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堂源起于创始人Lucy浓浓的庭院情结,创立了“村落”这样的度假理念。每一间脱胎于古旧建筑,依据留存下来的历史肌理与建筑美学进行改造。把品牌广泛复制在苏州同里、杭州西溪、周庄等国内主要旅行目的地。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入住花间堂是处于无锡阳山上,那天赶巧下雪,白茫茫一片,雪花落在古朴的村落宅院。我找了二期的一间三层别墅,泡着私汤温泉数星星,感觉美极了。许多人的印象中,花间堂可能只是饶有名气的民宿,可我觉得,它更象是一处治愈的地方。
伫立于五一街文治巷的植梦院,是花间堂设计的首座客栈。从大研古镇下车,管家风尘仆仆地来接我了。
设计理念
跨过青石桥,穿过幽深的巷子,即看到了纳西族「绍恒堂」和氏的百年老宅,四合五天井的古建筑结构,至今悬挂着三世儒医的牌匾。据说老宅主人世代行医,原本是编写过《玉龙本草》的中医世家。
改造这座当地保护民居时,创始人Lucy查阅大量的史料,将梁柱、木雕、砖瓦等老宅原有精髓留存,完整呈现了纳西大户人家的建筑美学。同时又与当地文化融合,比如木椅就是由牛犁改造而成的。
客房设计
客房规模小而精致,老宅修旧如旧,门牌号沿用了「逸翠阁」、「沁芳阁」等古色古香的名称。我住在后院的独栋宅子,甚是隐蔽。
野生玫瑰茶、古典小木梳、西式壁炉,小心思随处可见。
门外还有单独的露天茶台,窗外是潺潺流水且游人如织的繁茂景象。关上窗则又是另一番清幽之地。
生活趣味
清晨被鸟叫声唤醒,我披上棉麻布衣,起身往书房练会儿毛笔字,发现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空气中飘着氤氲书香。早餐很接地气,有美味的过桥米线以及粗粮。
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是绿意盎然的庭院,长满了各式花草,三角梅、雏菊......一步一景,曲径通幽。据传院子中间的一棵腊梅树,是以前八十多岁的宅院老人结婚时种下的。
午时三刻坐在庭院,品尝着果脯糕点,喝着味道纯正的普洱。径直跑来一只挂着铃铛的白猫,我抱着晒太阳,它毫不怯生,偶尔跳上桌子蹭吃的。
管家邀请我去室内茶室唠嗑,熟练地拿出茶叶称重,带着娴熟的泡茶功底,我翻着木桌上白先勇的《纽约客》,随手拾起掉落的树枝,插入花瓶。如同去朋友家坐客。
她告诉我,有些客人入住后便真的留下来,呆在民宿工作干活。而我,离开时买了壶自酿的梅子酒存着,重新回到高楼林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