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日记 西藏印象 :色拉寺。

西藏印象 :色拉寺。

色拉寺(Sera Monastery)位于拉萨城北的乌孜山南麓,距市中心大约六公里,有数趟公交车通行,交通非常方便。

在拉萨的格鲁派三大寺中,色拉寺建造年代稍晚,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又名释迦也失)修建。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派使臣入藏迎请宗喀巴大师入朝,但彼时宗喀巴忙于教务无暇脱身,便委派亲传弟子绛钦却杰应征入朝。

绛钦却杰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使节,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首次入朝,先至五台山,再到南京觐见朱棣,后又多次往返入朝,并多次驻锡五台山,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

1419年,宗喀巴命绛钦却杰在拉萨北郊山上建造色拉寺,收藏朱棣赠送的佛教经卷、佛像和各种珍宝。同年,宗喀巴于甘丹寺圆寂,最终未能见到色拉寺落成。

色拉寺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规模略小于西边的哲蚌寺,有3个扎仓20余个康村,从望上去仍然极有气势。

色拉寺珍藏着明永乐皇帝朱棣赠送给绛钦却杰,一套以朱砂书写的藏汉文对照的《甘珠尔(大藏经)》,共105函,如今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1414年12月绛钦却杰首次到达南京入宫觐见明朝永乐皇帝时,朱棣给予其极高礼遇,“入内,预敕免拜,赐座大善殿应对称旨,上大嘉叹”。宣德九年(1434年),绛钦却杰再次入朝时,被明宣宗封为“大慈法王”。

色拉寺的游人远比哲蚌寺多,除了靠近市中心以外,最引人的特色是每天下午的僧人辩经活动,“辩经场”设在寺院中部偏西的位置,被包围在吉扎仓、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之间的一处林间空地。

辩经场有红色的围墙环绕,除周末外,每日下午3~5点开放。

游人可以入内参观,但不得下到场内,以免干扰僧人活动。

辩经是僧人读经学习时的一项基本训练,两个人一组,一人打坐为守方,一人站立为辩方,双方就一个论题展开辩论,辩方击掌顿足抑扬顿挫,翩翩起舞,非常引人。

辩经是僧侣学习必做的一项功课,格鲁派设有严谨的学位考核制度,答辩是学位考试时必备的一个环节,由考生在大殿上答辩考官提出的佛教哲学问题。只有获取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的高僧,才能出任扎仓或中小寺院的堪布(主持)。

说到色拉寺,不得不提到西藏近代史上曾有过的一位非常知名人物,第五世热振活佛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即是出自色拉寺的杰扎仓。第五世热振活佛转世自色拉寺的一个农奴家庭,自幼家境贫寒,非常理解、关注下层民众疾苦,深受土登嘉措器重。

1933年土登嘉措圆寂之前,指定其为身后转世灵童的主持人,并担任继任者少年时期的噶厦摄政。此时西藏局势极为动荡,内部要求变革的运动开始兴起,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撤销后,北洋政府设立的蒙藏委员会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自清政府倒台后,中国内陆自身局势日益失控,先是国民党发起的推翻北洋政府的“北伐战争”,随后引发的内战使中国四分五裂,日本此时入侵并占领了大部分中国领土,南京政府再次分裂,蒋介石跑去了重庆,汪精卫在南京又另立了一个政府。

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国共两党之间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重新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国土。在这几十年的混乱之中,蒙古在前苏联的操纵之下脱离了中国版图,在这种背景之下,西藏一些人也在寻求借助印英政府独立。

第五世热振活佛摄政期间采取打击亲英派官员,批准第九世班禅喇嘛的灵柩返回扎什伦布寺安葬等措施,引发噶厦政府内部分裂,在无法调和的剧烈冲突下,热振活佛于1941年宣告隐退,暂由其经师达扎·阿旺松饶代理职务。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支持下,热振要求达扎交回权力,但遭到其断然拒绝。随后,噶厦政府派兵以涉嫌“叛乱”名义武力抓捕了热振活佛,将其囚禁于布达拉宫,不久便宣布突然死亡,坊间传闻其被毒杀,这便是西藏近代史上有名的“热振事件”。

随着时代的变迁,色拉寺的僧侣生活也有了一些变化。传统上僧人加入寺院,除了康村会提供一些米、蔬菜,参加扎仓、寺院的法事活动时还可以获得额外的食物报酬,但寺院内不设食堂,僧人须自己做饭料理日常生活。如今,色拉寺开始有了养老院。

养老院是一座独立的院落,条件还算不错,但没有见到入住的老人,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情况究竟如何。

色拉寺在五十年代的“平叛”、六十年代的“文革”运动中,两度遭到破坏,如今的色拉寺是经过后来重建的,已于原来不尽相同。由于色拉寺靠近拉萨城区,仍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僧人每日的辩经活动。

关于作者: cwhello

热门文章