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有多张面孔,这是大家共同的认知!
初知大理,是骑着电动车环洱海而行的观光游,再入大理,想要知道的是山水风光之外的文化底蕴。
说起大理的古代历史,你最开始想到的是什么?
白居易笔下的天宝之战?天龙八部的逍遥江湖?段誉的大理国?
不论是哪一个标签,它们都与这两个王朝密不可分——南诏国与大理国,这两个不在中国封建史上的王朝,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没有发现王陵所在的古王朝。
这两个古王朝是多少传说,多少风云变化都抹不去的历史印记,这是历史的江湖,也是大理发展地见证。
我们从大理一座寺院中的文物,窥视大理的发展,寻找一座城市的文脉。
苍山洱海之外的大理,就是崇圣寺的风霜雨露。
大理崇圣寺三塔,它坐落在大理古城外点苍山中岳之北,当地人称为“天龙寺”。
宋代时期崇圣寺是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国22位皇帝,9位在此出家。虽说,帝王出家为僧,并不稀奇,但也不常见。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帝王出家也就那么几个,清世宗顺治,明太祖朱元璋,但是,在大理国的历史上居然出现了9位皇帝,且都在崇圣寺出家为僧。
这和大理佛教盛行不无关系,但是为什么都选择崇圣寺呢?其中的秘密恐怕已经无法探知,但是崇圣寺三塔现存的文物我们可以去看看,或许我们能从其中知道崇圣寺的过往和作为皇家国寺的秘密!
文物作为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证,它仿佛是一条线,串起了一方天地的前世今生,让后人得以了解完整的发展顺序。
走进崇圣寺三塔旅游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扑面而来,很符合“皇家国寺”的特点!
虽然,此行是为了崇圣寺三塔中的文物而来,但是,独树一帜的风景很出众,不妨边看风景边寻找文物吧。
整个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其实是一个大型的文物馆,从建筑到出土文物,每一个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经历了千年风霜。
崇圣寺:唐开元年间始建(公元713年-741年)
崇圣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宋代大理国进入鼎盛时期。
史料《南诏野史》记载鼎盛时期的崇圣寺“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为屋八百九十一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三阁,七楼,九庙,百幢楼宇”。
崇圣寺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刹,现今走进崇圣寺三塔依然能看到亭台楼阁交错林立,松柏苍翠,鳞次栉比,气势磅礴,处处彰显古代“皇家国寺”的辉煌。
整个崇圣寺与前面的三塔,碧波荡漾的洱海,后面的苍山相互依衬,浑然一体,体现了东方的建筑美学。
登上崇圣寺最高处,苍洱风光,崇圣寺和三塔的全景都尽收眼中。
千寻塔:唐南诏保和十年建(公元833年-840年)
千寻塔,三塔之中大塔的名称,三座塔最高的一座,塔高69.13米,建于唐代南诏保和时期,为典型的唐代密檐式塔。
整座塔型呈纺锤形,线条圆润,塔身内部是空心的,分为16层,它还是一座无石基塔,直接在土基上搭建脚手架而建,而这种建筑方式是现代的建筑方式。
曾经在塔顶和塔底都发现过大量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参评的三件文物之一的“金翅鸟”。
建极大钟:唐南诏建极十二年铸(公元871年)
南诏建极大钟曾是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铸于唐代建极十二年,一直流传到清末,明代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留下关于它的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
后因为清末战乱被毁,现今的南诏建极大钟是1997年重铸的。
雨铜观音:唐南诏中兴二年铸(公元899年)
雨铜观音铸于唐代南诏时期,关于铸雨铜观音,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相传雨铜观音其中一半是天降铜屑而铸。
相传,当时雨铜观音像铸到一半时候,铜已用完,恰逢天降铜屑,拾起地上铜屑用于铸造雨铜观音,不多不少刚好合适。
后来,雨铜观音损毁,现今的雨铜观音是根据清末照片重铸的。
观音像面部慈祥、和蔼为女性面庞,身躯结实挺拔为男性身材,整座观音像极具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观音的特点:男身女相。
小塔:宋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建(公元1108年-1172年)
大塔千寻塔旁边的两座小塔建于大理国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武侠小说段誉的原型)、段正兴时期。
两位小塔和大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外形呈现锥形,塔身上雕刻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异常精美。
名画《张胜温画卷》:宋大理国时期画(公元1180年)
《张胜温画卷》原件为纸本彩绘图,专家曾把它与同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并称为“南北双骄”,全画总长1635.5厘米,高30.47厘米,共画人物774个,动物不计其数。
造型生动形象,笔触线条流畅,场面逼真精细,人物栩栩如生,画卷主要反映了大理佛教内容。
照片来源:网络(《张胜温画卷》节选)
这幅画卷已有800多年,但是也逃不过颠沛流离的命运。
因为浩劫从大理国皇宫中流失,几经辗转,清乾隆下江南时被他带回宫中,并在画上题字盖章,藏于紫禁城中。
后又流失到中国台湾,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为镇院之宝展出。
在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雨铜观音殿二楼内陈列着《张胜温画卷》复制本,极其珍贵。
在崇圣寺大雄宝殿内,陈列着以大理剑川手工艺术——木雕,雕刻而成的《张胜温画卷》,木雕画卷长117米,高1.8米,精准还原了原画的细节。
永镇山川碑:明黔国公之孙写
“永镇山川”四个字位于三塔大塔—千寻塔前面,据说为明黔国公之孙沐世阶所写。
黔国公名“沐英”是明朝开国元勋,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家族世代承袭黔国公爵位,领兵镇守云南。
整个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不论是建筑还是文物,他们都是南诏国和大理国发展的见证者。
虽然,关于南诏国和大理国中国古代封建史中没有详细记录它的发展,但是它早已经和主流文化密不可分。
我们从崇圣寺三塔的文物中,可理清它的发展脉络,与它相关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阅云南 一静
【备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图片未经允许禁止用作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