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一路向西,西藏林芝比日神山
比日神山紧贴着林芝八一镇(原名拉日嘎,现为林芝市巴宜区),在比日神山上可以俯瞰八一全镇。
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先民,面对难以涉足的巍峨雪山,不知深浅的浩瀚湖泊,深感自身的渺小,对自然伟力的崇敬油然而生。
在藏民看来,他们生活地方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神灵居住。这些神灵有时有形有时无形,神灵关注着人的一举一动,掌管着风云变幻、人间疾苦乃至灵魂的超度,所以要祭祀这些神灵。
祭祀神山圣湖可以有多种形式,祭祀、献供、建神宫、放生、颂经、磕长头、挂经幡、煨桑烟、放风马旗...。转山和转湖也是信仰表达方式之一,是高原独特的习俗景观。
比(苯)日神山是林芝享有盛誉的神山,相传为莲花生所赐,前往转山者总是络绎不绝。莲花生是公元八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的印度僧人,在藏传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比日山已被开发成生态景区,项目由福建援建。
山不在高,我沿公路上了比日神山。这里还有些村落,也像内地一样办起了农家乐。
站在高处看,林芝的民房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藏房,最大特点就是用彩钢瓦搭建的屋顶,五颜六色。
重点是我也要转山。七八月的夏季是林芝地区的雨季,刚下过雨,转山的道路铺就了木栈道。藏传佛教转山转湖转寺庙转经筒一定要顺时针右转,左转被认为不吉利,甚至会遭到呵斥。苯教是逆时针左转,尽管苯教是藏民族的原始本土宗教,但信苯教者已是少数。
在有藏人的地方,你都不会错过经幡的身影。这些“经幡”其实应该叫做风马旗,它和经幡不是一回事。既然叫经幡的人多了,大家反倒更笼统的都叫经幡了。
以前经幡是在木雕刻版上印出来的,现在多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经幡上印有经文、佛像或者吉祥物图案,颜色有蓝、白、红、黄、绿色。白色象征白云和纯洁善良,红色象征火焰和刚猛兴旺,绿色象征绿水和阴柔平和,黄色象征土地和仁慈博才,蓝色象征天空和勇敢机智。经幡的排列顺序也是固定不变的。在藏民心中,经幡表示他们对神的虔诚和敬仰,经幡随风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给自己积攒了一次功德。
在藏区,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桑烟,无论你走进寺院还是走进百姓家院,你都会发现煨桑炉。
“桑”藏语为“清洗、消除”之意,同时“桑”也引伸为祭祀献供的含意,藏语中“煨桑”已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煨桑一般是在空旷的桑烟台上,或者建喇嘛塔型的煨桑炉。桑烟可以直达天上神灵居住的地方,可将人间的味美和敬仰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降福人间,煨桑盛行于整个藏区。
山间、路边、湖畔几乎都可以看到这种玛尼经石。玛尼经石上雕刻有六字真言、经文、神像或各种吉祥图案。平凡的石头因此有了鲜活的生命,以求驱邪获福。
比日神山唐城寺
比日山上的“林芝自然博物馆”是福建援建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本地区珍惜物种如藏羚羊、孟加拉虎、小熊猫等动植物标本,陈列各种动植物标本达586种,是中国第二大的自然博物馆。
比日神山在藏语意为“猴子山”,藏族传说中他们是猕猴和女妖(罗萨女)的后代。此猴非彼猴,它是观音的化身,所以藏民以自己是猴子的后代为荣。我在比日山看到松林间挂满了松萝,松萝是金丝猴越冬的“储备粮”,这里曾经有很多猴子吧,现在是看不到了。
看景区图示,这里有个古天葬台,很是好奇。在挂满经幡的小路上转来转去,我始终也没能找到,或许就不应该找到吧。
更多内容请关注,乐途乐游之
搜狐号\\百家号\\天天快报\\网易号\\趣头条\\今日头条\\新浪看点\\大鱼号\\一点资讯\\知乎\\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