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潭景区简介:
天河潭是由于溶洞顶部崩塌而形成一个约30米深的露天地穴,溶洞中暗河流出的水汇为深潭;而溶洞出口处的顶部却因未崩塌而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生桥。这个深潭和天生桥构成了天河潭的主体景观。
天河潭水清现底,明澈如镜,游人桥上穿行,水中形景相随,自成景观。沿山间石壁小道穿过天生桥洞便可进入天河潭,乘船至绝壁下的\"龙潭洞\",可贯通全山;漫步于壁下另一旱洞\"天河洞\",可饱览洞中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这里又是一个喀斯特地貌旅游观点。
天河潭苗族风情浓郁、建筑独特、风味小吃更是可口可味,是贵阳花溪近年来的又一个旅游新热点。这里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水桥搭结、洞山相连,步入其间仿佛梦里遁入仙境。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谈何容易?
虽然天气没有那么美丽,但离开了常住的城市难免还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带着好奇,手机搜索“目的地旅行攻略”。今天的行程:走走贵阳周边。
第一站:离市区30公里处,天河潭景区。人工开发过的地方,一进大门便各种苗族风,羊角牛角建筑、小广场、PVC混合型塑胶地面...
雨后天未晴,又赶上景点装修,游客稀少、门票不减。攻略说好的:\"入景区,首先看到一道瀑布,宽逾210米,瀑布后有水帘洞,由水帘洞内穿过即达卧龙湖。\"
当然,此时此景用俗语更为恰当:眼见为实。瀑布没有、水帘洞没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景区可搭乘免费观光车,车行不足两公里而已。上图才是入园的景象——贵州老街的复制品。曾经小有名气的店铺和贵阳街景的还原,古老的街、时代感的建筑、老式牌匾,外加在景区做生意的小店。
全国各地的景区吃东西可谓坑,但此地还不错,味道不错,价格也正常,也许是因景区还在装修的原因。
虽是还原景观,但对于外地人的小芊走在这样的街道,想象着曾经的贵阳,就像是误入电视剧中、误入正在拍戏的横店片场。那些给贵阳人留下深刻记忆的街道、贵阳人儿时穿街走巷路过的医院、早上起床互相关心问好的邻居、上学前在家门口的小摊上吃过的早点...
景区不大,走走停停两小时足够了。如果装修好,据说可以乘船体验水帘洞,小芊儿顺着指引溜溜达达,可观赏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奔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自然的魅力在于“奇”,同在一个地球,同在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饮食。
自然形成的石柱、时光流下的岩溶,城市消失的水车、风云变幻的世界。
这里不是看瀑布的佳选
这里没有叹为观止的景色
这里像隐居在此的侠客住所
...
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
这里没有抱着单反的摄影师
这里没有举着旗杆带着扩音设备的导游
...
这里有潺潺流水
这里有欢快脚步
这里可以放声大喊
...
这里可以站在水中央
这里可以走在山水间
这里可以坐在瀑布的源头
...
这里很难寻找到路人摄影师
这里很难拍到背包的旅行者
这里很难不让你安静的想念
...
眼前是没那么美的小瀑布
脚下是永不停歇的流水
匆匆溜走了时间、留下了回忆...
慢慢带走了心心念念的人和懵懂的自己...
是是非非在景物面前显得像只蚂蚁...踩在脚下、继续向前...
第二站:镇山村
镇山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隔水相望,景色秀丽。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板代替了青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块的石板铺就。再看村民装水的缸、储粮的用的干缸、就连马槽等等,几乎所有用具、山神庙中的神像,都是用石头雕成。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从景区到这,车行只需十几分钟。此村落共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140多户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
石板路、石板墙...
石板垒起的家...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村寨依山而建、依水而居。
石阶巷道通至各户,步道拾级而上,民居鳞次栉枇,庭院空间完整,分布错落有致,有着艺术感极强的建筑轮廓线。
安静的午后,村庄没有什么人。偶尔遇到骑着摩托出行的壮年、坐在石阶上望着远方的老人...
村庄入口处,收取10元停车费,还有村民问你是否做他的摩的(收费入村)。村庄不大,穿过石板路便可看到村庄的全貌。许多村民做起小生意,农家乐、船餐等等。
因靠山而居,石板房层层有序的排列,走着走着便可看到前一家的屋顶和后一家的大门。
树影映着雨后房顶的积水,还未发芽的干枝伴着这座村庄的人们...
村庄的对面山水相连,村民在船只上喊话“坐不坐游船?”
第三站: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从镇山村到这大约半小时,如果说刚才的镇山村有些商业化,那么青岩古镇就如同今日的丽江古城。与之相别的是除了商品,此处还有一段长城。
如果大家喜欢此处的历史可以购买通票,好像是160元,如果只是闲逛,买个门票就好啦。
入城,各种小吃来袭,这里的酸梅汤和猪蹄卖的最火爆,各类的酒坛看着小芊儿就已经醉了。
许许多多的肉干、豆腐干...
还有辣到爆的鸡辣椒,现烤的多种口味的点心,吃货们可以从头吃到尾了。
青岩古镇的人堪比磁器口,走着走着就“堵人”了...
中间偶遇传统艺术——傩戏。记得艺术史课本上的傩舞傩戏篇学过,除了还记得作用是驱邪逐鬼、祈福纳吉,其它的都还给老师了。
看着演员边唱边舞、咿咿呀呀,游客们驻足一分钟看个热闹便散了。我们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也不得不说时代在向前走,大众的审美跟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
傩戏,中国戏曲剧种,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穿过食物、义乌工艺品,上长城、寻出口...
古镇很大,穿过城墙可以看到对面还有一片片房屋...
是谁站在此处点了两颗烟?当时的他又在想些什么?
此长城比起八达岭略胜一筹,陡峭程度近乎直角。一位男子抱着孩子艰难前行,许多游客爬到半截坐在台阶上休息。上行、下行均需要城墙上的铁链保护安全,不得不想建此长城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穿过一公里的长城,出青岩、回市区。不到一小时,来到拥堵不堪的花果园。
这里就像贵阳的国贸,写字楼铺天盖地,几座装满酒店的写字楼被当地人成为“paolou”。
每到一处,不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个味道,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特色,来贵阳,怎能不吃酸汤鱼?
饭后,路边遇到卖头卡的小摊,这个创意给满分。
有人知道这种被称为“白宫”的建筑是什么?夜晚的它,是不是美丽动人?留言给我哦。
花开花谢,一天终要结束,既要结束,便安然入睡吧...
明日,我们去安顺、去水帘洞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