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咸辣辣 最喜米豆腐
——吃货看过来
为了赶时间,没有坐高铁,而是打飞的到贵阳,再坐车到镇远古城。贵阳到镇远300多公里,坐了4小时。
6月1日当晚在镇远古城吃饭,沿河两岸全是食肆,每间店都打着《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酸汤鱼的招牌,站街的服务员或穿汉服或穿苗服,拿着菜牌不约而同地拉你到他家餐馆吃饭,热情的让你难以招架。
好不容易选定了一家,点了一个豆花烤鱼,一个蒜蓉大白菜。我以为豆花烤鱼肯定是用火烤着上的,结果上来一看,其实就是水煮鱼,一整条鱼躺在水面上,汤汁是由辣椒、花生、豆腐花组成,豆腐花盖着鱼身,看这做法,应该是把鱼稍微煎一下,再放进铜盘里煮,铜盘下用木炭火烧着,就是苗家的烤鱼了。
好咸,狠辣,还有点酸(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满嘴除了咸和辣,根本吃不出鱼的本味,那豆花倒是很嫩滑,还有那碟大白菜比较清甜。
第二天(6月2日)清晨在“苗家土制粉”吃早餐。我要了一碗苗家锅巴粉(绿色的、粗粉),闺蜜要了一碗米粉,说实话,锅巴粉不好吃。
锅巴粉我吃不完,给了一点朋友,于是她碗里就成了鸳鸯粉。
6月2日回到了贵阳,黄昏时去了青岩古镇。
早就听说青岩古镇的豆腐很有名,朋友圈有人说,有个贵州当地人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就为了到青岩古镇吃豆腐。
看完青岩古镇已经晚上8点了,在古镇外面的食街坐了下来。我跟老板娘说要青岩古镇才有的豆腐,结果因为当地的土话太难听了(一直以为我的语言能力很强,外语除外,无论去到哪里,听方言应该没问题,但在这里我抓瞎了),我只好拿着菜牌点,一斤酱猪蹄,一个炒小鱼仔,一个炒豆腐,一个炒脚板子(名字真难听,让人没有食欲,实际上就是豆腐皮)。
酱猪蹄一斤实际上只有几块,而且骨头很大的,味道不错。
炒鱼仔也是当地河里的小鱼仔,脆脆的,很香,就是辣。
慕名而来的青岩古镇的豆腐,实在不敢恭维。炒豆腐就是切成三角形的豆腐干,硬硬的,炒脚板子就是豆腐皮,切成长条,又硬又辣,这两个菜最后剩下很多。
6月3日没吃早餐,午餐吃的是天龙屯堡的小吃——丝娃娃(已另文介绍)。晚上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住下,酒店附近本来有餐馆,但那天晚上被婚宴包场了,于是到街边找饭吃,其中一个“布依之春”酒楼因为大厨病了,当天不开业,估计是生意做不下去了。6月3日是啥好日子呀?连吃饭都和我们作对。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余平剔骨鸭”。
点了一斤剔骨鸭和一个炒茄子,酒店送了一点青菜和酸萝卜。
剔骨鸭实际是干锅上的,上来时已经煮熟,煤气炉继续加热,除了鸭肉就是红、青辣椒,大蒜、姜,香菜等等佐料,还是两个字:咸、辣!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只好把鸭肉夹到菜碟里,减少点辣味,不然会越煮越咸,越来越辣。
茄子炒得还不错,以为红色的是辣椒,其实是西红柿,第一次看到用西红柿去炒茄子,值得一试。
6月4日要赶飞机,上午去了花溪湿地,景色迷人,可是走了不到一小时,突遇大暴雨,而且下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停下的意思,只好在花溪的梓木山庄吃午餐。
点了一个小炒米豆腐,赤水笋炒肉。
终于吃到真正的米豆腐。米豆腐切成三角形,外面是炸过的,里面是白的,很嫩,可谓外香内嫩,非常可口,比在青岩古镇吃到的豆腐强不知多少倍,可惜放了很多干辣椒,一个米豆腐里放了一半干红辣椒,也是醉了。
赤水笋炒肉也很咸,只能边吃边用茶水解“咸”。
吃完午餐,雨还在下着,因为要去机场,不得不冒雨赶路。
花溪湿地公园里没有避雨的长廊或亭子,也没有商店,更没有小贩出来卖伞,如果是在广州,只要一下雨,那些小商小贩就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只要花上10来块,就可以买到伞,一解燃眉之急。我只好拿出仅有的两个食品袋,她一个我一个套在头上(很滑稽),冒雨一路小跑,路上仅有的打着伞的行人都看着我们笑。全身湿透了,不过到了机场后,被机场的空调一吹,没多久连衣裙就干了。
贵州菜属川菜系,都以辣为主,几乎所有的菜都以辣为佐料。同样是辣,三个吃辣出名的省份又有区别。四川是麻辣,湖南是干辣,而贵州是真辣。
曾经看到旁边一桌——半尺长的朝天辣椒,细长,一头尖尖像手指。油里煎炸后,变成暗红色,端上桌面,直接入口。我看得胆颤心惊,每次进餐馆时,“少放点辣”,成为必说的话,但是说了好像也是白说,上来的菜全放辣椒,只好直灌茶水才能解辣还神。贵阳一年360天,几乎300天阴天下雨,故才有贵“阳”之称。天阴空气湿度大,人的关节易发毛病,吃辣能去风湿。
真是咸辣辣的贵州!
【贵州游记告一段落。我只按自己的方式写游记,如果朋友们要看旅游攻略之类的,请移步,请找百度娘,网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