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尼汝村,前往赤土仙人洞。
此地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格咱乡那格拉村境内。
距县城80公里,交通不便,游人并不多见。要想来这里,通常骑马或自驾抵达。在这里自始至终只有我们几人,清静至极。此处为开放式景点,未见管理人员,也不收门票。
赤土仙人洞,是目前中甸县境内讫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口高约10余米,洞深尚未探明。
下图:上山进洞途中。石阶,扶手,路好走,只是有些窄,每次一人通过。海拨有些高,慢行。
下图:洞外山体上,花开正当时,为寒冬的深山凭添些许暖意。
下图:山体上有大小不一的洞口。很高,站在台阶上,看不到里面。
下图:走至阶梯尽头,可见佛堂。极具藏传佛教色彩。
下图:佛堂后面,古树参天,周围是摆放有序的玛尼堆,散而不乱。
石堆由大小不一的石、片石块堆砌而成,上面刻着六字真言和佛经。
下图:走完台阶,是一段山石路。
下图:进仙人洞,唯一的通道,从石头路蜿延向上,钻过此处需弯腰低头前行,
下图:继续上行,至洞口下方,可见飘扬的风马旗。
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
常见风马旗的图案中心大都印有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六字箴言、佛教经文和各种佛像图文。藏民认为,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
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祥和,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
下图:走过一条铁踏板,来到洞口处。
据说仙人洞口有一只天然造就的脚印,相传这是活佛的足迹,藏民们以此为神圣之物,在周围刻满藏文。正所谓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
下图:在临近洞口的位置向外望,形似犬牙交错。
下图:;爬上一条陡峭的铁楼梯,终于可以进入洞内了。楼梯狭窄,只容一人通过。
下图:入洞所见
关于赤土仙人洞的来历,当地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活佛到格咱赤土山时,仿佛听到山间有鼓锣之声,他坐下求卜,得知此处有未开门的仙人洞,有奇珍异宝,听到鼓乐声的人就是有缘之人。活佛由此想方设法开启洞门,以抛哈达择开门之处,几次抛出皆不如意,就让徒弟来抛,徒弟将哈达抛到悬崖中间,令活佛十分满意,就封他为洞主。徒弟历经三个月,洞门仍不开,他按捺不住,使猛力推开了洞门,洞内的珍宝因还没到缘定的日子,提前3天被开了门,便纷纷往外飞散。后来,这个日子也就成为仙人洞开洞节日。
下图:藏民多至此处祈福,因此洞内垂挂着很多洁白的哈达。
下图:层层叠叠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下图:爬上洞内石坡,探至山洞深处,空间狭促,光线越来越暗。
下图:洞口处透进来的光,洞内洞外两重天。
下图:晶体石。即使是在昏暗的洞内,有微光照射,刹时银光闪闪。
因其闪烁的光芒似银似钻石,又被人称为“银子岩”。不知道说的是不是这个。
下图:杜甫在《石笋行》中提到:石笋石柱齐捧场,千滴万滴送清凉。当年的诗人,也是看到了类似的场景,才如此壮物抒怀吗?
下图:像是什么生物的化石。仅为猜测。
下图:像是什么动物的足。
下图:谷深洞幽,却藏奇幻景致。看过来,这是猫头鹰吗?浑然天成,栩栩如生。
下图:石睛千里目,石剑一寒锋。
下图:深凹里面的积水。
下图:瀑布岩。此洞为天然溶洞,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
下图: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图:洞中有洞,层层相连。
下图:洞内有大片的形似水碗的造型,洞顶下垂的石笋尖上有泉水滴入“碗”内,探寻者便将这里誉为“神泉”。
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加之光线暗淡,周围随处突起或支出的石棱,一定要多加小心,避免擦伤。
下图:听说洞里还有地下河,水流量非常大,一些地方根本无法攀岩,探明的深度约为2000多米。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下图:据说洞中央有一处浅坑,坑内有一块多棱角的青石,若用这青石锤击浅坑,会有轰鸣声回荡大洞甚至山谷,当地人在天旱时常到洞内敲击求雨,以这个“石鼓”为祥物。但没有人在现场指点,我不知哪块青石如此神奇。
下图:资料显示,这个洞一共分三层,进入第二层洞的路径,需小心攀援而行,那里的钟乳石已发育成形,洁白透明。这里还有宽约10米的大裂谷,深不见底。上面有一独木桥可通过。沿木梯攀援至第三层洞,进了第三层洞,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比前面的更为丰富多彩。这里有一个状如婴儿的乳石,被百姓当成“神娃”。石娃旁又有一个有两个孔心相连的石樽,水从孔中流出,颇有灵气,青年男女会在此乞求恩爱白头。
但我们只参观了第一层的大洞。不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洞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
下图:心形洞口
下图:洞内一景,像一棵家园树。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
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下图:洞内昏暗阴凉。
据说钟乳石每年只增长1毫米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就会形成千姿百态、十分壮观的天然建筑物。
不同角度看出去,各具形态。洞内景观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尽相同。均具欣赏价值。
许多年来,每逢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中旬、得荣、乡城、稻城及香格里拉周边地区的藏民都不惜远道前来朝拜赤土仙人洞,并在此举行歌舞活动。
下图:下山。洞口低矮,脚下的路依旧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只得小心翼翼挪步。
有人来过后说此洞太小,没有特色。个人却不这么想。以前虽去过一些溶洞,与此处相比较,还是觉得很有看点。
每个地方,由于人文风俗、地貌特质、气候温度等等的差异性,也决定着每一处景致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旅行,就是探寻新奇的感受,发现隐藏的自我,收获未知的快乐。
既然在路上,就开心的行走。
文中部分照片由我姐提供,感谢辛勤的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