想留在这里也不觉得陌生的意思便出现了,所以似曾相识这件事是可以解释的。
放松了也就不着急了,到了凉亭街(船型街)开始逛之前先找个茶馆,喝一杯茶,昨天买的小橘子还有几个。一杯花茶配上这么一壶开水共5元。
看了这对老夫妇好一会儿,一是因为他们实在很老,估计快100岁了,这在罗城不稀奇,这里是个长寿的地方;二是老头一直抽着四川那种很呛人旱烟,老婆儿也没有以抽烟影响寿命的理由阻止他。三是没有看到两个人有任何交流的动作表示,但又感觉到两个人一直在不间断的交流。
前面是长寿健康的老人,后面是几个小孩子在玩着类似从前“扇元宝”的游戏,看到现在孩子玩儿这么古老的游戏,确实有种回到以前的错觉。
卖菜卖水果的卖肉的都是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筐或竹子编的大箩,肉菜就摆在上面,挑担人沿街站在墙边,扁担靠在墙上,每天地方基本固定,所以也不用叫卖,古城里的住户自己会寻过来的。
白墙灰瓦蓝天,午后阳光暖洋洋的,这样就挺好的
午后川主寺。
当年的川主寺的原址就是铁链拦起来的这个位置,还有几块当时支撑木柱的基石。挺好的,其实我们看到就是这个地方,到了这个地方看着断壁残垣比看着一个新建起的假古董要好得多,最可恶的还不是破坏,是覆盖。
石牌坊上的对联是一个国名党军官写的,
上联是:罗众志以成城 倚铁峰枕峨秀 跨八百里巫云 长驱五海
下联是:灵古今而作室 纳优孟集高腔 通四千年韶乐 胞与万方
这个军官也是文武兼备,文武兼备非常重要,胸中没有人文情怀而手里有枪有权是可怕的。
石牌坊的另一侧是这个戏楼,是船型街最宽的地方,位于一条街的差不多中间线上
这个灵官庙有道教元素,也有伊斯兰教元素,也有佛教元素,奇怪么,很正常,不同信仰公用的宗教场所而已。听说台湾、巴勒斯坦这种情况很多。
做糖画的街头艺术家,抢镜的是后面那个笑着的男子,笑的如此单纯快乐,而旁边那个小朋友就比较严肃,小孩子的眼里仿佛伸出了小手。
古镇这条船型街,东西长,南北短,街道两侧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冬遮雨雪,夏挡烈日,誉为“晴雨市场”。罗城古镇曾是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铺”
走进一条巷子,酒糟的香气扑鼻而来,原来这里是古镇酒厂,酿造老窖纯高粱酒,这是看到一个中年汉子,拿着一个5L的矿泉水桶默默走进酒厂,女营业员放上一个漏斗,开始往里筛酒,这也是一种生活吧,就要少吃,事要多知。
这条街两头,一头清真寺,一头灵官庙,中间戏楼石坊,就是当时汉族回族各占一半互不侵犯时候的历史见证。
看到一个门上挂着“登楼俯瞰古城全貌,10元”,我就试着打了电话,过了好久下来一个60岁样子的大爷,很热情的因我进入他家,兴奋的介绍起他自己的家族历史和古城历史,他是滔滔不绝,我是欲拒还迎,他完全是摆出说书人的架势,我当时就想递给他一块说书的惊堂木,我估计他说的很好,但我听懂了三分之二,他说他的父亲是右派,(隐含了他是书香门第的意思),从小吃了不少苦,但继承下这个古镇楼房,靠出租过的很安逸。
还讲了街中央这个牌楼,当时这条街上最大的是汉族和回族,回族到这里是因为在外面收到什么迫害,一部分有钱人得到大难临头的消息后带了金银细软跑到这里来住了下来,因为有钱,就买房置地做生意,越做越大后和当地主流汉人发生了冲突,当时有一个在外面混江湖人士,威望很高,两组人让他来主持公道,江湖人士就立了这个石坊,一边汉人,一边回人,互不侵犯,当时平息了一场武斗。大概这个样子,也许不是。
这位大爷自号“观景阁翁”
观景阁翁的房子的内部样子,房子是一栋小楼,很大,房间很多
我的耐心倾听得到了回报,观景阁翁弄来一副梯子,架在楼顶上,让我上梯子照,说是照出来效果更好,也是的,高一些照出来是不错。站在梯子上拍着照,听着他在耳边一停不停的喊叫式的讲述,我的恐高消失了,观景阁翁这声音有脱敏的作用啊。
我走的时候,他往我手里塞桔子,又非要送了我一张印刷的罗城古镇的俯瞰图,背面签上了:罗城古镇留念 观景阁翁 2021年1月
他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动容了:“下次再来,如果我还在的话,我请你在我店里吃饭。”
作为一个古城,如果没有点诗词曲赋怎么好意思叫古城呢?上面三张照片是刻在墙上的《罗成赋》,是今人写的,不错。到了成都后,看到了很多建筑都会以赋的形式表述,或写或刻,让人从中了解历史又可以收到文学的安抚,而且不光成都,四川到过的几个地方诗赋的传统保留了下来,相比其他好多地区的城市建设就像文化沙漠了,没关系,文化传统这种东西能保留它的人永远都在的。。。
石板楼台可明灭,善恶声名永留痕;
市井故事传千载,文章诗赋万古魂。
罗城古镇小吃有羊肉汤锅、清真水饺、干巴牛肉,滚心汤圆、咔丝豆腐等等,因为这次时间有限加之节约的考虑,就只是在一个“袁记小吃摊”上吃了3个“咔丝豆腐干”,3元一个。
摊主把备好的炸的焦黄的豆腐块用剪子在中间剪开一个大口,里面塞满蘸了辣椒粉的烫过的萝卜丝,再放到糖醋和成的蘸水里粘一下,控干多余的蘸水,最后撒上花生碎,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酸甜酥脆,萝卜的清气包夹在炸豆腐块的菜籽油香中间,加之花生碎给予的充实感、酸甜的爽口味道、伴着自己咀嚼时的嘎吱嘎吱悦耳的声音,咔丝豆腐也便成了经久不衰的犍为名小吃,从古镇上走向外面世界的游子们,即使吃惯了南北大菜,西餐日料,但只要想起酸甜酥脆的咔丝豆腐的味道,一缕乡愁总会淡淡的浮现。。。(这段话像不像舌尖上的犍为?)
坐火车回成都,车票68元。犍为站前广场很大,没有人,我打开手机上的音乐,翻出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开到最大音量,第一次完整的听了一遍,又听了一部分 贝多芬第九。
上车时间到了。进站的也就5、6个人旅客,安检、售票、门卫等工作人员有7、8个,结果非常认真的给我安检了一遍,用了平时3倍的时间?
有朋友表扬我写游记的认真态度,是的,我想尽可能细致的记录下看到的景物和人事,表达清楚自己当时的感受,已便于以后翻看时候可以回到那个时刻,证明自己在忙碌苟且的人生中也曾有过一些精神自我闪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