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蕴含了深厚的人文风俗。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才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而烧麦的出现,更是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具历史性意义。烧麦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已有烧麦的出现,因其美味,才得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逐渐侵占他们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快。繁忙的工作和紧凑的时间,无一不在压榨他们的身体,以至于他们也从未能够好好享受属于自己内心的那顿盛宴。每天被手机端推送的各类外卖产品,更是让他们不注重选择,盲目跟风,一味地追求速度而不在乎其品质,此乃时代的悲哀!
或许有人会说:“烧麦那么俗气,又上不了大台面,不适合我们。”我想对他说,你错了,饮食文化从无高低贵贱之分。烧麦,平民之极,但在宝华园,你能感受到一番精致在里面:烧麦皮与肉馅要完美的贴合,既要有皮的韧性,又要有肉的滑嫩鲜香。而烧麦皮是最考验手法的,做出来的形状要像一颗饱满的石榴。越是极简的东西,越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在这个百年老店里,烧麦不仅仅是一种街边小吃,更是一种传承下来的技艺。
这家烧麦店已有百年历史,制作的工艺从不外传,全由自家人一代一代继承这份珍贵的财富。始终秉持着“百年技艺传承,留住时代记忆”的宗旨,坚持手工制作,注重技艺传承,只为继承老一辈人的信念,将旧时的味道带到每个人的嘴边,它就是——乐山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
当我们走到乐山市中区的东大街,总能被一股烧麦的香气所吸引,当我们把视线移至香味的源头,乐山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发现那早已人山人海,在门前排起了长龙。虽说天气炎热,但却丝毫阻挡不住大家品尝烧麦的心。
只要你站在乐山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前,你便能感受它的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感受到它正朝你招手。或许店面并没有酒楼般豪华气派,但是那个被四川省商务厅评为“四川老字号”、被乐山商务局评为“乐山老字号”的牌匾早已压住整条大街,彰显其百年老字号的地位。
走入店内,只见服务员端上一个蒸笼,当她掀开竹笼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烧麦自身独特的褶皱为它增添一份迷人,配上老板特制的蘸料,入口那一刻,便能够感受到老板满满的诚意,肥瘦相间的猪肉剁碎后的那种在柔嫩口腔中迸发,搭配上葱花,更是让它的口感上升一个层次,转眼间,竹笼里便空空如也。
如果说烧麦是这家店的灵魂,那么银丝面便是它的精髓。
随着一股热流在上空盘旋,银丝面便来到你的眼前。细长的面丝在暖黄的灯光下却透出一点银色。丝丝点点,隐隐约约,晶莹剔透,可能便是银丝面的由来吧!银丝面在葱花的点缀下,与清炖鸡肉搭配,鲜美异常!
另外,小巧玲珑的珍珠圆,也是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的独家招牌!珍珠圆在乐山已经绝迹,唯有宝华园烧麦馆在制作。宝华园一直沿用古法,每天晚上将糯米和大米按比例浸泡,第二天清早将其打成粉末加水和成面团,配上独特的馅料包制。慕名而来的顾客不计其数,为的就是寻找儿时的记忆。
还记得曾有人说,倘若你想忍住不进去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品尝美食,当你前往其他地方吃饭时,你会发现你的味蕾早已六神无主,就算是珍馐美馔,也淡然无味。
同为包馅的面食,烧麦的制作难度大高于水饺和包子,这主要是由烧麦皮的特点决定的。烧麦皮使用未经发酵的高筋面粉制成,面皮的边缘要经过特殊手法的擀制,使它形成很多的褶皱,为了不让褶皱粘连,还要撒上适当的薄面。烧麦包制后顶部是不封口的,因为此烧麦的外形看起来既像石榴,又像白菜,非常惹人喜欢。但烧麦顶部这朵花一般的形状也使得蒸制的技术难度加大:处理不好的话,收口的地方不成熟,吃起来发黏,或是残留很多的干粉,这些都会影响口感。因此对这一细节的处理,就成了烧麦制作的关键。
为了保证品质与口感,宝华园烧麦皮一直坚持手工擀制。除此之外,馅料的选材也很用心:当地特供的猪肉鲜嫩可口,制成的肉馅经过讲究的肥瘦配比,做到油而不腻,再加上特有的调味配方,味道极为鲜香。
有的顾客说,宝华园的烧麦皮薄馅多,馅里的大葱和姜、肥瘦肉的搭配正好,鲜香而不腻,蒸好端上桌用的蒸笼很像小时侯外婆蒸包子用的蒸笼。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家的老主顾曾向我们大力推荐,“每次吃他家烧麦,都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吃完烧麦后,喝一碗带丝鸡汤,简直美极了!”如此真实的评价,也让我们无法不去品尝这道乐山美食!
中华民族有着许许多多传承的历史,我们也都听过很多传承的故事,但在我看来能够把父辈的一生心血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故事,也许就只有宝华园老字号烧麦馆了。
是传承人严谨和执着的精神,才让烧麦这道美味传诵千年,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祖辈,也才无愧于这块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百年传承老字号,乐山宝华园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