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诸葛功名垂宇宙 少陵诗史传千古。

诸葛功名垂宇宙 少陵诗史传千古。

  古往今来,有两种人,总会被后世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长久地纪念,一种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如诸葛亮、范仲淹;一种是心系天下安危,写就不朽名篇,流传千古,一如杜甫、辛弃疾。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便是纪念这两种人的圣地。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西南闹市之中。虽然祠的正名为“汉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挂巨匾。但是朝朝代代,直到今天,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
 

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进门后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批道,一条长长的甬道直达二门,道路的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

  东侧碑廊内,唐宪宗元和年间所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为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偶遇一名十岁的小男孩,在母亲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学习导游业务,一板一眼颇为专业。

  悬挂在二门正上方“眀良千古”的匾额,是清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撰写,取“君眀臣良,千古垂范”之意。“眀”为“明”的异体字,二字同义。

东西文华、武英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

  岳飞最开始写的是行书,但在写的过程中异常激动,到中间便为草书,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

  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仪容丰满庄重,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刘禅像,但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

  别具特色的屋顶塑像。屋顶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有郭沫若书写的“武侯祠”匾额。

  光影之下,又是别具一番风味。

  两侧立柱上,董必武书写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苍劲有力,郭沫若撰写的“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飘洒雄逸。

  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

  两侧为清代赵藩撰写著名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楹联,据说1958年毛泽东莅临武侯祠时,曾在“攻心联”前注视良久。他或许是在细细地品味联中所蕴藏的治国安邦的深刻哲理,或许是在用历史的思维评判诸葛亮攻心审势的成败得失。

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其一生的情操,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前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出诸葛亮殿后是三义庙,可惜正在整修。往西是孔明苑,两侧墙上是宋代的石刻。

 

  过听鹂苑后,就是网红打卡地——“红墙夹道”。两旁红色的院墙,围绕在惠陵的两侧,铺着青石路的夹道,外面生长着茂密的修竹,通向沉睡了1700多年的一代君王。

  可惜是阴天,只能依稀看到阳光透过竹林映射在墙上斑驳的树影——“红墙竹影”。

  曲折迂回的红墙,幽静深邃的竹林,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

  好多游客都来到这里,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

往南到了三国文化陈列馆,里面主要介绍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展示出土的文物等等。

  门口石碑上刻的是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汉宫残柱实物

 前面是出土的仪仗队兵马俑,后面是赤壁之战的壁画。耳边是不是响起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戏剧服装和官帽。  

  杜甫草堂距武侯祠只有三公里,据介绍,杜甫是到武侯祠里做客最多的。他的七绝《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了杜甫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旁自建茅屋居住,在此近四年间,他创作诗歌240余首留传至今,草堂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唐朝末年,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新建起了茅屋,经过历代的扩建,现在的杜甫草堂已经达到了300亩的规模,早已不是当初那茅檐低小的茅草屋了。假如当时杜甫就住着这么大的草堂,估计是写不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了。

  这是草堂正门外的浣花溪,浣花溪因为杜甫而闻名,杜诗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绝唱。杜甫那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优美景色,可惜年代变迁,已不见当年胜境。

  正门前的照壁,粉壁青瓦、庄严肃穆。

  步入草堂正门,浓荫蔽日,曲水环抱,大廨在绿树掩映下露出身影。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晚春的暖阳洒在诗史堂前的新枝,微风吹拂着嫩绿的叶片,一切显得那样的安详宁静,诗圣端坐在内,默默地享受这满院的春光。

  柴门,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其简朴低矮,故诗人给它取了这样 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草堂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正月初七)。

  少陵碑亭以茅草作顶,内树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是清朝果亲王允礼(雍正之弟)所书。

茅屋为典型的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茅草盖顶,整座建筑简朴而自然。

  中间是堂屋,左右是卧室,东面是厨房。

杜甫在此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石碑上就刻着这不朽名篇。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

这里的红墙没有武侯祠那么庄重那么高深,若是着一身古装在此拍照,瞬间变为古人。

  杜甫千诗碑2018年底才落成,主要为杜甫诗作书法石刻碑廊,展示历代名家创作的杜甫诗作书法作品。

 那首耳熟能详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就到了梅园。站在月洞门外,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

梅园里的大宫粉梅果子接近成熟,据介绍,正月时分梅花盛开,那时便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境。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 2001年底草堂在铺设地下管道时分别在正门西侧和工部祠的东北面发现了唐代灰坑和唐代生活遗址。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代器物及一通唐代塔铭。这一发现印证了杜诗对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和草堂方位的描写。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