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贵阳甲秀楼景区之翠微园
走过古朴的拱桥,就是一座明代建筑翠微园,这是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距今已经有560多年历史的建筑。
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和龙门书院组成的建筑群,位于南明河南岸,毗邻甲秀楼,一般把这组建筑群算在甲秀楼景区中。
原先,翠微园是寺庙和园林,历史上还有很多名称,诸如南庵、观音寺、圣寿寺、忠烈祠、武侯祠等等。其中南庵因王阳明而闻名,他曾经写过《南庵次韵二首》,有“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之句。
民国二十九年的时候,这里还设甲秀小学,山门、大殿和翠微阁都被拆除或改作他用。当时阁中还有一座明代铸造的千佛铜塔,可惜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下落。
走进山门,是一处不大的院落,一边是假山亭台,一边则是抄手游廊。一只花猫从草丛中蹿出来,似乎是找到了下嘴的食物。
拾级而上就是整个建筑群的主建筑拱南阁,高约二十米,青柱白墙,飞檐翘角,很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事实上,此阁也是贵阳市目前发现的唯一未经改建的明代建筑,始建于明代永历年间。
走上长长的台阶,中间的雕花石刻很精致,看着有点年头的样子了。阁内陈列着一些展品,大抵是日用的器具,还有一些古钱币。南明史的陈列,大约是为了彰显其历史。
拱南阁始建于南明永历九年,由孙可望部将所建,脊桁上留着“永历乙未年孟秋月吉旦,火器营都督同知高恩建”的题记,建造者应该就是这位高恩的部将了。据传,南明王朝偏寓贵州时,孙可望部占据贵阳,有登基自立为王的野心。
孙可望是明末张献忠起义军大西政权的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的权臣,是张献忠四个养子中的长子。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孙可望位列诸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改投永历政权。不过他与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攻打李定国时部将倒戈,后向清军投降。后人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认为,如果同为张献忠养子的孙可望、李定国没有同室操戈,或许南明政权还能撑得更久一些。
漂亮的花瓶门上镌着“澹花空翠”四个大字,走进去才知道这里是翠微阁。不过虽然园因阁名,但其建筑规模还是比不上拱南阁。
翠微阁始建年代不详,在清道光年间已负盛名,是面阔三间的二层重檐歇山卷棚顶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有“半面山楼半面江楼”的美誉。半面山楼,自然是因为此阁后依青山,虽然此山真心不高。半面江楼,自然是因为面向南明江之故了。
这里历来都是文人雅集吟咏所在,现在则辟为萧娴的书法陈列馆。说到萧娴,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她的老师,那可就是赫赫有名了,正是在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康有为先生。
“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陈列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诗句中隐着“甲”和“秀”两个字,分明就是为甲秀楼而书嘛!“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词意清雅,不说其书法造诣,其诗词也是极见功力的。
对面还有一扇花瓶门,上书“龙门书院”。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书院原来是武侯祠,历史上也有相当多的名称,面阔三间的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为祀春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还更名为刘公祠。
至于龙门书院的名字,和这位刘公也大有关系。刘荫枢是陕西韩城人,正是“鲤鱼跳龙门”这个典故的诞生地,于是后来就被称为“龙门书院”了。
现在的龙门书院除了陈列一些碑刻,还介绍了鲤鱼跳龙门这个传说的由来和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特色。
围墙后,还有一座小楼,看起来也像是有些年代的样子。隐隐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或许那里就是一所小学,例如甲秀小学?
登上龙亭,站在这里北望,甲秀楼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大约这里也算是贵阳市区比较高的地方,所以可以一览贵阳市貌。
游完甲秀楼景点,早已经过了饭店。我们兴致勃勃地品尝了贵阳著名的小吃丝娃娃。大约已经过了正餐时间,所以店里已经没有了客人。很多人把这道小吃奉为贵阳第一名小吃,总共有差不多20道菜,用一个个小碟子装着,调料很多,按自己喜欢的调制即可。
豆芽、黄瓜、海带、蕨菜……菜色很丰富,虽然都是蔬菜。不过说实在的,虽然丝娃娃价格不贵,但真心不适合我们的口味,所以品尝过后我们也没有打算再接再厉,反正贵阳美食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